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被人忽略的一味良藥,常被當作野菜,入葯可「行氣、調中、通陽」

被人忽略的一味良藥,常被當作野菜,入葯可「行氣、調中、通陽」

在鄉野之中的山坡田埂之間,生長著很多平時難以見到的植物。而在這其中,就有不少是能夠用來治病救人的中醫良藥。只不過現在很多人對中醫藥文化並不重視,因此也未曾察覺它們的重要性。

記得在家鄉的小山坡上,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就會生出一叢叢的好像野蔥野蒜一樣的植物。它們的外形和我們常吃的蔥蒜似乎並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是體型相對較小了一點,但是它們的味道是非常鮮美的,也是人們非常喜愛吃的一種野菜。

然而,人們卻忽略了它最重要的價值,在中醫裡面這種形似野蒜一樣的植物,卻還是一味價值極高的本草良藥,歷代的醫者都對它稱讚不已。

這種野蒜學名叫做「小根蒜」,它的根莖可入葯,名曰「薤白」。薤白入葯的歷史已經有上千年之久,早在《神農本草經》就已經把薤白列為中品良藥,而後的各代醫家著作之中,也有很多關於薤白的記載。

在多數的記載之中,人們都曾提到薤白有較好的「行氣通滯「之功。而在《本草綱目》之中還說到,薤白可以「通陽散結,治少陰病及胸痹刺痛」;《本草拾遺》裡面則還特別提到薤白有很好的「調中健脾」之效。

由歷代本草著作記載可見,薤白入葯,其「行氣以除滯,調中以健脾,通陽以散結」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而在現代的中醫臨床之中,薤白的應用也是非常廣泛的。

1、胸痹之證,可用薤白。

薤白的味辛烈而行散,苦燥而降下,其性溫通而滑利,對於胸中凝滯之氣有較好的疏散之功,在歷代都被視為是緩解胸痹之證的要葯。

比如有時間我們因為胸中氣滯或者血瘀氣滯導致的心口之間刺痛、脹悶不舒,就可以使用薤白入葯緩解。

在張仲景的《金貴要略》之中,很多用來緩解胸痹之證的方劑之中都會用到薤白。像「枳實薤白桂枝湯」、「瓜蔞薤白半夏湯」等經典方劑之中,就是用到薤白和瓜蔞、枳實、半夏等同用,其通陽散結除滯之效都是很好的。

2、瀉下久痢,可用薤白。

薤白的辛烈味還是較為濃郁的,因此它入葯還可行胃腸之中的滯氣。而當腸胃之中濕熱鬱結,氣滯不暢的時間,就很容易出現瀉下、久痢不愈等癥狀。

在很多古方之中,人們經常就會使用薤白配伍諸葯來緩解此類情況。比如用薤白搭配陳皮、黃連、黃柏、梔子等葯,對於濕熱下痢,里急腹痛等有著很好的緩解之功。

而在民間,也有用薤白煮粥止痢的說法。尤其是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腸胃不適,可用薤白同白米煮粥,空腹喝下即可見效。

3、咳喘之證,可用薤白。

薤白的溫通滑利之功甚好,其效可入肺經而起到宣肺行氣、化痰降濁的作用,因此它還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之效。

像一些外感之病,受風寒侵襲而出現肺氣失調,咳喘帶痰等情況,就可用薤白入葯來緩解。此時可用薤白配伍麻黃、杏仁等葯煎湯內服,止咳平喘之功還是很好的。

而對於一些體虛出現的虛喘咳喘等情況,薤白亦可入葯。比如古方之中的「薤白湯」,就是用薤白配伍阿膠、鹿角膠等藥材同用,對於肺氣虛弱導致的咳喘有較好的緩解效果。

在民間驗方之中,同樣有用薤白緩解咳喘的記載。比如在一些地方,人們就有薤白同冰糖一起蒸熟食用,有緩解咳喘的的良效。

當然,中藥的功效是非常廣泛的,而這些只不過是薤白的主要作用。其實,自然界的每一種植物都值得人們去敬畏,每一種植物都不應被人們忽視。就像這小小的薤白,它既是一種鮮美的野菜,更是一味救命的良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