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致家長:該放手時就放手,孩子才能獲得進步和成長!

致家長:該放手時就放手,孩子才能獲得進步和成長!

文:文雨

1、你的倍加呵護,並沒有養出優秀的孩子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兩個農民種樹,一個對樹苗倍加呵護,另一個打理沒兩天便不再管。

不久後,前一個農民的樹苗長得鬱鬱蔥蔥,大家紛紛誇他勤快,而指責另一個農民懶惰。

然而,暴風雨肆虐後,「嬌生慣養」的樹苗所剩無幾,而「粗生粗養」的樹苗經住了考驗。

在教育路上,不少家長正在扮演著第一個農民:

為了不累著孩子,幾步路的距離也要開車接送;

為了讓孩子專心學業,除了學習什麼事都不讓他們參與;

為了培養孩子的才藝,把他們的課餘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為了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知識不論難易一股腦塞給他們;

為了給孩子快樂的童年,使勁誇獎,而做錯搞砸的事情都幫他們收尾。

家長恨不能幫孩子做所有的事,只希望換來孩子的學富五車、十項全能。

然而,結果卻總是不盡人意,孩子不僅沒學好,反而還染上了嬌氣、霸道的壞毛病。

2、你的包辦替代,剝奪了孩子的成長

2018年,中國青年報對2014名受訪者展開調查,其結果顯示:

34.8%的受訪者表示,身邊父母替孩子包辦個人事務會持續到孩子上大學;

23.5%的受訪者表示,身邊父母的這種做法持續到孩子上中學;

其餘的數據還有,持續到孩子工作和成家(18.0%),一直存在(15.0%),持續到孩子讀研究生(5.4%),持續到孩子上小學(3.4%)。

由數據可以看出,家長包辦替代的現象非常嚴重,我們急需正視並作出糾正。

因為,父母如此行為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

「家長安排—孩子執行」的模式,長期以往會滋長孩子的懶惰和依賴性;

由於沒有選擇的機會,孩子越來越不願動腦筋,逐漸變得沒有主見;

凡事都有家長兜底,孩子沒有養成善始善終的意識和習慣,責任感嚴重缺失;

當孩子長大離家、獨自生活時,他們根本無法很好地規劃未來。

在該放手的時候選擇包辦替代,這不是愛而是害!

3、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管教而是放手

教育學家葉聖陶曾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筆者深以為然。

要知道,世上的知識無窮無盡,你無法全部交給孩子。

同樣地,你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更別提時刻緊盯、萬事為他們善後了。

終有一天,孩子必須獨自面對世界,獨自學習和生活。

試問,到那個時候,你是想讓孩子整裝待發、主動出征,還是讓他們弱不禁風、不戰而屈?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曾指出: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孩子應該走在前面,父母應該跟在孩子後面,對他們進行必要的支持」。」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教育最大的目的,不是把孩子牢牢捆在身邊,而是給他們獨立的能力、膽量和自信。

只有教得越來越少、管得越來越輕鬆,家長的教育才算是正確、有效。

只有讓孩子長出豐滿的翅膀、伸出茁壯的根須,他們才能不畏飛翔,不懼風雨!

4、這4個小方法,讓孩子逐步學會獨立

把成長的權利還給孩子,在該放手的時候捨得放手,家長不妨做到這4點:

1. 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氛圍

當孩子遇到好奇的問題時,父母不要急著回答,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找答案。

這樣不僅能激發孩子自主探索的興趣,也避免因一知半解而誤導孩子。

此外,父母要多創造機會,引導孩子進行思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力。

2. 給孩子支配時間的自由

每天空出一段時間讓孩子自由支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鍛煉他們的時間安排能力。

當然了,在重要的事情上,家長還是要提前安排好,不能任由孩子發揮。

另外,在使用手機方面,家長要做好監督工作,避免孩子玩手機上癮。

3. 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

從小事開始,放手讓孩子自主選擇,例如讀什麼課外書,周末學習之餘怎麼安排等等。

家長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同時也要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和責任。

此外,家長可以讓孩子說說選擇的理由,藉機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4. 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培養孩子收拾書包、整理衣櫥等的技能和好習慣。

讓孩子掌握基礎的工具操作,如扳手的使用,門鈴對講機的操作等。

等孩子年齡稍大一點,不妨教他們做幾道菜,前提是家長必須在一旁陪同。

家長該放手時就放手,孩子才能獲得進步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