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十年後看《蝸居》:依賴型人格決定了海藻的悲劇走向

十年後看《蝸居》:依賴型人格決定了海藻的悲劇走向

文/動動

《蝸居》劇照

前段時間,《蝸居》這部曾經被禁封的經典影視劇,又重新火爆了一次。

由於當年正式上映時,我正處高考非常時期,沒來得及看,但中途有聽過一些經典劇情,所以撥開好奇心和疑問,同時抱著不願錯過經典的心態,我決定好好看一遍。

此時距離《蝸居》首播已經過去整整十年了。

這部劇改編自作家六六200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蝸居》,電視劇直面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反映在房價飆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歷經的種種波折。該劇於2009年7月27日上海電視台首播,僅用四天便創下收視歷史新高,劇中涉及的熱點題材強烈地引發了大眾的共鳴。

電視劇講述了十年前,上海房價飆升時期,姐姐海萍一心希望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四處籌款付首付,她和妹妹海藻的工作和生活便從她買房開始發生了改變。海萍頂著各種壓力倔強又堅強的支撐著,而海藻卻陷入了背叛情人與成熟穩重的宋思明暗暗交往的感情泥潭。

最終以宋思明車禍死亡,海藻失去子宮的悲劇收尾。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們罪有應得,一個背叛家庭,一個背叛男友,破壞他人的家庭,這樣的悲劇,不過是他們應得的報應。

也有很多人在看這部劇的時候都會恨透了海萍和海藻兩姐妹,海萍為了買房無限的消耗自己身邊的人,尤其是妹妹海藻,恨不得榨乾她的每一滴血,看似無辜實則將妹妹推向了歧途上一去不復返。

而妹妹海藻徘徊在男友和情人之間,心安理得的出著軌、當著小三,毫不吝嗇的享受著他們給她帶來的一切好處。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問題,如何評價《蝸居》中的海萍,其中一個熱門回答就是說海藻的這一切都是姐姐的自私造成的,表面上不讓妹妹不要背叛感情,實則將妹妹一步步推向已婚情人宋思明,並導致了海藻的最終悲劇,失去了暖心男友小貝,也永遠失去了她珍貴的子宮。

回歸到海藻的原生家庭和她的成長背景,不難發現,造成她優柔寡斷的遊離在兩個男人之間,以及依靠他們,這一切和她的成長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海藻的這種由於原生家庭而帶來的性格扭曲,屬於典型的依賴型人格。

1、成長背景造就了海藻的依賴型人格

《蝸居》劇照

不妨先來看看依賴型人格的心理學理論觀點:

依賴型人格源於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 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後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採納各項任務 、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回歸到海藻,除了父母海藻還是在姐姐的庇護下長大,也就是說,海藻擁有著雙重庇護,很難不形成這種性格。

法國弗朗索瓦·勒洛爾,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無處不在的人格》中提到過一段關於依賴型人格的典型描述: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交際的人。這就是我的問題,從心底里說,我需要別人的陪伴。很久很久以前就是這樣,我記得很清楚,剛上學那會兒,我特別害怕在玩遊戲的時候不能加入某一方,特別害怕在體育課上不能入選某支隊伍。為此我願意接受最不受人待見的角色和位置,踢足球的時候擔任守門員或後衛,而所有人都爭著做前鋒;又或扮演叛徒,而其他人扮演英勇無畏的牛仔……我總是給人當配角。說到底,我就是個缺乏自信的跟屁蟲。靜下心來想想,我意識到,其實做決定或採取主動的那個從來都不是我。我害怕遭到別人的否決和批評,連同我自己。有時候我甚至會因為有些事情沒份參加而感到焦慮。沒有邀請我的朋友聚會、沒有讓我參加的工作會議,都會讓我感到不安。就好像我總是害怕被人遺忘在路邊,就是那種童年時害怕落選,害怕自己漸漸落單的恐懼。

實際上,依賴是人的天性,我們正是在一種完全依賴的狀態下出生的。嬰兒呱呱墜地,赤條條脆弱無能,生存完全依賴於周圍的環境。之後,為了生理上的存活,也是為了心理上的發展,我們依賴著周圍的環境成長。我們很早就懂得了一定程度的依賴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在依賴型人格的內心,由於缺乏內在力量的支撐,一旦沒有人可以依靠,就會立刻陷入孤獨、無助的境遇里,而海藻就是這樣的依賴型人格。

