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是怎麼被凍死的?

人是怎麼被凍死的?


  來源:賽先生 


  作者:劉小鷗


  在北風呼嘯的清晨,站在公交車站前等了半個小時的公交車還未到,此時早已瑟瑟發抖的你是否擔心過自己會被凍死呢?[1]

  本文將為大家「揭秘」寒冷環境中人體體溫的調節機制以及體溫調節失衡時人體可能出現的損傷。


  生活在挪威的瑞典放射科醫生安娜·伯根霍姆(Anna B?genholm)在挪威特羅姆瑟大學醫院工作。她的日常工作一般就是為來醫院的病人進行CT檢查等,她已經在這裡工作了很久。但或許很少有人知道,20年前的她曾經歷過怎樣驚心動魄的時刻。[2]


  1999年5月,伯根霍姆和兩位朋友出門滑雪。對於生活在極地附近的北歐人來說,滑雪是再平常不過的休閑運動。但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伯根霍姆在滑行中出現了失誤,滑雪板脫落,她不慎從山坡上滾下來落入了冰水中。在救援隊到達前,她被困在浮冰下長達80分鐘,那時她的體溫下降到了13.7攝氏度,這比正常的體溫低了20多攝氏度。從冰下救上來時,她已經沒了心跳,皮膚蒼白,瞳孔已經擴散。[2]


挪威納爾維克(圖片來源:upload.wikimedia.org)

挪威納爾維克(圖片來源:upload.wikimedia.org)


 安娜·伯根霍姆(Anna B?genholm)(圖片來源:allthatisinteresting)

安娜·伯根霍姆(Anna B?genholm)(圖片來源:allthatisinteresting)


  經過數小時的搶救,伯根霍姆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她也成為已知的「體溫最低」的人。 


  寒冷環境下的體溫調節

  正常情況下,人體體溫能夠維持相對穩定,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故屬恆溫動物。而體溫的相對穩定,是通過行為性體溫調節(如根據環境溫度增減衣物等)或(和)自主性體溫調節(如寒冷環境下打寒戰)的方式,達到產熱和散熱相對平衡而實現的。進入到寒冷環境中時,機體通過自主性體溫調節,減少散熱,增加產熱,使機體溫度不致過低。[3]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圖片來源:pixabay.com)


  具體表現為當周圍溫度正急劇下降時,一個人會感到越來越冷。這時,他皮膚上和粘膜上的冷覺感受器告訴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需要在寒冷的環境里維持體溫穩定。在他的身體里,體溫調節中樞讓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更多的皮膚和末端的血液流向更深層的內臟,在保護體內的重要器官正常運作的同時,讓他的身體散失盡量少的熱量。同時,在下丘腦的指令下,經運動神經引起骨骼肌緊張度升高,節律性伸肌與屈肌同時收縮,能量全部轉化為熱量,使產熱量增加4~5倍,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打寒戰」。此外,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分泌繼續增加產熱,最終達到維持體溫相對穩定的目的。[3] 


  體溫失衡——低體溫症

  但如果這個時候他沒辦法脫離這個寒冷的環境,周圍的溫度甚至還在不斷降低,身體仍然在持續喪失熱量,散熱大於產熱,體溫將會被動性下降。當身體的核心溫度降低僅僅2度,體溫到達35攝氏度時,低體溫症就出現了。


  在極度寒冷的環境中,低體溫症的出現或許比想像的快得多。當溫度達到零下34攝氏度,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保暖措施,即使是一個健康的人在10分鐘內就可能出現低體溫症。如果溫度達到了零下40到零下45攝氏度,這個時間甚至能縮短到5分鐘。[4]


  在持續寒冷的情況下,體溫的降低影響著體內各種組織和器官的工作。人的肌肉開始變得僵硬,沒有辦法保持平衡,甚至連最基本的動作都無法完成,皮膚蒼白髮青。當然最嚴重的後果是在心臟和大腦。人變得神志不清、精神恍惚。


  當體溫降至30攝氏度時,心跳變得十分緩慢,血壓慢慢下降,意識已經非常朦朧。身體早已經不受控制,體溫調節中樞麻痹,曾經被調動回身體深層的血液流回四肢末端,也讓他產生了熱的錯覺,神志不清的他甚至脫掉了自己的外衣。

  大多數人可能沒有伯根霍姆那樣幸運與傳奇,寒冷帶來了死亡。隨著體溫持續地降低,體內的器官在持續的低溫下都已經衰竭。最終,心臟停止跳動。


  低體溫症甚至在並沒有那麼冷的環境下都可能發生,尤其當人出了汗、淋了雨或者泡在冷水裡,濕著身子的時候,身體損失熱量更快。


  除此之外,在極寒環境下,酒精也可能成為寒冷的幫凶。進入體內的乙醇能夠加速血液循環,讓人體更快地喪失熱量。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寒帶國家會出現醉漢醉到路邊被凍死的事件。


  凍死畢竟是極端事件。一般在沒有那麼嚴寒的環境中,凍傷是更常見的情況。當身體感受到寒冷,血液會主要流入身體核心,但手指、腳趾這些末端部位則被「犧牲」了。常見的凍瘡就是輕度凍傷,一般是表皮層受到損害。但更嚴重的情況還會出現真皮層甚至皮下組織、肌肉受損和壞死。電影《攀登者》改編自中國登山隊完成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真實故事,在搭建中國梯的過程中,屈銀華因十個腳趾被嚴重凍傷不得不截肢,夏伯渝也因體力消耗和凍傷,雙腿失去了知覺,最終也被截肢,成為了「無腿人」。[5]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的記錄,圖為王富洲。(圖片來源:zh。 wikipedia.org)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珠穆朗瑪峰北坡登頂的記錄,圖為王富洲。(圖片來源:zh。 wikipedia.org)


  儘管低溫會給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但利用這一原理髮展出了臨床上的低溫麻醉技術。在全身麻醉的狀態下,醫生會對患者用物理冷卻等方法降溫,讓患者的體溫有控制地下降,從而降低患者的基礎代謝和耗氧量,保護器官不會因為缺氧受到損傷。腦細胞在常溫時耐受缺氧的時間只有幾分鐘,降低體溫則可以延長這一時間,從而為手術爭取到更多時間,因此,這種技術在心臟手術和腦部手術中十分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揭秘化療引起的基因突變!
宇宙中可能有"裂縫":從地球上還無法觀測到的宇宙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