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把教育焦慮傳導給孩子會有哪些不良後果

把教育焦慮傳導給孩子會有哪些不良後果

近期,兩張課表在網路上引起熱議。這兩張課表來自一個家庭,一張是10歲讀小學四年級哥哥的課表,周一到周日,除了在校,都要參加各類補習班,還要完成相應的練習。另一張是妹妹的,5歲讀幼兒園中班,但琴棋書畫樣樣都要學。據悉,給娃報班是家長圈的流行病,把教育焦慮傳導給了孩子。(12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邊是國家有關部門為學生減負,一邊是家長給娃報班的熱情不減。顯然部分減負效果被家長「熱情」給抵消了,學生負擔仍然不輕。但是,又不能通過行政手段限制家長給娃報班。為今之計,只能科學引導家長回歸理性,不要再以攀比、跟風等心理去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而引導家長的切入點之一是教育焦慮傳導給孩子的不良後果。

給娃報班看似家長很焦慮,實際上是全家焦慮,而這種焦慮的家庭氛圍,將會給孩子帶來多種影響。首先是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如今,家長給孩子報的補習班幾乎都是「語數外琴棋書畫」。這意味著以書本學習為主的補習班擠佔了課外鍛煉時間。而像上述周一到周日參加各種補習班的孩子也很多見,東奔西走則讓孩子處於疲勞狀態。

其次,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多種不良影響。家長的教育焦慮或多或少會傳導給孩子。比如孩子幾乎天天參加補習班,就會處於過度緊張狀態。再比如,家長給娃報班的目的是要提高學習成績,一旦孩子參加補習班後成績未達到家長預期,不僅家長會施加更大壓力,而且孩子自身也壓力很大,這容易造成孩子患失眠甚至更嚴重的焦慮症。

從學習角度來說,顯然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才是最重要的。但讓孩子過度參加補習班,讓孩子陷入焦慮,則會影響孩子學習興趣。由於孩子存在叛逆期,一旦過度參加補習班,效果會適得其反,比如會產生厭學現象。雖然有關部門禁止培訓機構不得「超綱」「提前教學」,但很多機構仍在變相操作,這會影響孩子對學校教學的興趣。

也就是說,給娃報班看似「搶跑」,實則有可能「掉隊」,因為孩子在學校學習才是最重要的,而過度參加補習班恰恰影響孩子在校學習效果。

此外,教育焦慮傳導給孩子後,還可能出現兩種影響深遠的結果。一種是,由於孩子是在教育焦慮的環境中長大,所以,孩子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複自己的焦慮,有可能放縱孩子。另一種後果是,教育焦慮代際傳遞,即今天家長把教育焦慮傳導給孩子,不排除未來孩子還用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麼教育焦慮就會代代相傳。

不少家長之所以存在教育焦慮,與應試體制、望子成龍心理等因素有關。除此之外,還與家長缺少教育有關。雖然很多家長接受過高等教育,但自身未必就懂教育這門科學。所以,消除家長教育焦慮關鍵是糾正家長教育觀,這需要通過教育家長來實現。雖然一些學校偶爾開設「家長課堂」,但對家長的教育不夠深入、不夠系統。

筆者以為,減少或者阻止教育焦慮傳導應成為一項重要工程,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門和全社會高度重視。只有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就會有抵抗力、免疫力,無論是培訓機構忽悠,還是其他現象誘導,都很難達到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焦慮 的精彩文章:

排隊瘋搶年金險,4.025折射出的中產焦慮
誰在助推「考證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