先來看看她是怎麼出生的,沒有任何計劃和徵兆,父母從來沒有計划過她的出生,名字都取得非常草率,連宋思明都說,哪有女孩子叫海藻的,你爸媽取名字也太隨意了。

是的,海藻在她的原生家庭里,明顯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所以她亦很少正確的直面自己的存在。

在這個家庭里,她毫無存在感,所以更多時候,她都喜歡依附於別人,很少關心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被母親和姐姐安排著長大。

正是這樣的環境下,讓海藻逐漸養成了依賴型人格。

從她和姐姐、小貝和宋思明之間的關係可以看出,海藻正是一步步依靠別人,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從未想過靠自己去奮鬥,腳踏實地的去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就是成長背景給她帶來的習慣性的依賴,讓她最終一無所有,決定了她的悲劇走向。

2、生活上的依賴:姐姐海萍

《蝸居》劇照

作為海藻的姐姐,儘管海萍在買房這件事情上,在海藻身上佔盡了好處,但海萍對於海藻來說,很多時候,都好到無懈可擊。

某種程度上,海藻的性格的養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由於海萍過於寵愛妹妹。

起碼海藻打心裡會覺得,有了姐姐,她就沒什麼可害怕的。

以至於她從小依附於姐姐,她常常對男友小貝說,我姐比我媽還親,小時候就是我姐救了我,沒有我姐,就沒有我的存在。

我無法理解她的邏輯,人各有命,除了父母,幾乎沒人能決定你的出生。

姐姐的一句話,並不能決定她的出生。

她把很多希望都寄託了在了姐姐身上,從未想過自己去奮鬥,也對自己沒什麼信心,更喜歡不勞而獲。

《蝸居》劇照

一件簡單的事,便能輕而易舉的看出來妹妹海藻和姐姐海萍性格上的截然不同。

初識海藻的宋思明便為她提供了一份教老外中文的工作,海藻不假思索的拒絕了,對教老外這件事毫無信心,哪怕宋思明苦口婆心讓她去試試,她也總說自己不行。

而姐姐就不一樣了,當海萍聽到這份難能可貴的工作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答應,表示非常願意去嘗試。

儘管剛開始老外對她並不滿意,因為海萍的英文很差,溝通起來障礙重重,但她依然很努力的一邊思考著怎麼教好中文,讓老外更易理解,一邊積極學好英文,甚至在公交車上還在苦背單詞。最終她得到了老外的認可,並因此獲得了更多學生的資源,最後還在老外的鼓勵下一手創辦了屬於自己品牌的中文學校。

《蝸居》劇照

這就是姐姐和妹妹的本質區別,從對比就可明顯看出,海藻是一個對自己內心極度缺乏自信,並且不願意自食其力的人。表面上她善良、單純,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但內心深處的依賴,不願意努力去創造,去奮鬥,讓她一步步的走向自我毀滅。

畢業沒工作,海萍養著她,讓她在家一住就是半年,不惜和丈夫鬧矛盾;找不到工作,海萍給她提供方向;一到周末海萍就讓海藻過來吃飯,就是勒緊褲腰帶,也要讓海藻吃幾頓好的。

姐姐雖悄無聲息的瓜分了妹妹不少好處,但不得不說,姐姐對海藻,可以說是非常愛護了。

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

後來海藻意外懷孕,執意要把孩子生下來,她們的母親氣得不行,還是海萍替她擋住了母親所有的打罵,扛下了所有的責任。

「媽,你別打海藻,都是我這個當姐姐的沒有教好,你要打就打我」

姐姐雖然自私,勢利,貪婪,但卻很有擔當。

相對於海藻而言,她第一時間沒有想著去依賴誰,而是自己想辦法,儘管她的能力有限,最終還借了海藻的光,但至少,遇到問題的時候,她沒有選擇躲避和依賴。

但海藻就不一樣,任何事情,第一時間都選擇了依賴。

3、情感上的依賴:男友小貝

《蝸居》劇照

小貝的出現,可謂是給海藻空虛的人生提供了救命的稻草,在感情上,與其說海藻喜歡小貝,倒不如說是依賴。

第一次見面,小貝便替海藻擋了雨,海藻很快就淪陷,沒多久就搬到了小貝租的房子里,過起了同居的生活。

《蝸居》劇照

小貝對她寵愛有加,為了給海藻買她最愛吃的冰激凌,他犧牲了自己一個星期的吃飯錢。給她做飯、洗衣服,呵護她,愛護她,除了因為閱歷不足而導致的經濟能力有限,小貝算得上一個理想型完美男友了。

也正如此,海藻在感情上處處依戀著男友。

宋思明的出現,海藻的情感出現了一定的分裂,她迷戀著大叔的有錢、有權、優勢,甚至擁有著呼風喚雨的本領。

海藻一邊依賴著大叔,一邊吊著小貝。

《蝸居》劇照

大叔可以給她想要的物質生活,小貝,卻可以給她精神上、情感上的依賴。

所以她不願意放棄小貝,縱使宋思明一次又一次的明示她,他希望海藻只屬於她一個人的,不願意有第二個人的存在。

但海藻要麼直面拒絕,要麼說給她時間去處理。

事實上她從來沒有正面處理過她和小貝的關係,依舊瞞著小貝,彷彿沒有宋思明這個情人的存在。

因為海藻在感情上,是依戀小貝的,甚至於她和宋思明被小貝當場抓獲,她也在極力挽回,以至於被受傷後的小貝百般折磨,她也沒有多大的勇氣選擇離開,她其實也是離不開小貝的。

4、金錢上的依賴:情人宋思明

《蝸居》劇照

宋思明就不說了,市長秘書,有權又有錢,對於海藻窘迫的生活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他一點點的幫助著海藻,對海藻來說,他是無所不能的。

所以當宋思明第一次主動借兩萬塊錢給海藻的時候,原本為姐姐借不到錢發愁的她一下子找到了救命稻草。

當然,這一次並沒有完全激發起海藻的依戀。

直到宋思明第二次借了她六萬,數目比第一次又多了幾萬,對她來說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跟小貝在一起的海藻,其實也算勤儉節約,也並非一開始就過不了苦日子。

但宋思明的出現,彷彿為她的貪婪不聲不響的開了道口子。

《蝸居》劇照

宋思明的錢對於海藻來說,來的太容易了,以至於後來宋思明主動把海藻帶回了別墅,她沒有抗拒,而是半推半就的發生了關係。

表面上說以後再也不做對不起小貝的事,卻一次又一次的向宋思明投懷送抱。

《蝸居》劇照

由最開始的宋思明主動打電話,到她主動和大叔保持著曖昧的關係。

一步一步的將自己淪陷,看似被動,實則主動。

每當宋思明要求海藻陪睡的時候,表面上覺得對不起男友的海藻卻從未選擇拒絕;悄悄的背著男友小貝在過年的時候和大叔幽會,參加宋思明的同學聚會;面對宋思明闊綽的給她的錢,她表面上說自己不是那樣的人,但還是抵擋不住他對自己揮金如雨的誘惑;心安理得的買了一堆自己曾經看都看不起的漂亮衣服,並像姐姐炫耀自己終於過上了上兩天班休三天,還拿著月入過萬的工資。

姐姐勸她回頭,她反倒有自己的道理:趁現在年輕,有揮霍的資本,為什麼不好好利用呢?

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海藻的三觀被日漸扭曲,喪失了靈魂。

被宋思明包養的日子別提多開心,不用上班,不用和老闆鬥智斗勇,不用抱怨工作。宋思明的出現了海藻夢寐以求的生活,也最終讓海藻對自己金錢的依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5、依賴型海藻,被動的將她的人生推向了悲劇高潮

《蝸居》劇照

從另一個角度總結了海藻和以上三個人的關係,就是被動接受。

對於姐姐提供的免費住房,海藻選擇被動接受,而非拒絕,明明知道姐姐和姐夫同住在一個小的屋檐下,本是顯得很擁擠了,更多的是會給他們帶來不便。

若不是姐夫無能,脾氣好,我想必然會對海藻有一定的意見,主要還是姐夫在這個家做不了主,毫無家庭地位,海藻才會順利的得到了姐姐的庇護。

我相信,多數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都不會畢業了還和姐姐姐夫擠在一起,一定會自己找一份工作,自己租個房子,斷然不會輕易來打擾他們。

畢竟她已是成年,不能事事都要去依靠姐姐,何況姐姐已經嫁人。

對於姐姐的好,她被動接受,卻忘了,主動去爭取自己想過的生活。

情感上,若不是宋思明在賓館裡偷偷接了男友小貝的電話,同時宋思明的老婆發現了她的存在,宋思明主動選擇回歸家庭,海藻必定會繼續被動的遊離在男友和情人之間,不會主動去割捨另一方。

畢竟小貝給了她感情,而宋思明,可以給她無法擁有的一切物質條件。

後來小貝知道後,她才迫不得已,斷了和宋思明的關係。

但小貝太愛海藻,所以他不計前嫌,選擇了原諒海藻。

終於被動的熬過了小貝心裡的傷痛平復,正當他們準備結婚的時候,宋思明主動來挽回,她的內心再次矛盾不已,被動的留下了宋思明給她發的挽留簡訊。如果她想好好和小貝過日子,應該斷的徹底,而這些,都是內心深處的依戀型人格在作祟。

再後來由於小貝再次看到了海藻和宋思明簡訊,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我想,愛的深沉的小貝必定恨透了海藻。

被小貝拋棄的海藻,再次被動的「被失戀」。倘若海藻能夠主動拒絕宋思明的金錢和示好,哪怕犯了錯誤,在第一次被小貝發現的時候,就應該主動和宋思明斷得徹底。

即便是她和小貝有所隔閡,覺得無法再走下去,也應該徹底的和小貝斷乾淨,去尋找新的戀情。

但她沒有,被動的接受著上天和周圍人安排的一切,惰性的將自己的人生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而和小貝徹底分開後,她沒有選擇給自己一段空窗期,用時間和決心去修復前男友和情人帶來的創傷,而是又去找到了宋思明,依靠著他。當自己意外懷孕時,她也沒有考慮過自己究竟能不能留下這個孩子,而是聽信宋思明在未來不會對她不管不顧。

用一個孩子去鎖住一個男人的心,被動的去換取一個未來,依賴型人格在海藻身上,可謂是表現的淋漓盡致了。

害怕改變,被動接受,命運一步步將她推向惡魔之掌,慘不忍睹,悔不當初。

6、結語

《蝸居》劇照

在我看這部劇之前,我知道海藻是一個破壞宋思明家庭的小三,也知道宋思明是一個養著情人的貪腐政府官員。

但當我真正從第一集開始細看的時候,我卻對於最後的結局感到不可思議。

觀眾眼裡的情人、小三,明明很單純啊,剛開始和小貝在一起的時候,也是想盡辦法在節約開支,並不像一個會依賴大叔包養的年輕女子。

《蝸居》劇照

而這也恰恰是這部劇的最高明之處,悄無聲息的將海藻推向了悲劇。她的每一步,每一個選擇,矛盾糾結,看似沒有大錯,也看似無奈,卻在她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果斷而釀成大患。

小貝和宋思明的出現,將海藻的依戀型人格激發到了頂峰,索性開始徹底依賴、徘徊,懶得做選擇,享受著他們給她帶來的一切好處,剪不斷理還亂。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出來混,遲早都要還的。

所以她失去了曾經深愛她的小貝,也永遠失去了宋思明和她那寶貴的子宮。

代價是慘痛的。

海藻的悲劇告訴我們,唯一能依賴,並且靠得住的,只有自己,你想要的生活,就自己努力去爭取。未來的路沒人會替你走,你所有的困難,也沒人永遠替你擋,你做的每一個選擇,無論好壞,後果都需要自己一力承擔。

所以,海藻用她慘痛代價為她的依賴性性格買了單。

---END---

作者簡介:動動,工科研究生在讀。一位熱愛文字的文藝女青年,一位勵志、陽光、熱情、有思想、有靈魂、有夢想的小仙女。夢想是致力於引領新時代女性成為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型人格 的精彩文章:

不敢拒絕、不會拒絕,「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到底還要多可悲?
為什麼會變成討好型人格,家長一定要做好這3點,別不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