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養豬10年,網易們改變了什麼?

互聯網養豬10年,網易們改變了什麼?

養豬是一門慢生意,互聯網公司想要以技術打開局面,前提是攻破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然後打破林立的行業壁壘,遠非一份漂亮的實驗結果就能完成的事。

文|Alter

2019年的盤點,很難避開一個「豬」字。

多重因素導致的「超級豬周期」,讓豬肉價格在2019年持續飆漲,有關豬肉漲價的段子承包了吃瓜群眾們大半年的笑點和淚點。

在豬肉價格的一片漲聲中,「養豬」也成了造富的新風口,溫氏、牧原等養豬概念股一路攀升,「養豬大戶」秦英林家族由此進入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前十。

或許還有第三個視角,距離網易「跨入豬欄」已經過去整整10個年頭,阿里、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相繼跟進,同時也出現了睿畜科技、農信互聯等大大小小的創業者,「互聯網養豬」早已成為出圈的焦點話題。

只是爭議也同樣存在,「互聯網養豬」十年,網易們到底改變了什麼?

01

互聯網跨界養豬,本就是屬於「理想主義者」的征途。

至少網易養豬的故事有著這樣不經意的開場:傳說丁磊養豬的念頭萌生於一次吃火鍋的經歷,當時丁磊對服務員端上來的豬血質量提出質疑,堅持讓店家換掉,並與朋友大談食品安全話題,萌生了自辦養豬場的想法。

2009年初,丁磊正式向外界宣布了「養豬計劃」,計劃初期規模為10000頭,並在後來表示消費者可能在2010年年中吃上網易飼養的豬肉。大概丁磊也沒意識到,一開始就為自己挖了一個坑。

網易養豬的消息迅速成為互聯網的熱門話題,然後就有媒體質疑丁磊在作秀,彼時很少接受採訪的丁磊公開回嗆:「沒錯,我就是在作秀。問題關鍵是要看為了什麼作秀。我是想通過養豬來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同時,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做一些嘗試,為此作秀來喚起大家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有什麼不好?」

比媒體質疑更具挑戰性的是豬場的建設,據說網易的專家組在湖南、江西以及浙江的金華、衢州、寧波、安吉等地考察了幾百個選址,最終選擇了位於安吉縣孝源村的一塊地。但浙江並不是養豬的最佳條件,除了夏季高溫高濕、冬季寒冷乾燥、遠離飼料主產區等不利因素之外,人口稠密、生物環境複雜、土地承載量低、水網密集、環保壓力等也成了養豬業不得不面臨的困難。

直到2012年仍未見「丁家豬」出欄,外界開始以「紙上談豬」諷刺丁磊,以至於騰訊科技為此做了一篇調查,結果顯示57%的網友不看好丁磊養豬。後續陸續傳出了網易養豬夭折等相關新聞,直到2015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丁磊用自家豬肉宴請了一眾互聯網大佬。

如此種種怪象,並非是網友們對網易、對丁磊有太多的偏見,而是「養豬」本就是一件不討好的事情。北大才子陸步軒曾經因為養豬的新聞,在社會上引發了是否浪費人才的大討論,人們骨子裡對養豬的成見可見一斑。如果不是因為今年的超級豬周期,養豬的利潤不高,資金回籠周期較慢,絕非是一條賺錢快的捷徑。

在這樣的局面下,見證了養豬業水有多深的丁磊,曾直言不諱地道出了實情:「中國的養豬業停留在100年前的水平。」可如果社會對於「養豬」的認知不改觀,頂著「高科技」桂冠的科技巨頭們不屑於養豬,哪怕是一些養豬起家的企業,也在初具規模後放棄養豬轉向多元化經營......這樣的困境還將繼續。

02

在中國養豬,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

2009年宣布養豬到2016年生豬出欄,網易的進度如此緩慢,並非沒有原因。

有如後來被外界所熟知的,《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在評論網易位於浙江安吉的養豬場時,給出了「不亞於安縵酒店」的評價。諸如智能飼餵、豬馬桶、除臭系統、數據化管理、透明化養殖等概念也被媒體爭相報道,曾經被質疑與嘲笑的「丁家豬」,轉身成了互聯網養豬的代名詞。

擅長營銷的網易也適時抓住了這波契機。

網易味央品牌被貼上了出身豬廠、互聯網養豬、互聯網大會御用豬肉等標籤;拍賣、眾籌等新鮮感十足的模式,讓網易味央豬肉迅速成為美食界的網紅;營銷團隊打造了名為「豬小花」的IP,通過單曲出道、時裝周走秀、專屬表情包、豬場直播等方式,進一步顛覆了外界對豬的固有印象。

其實在「重新定義養豬」的同時,網易也進行了另外兩個維度的布局:

一是網易味央在養殖端、電商渠道以及線下餐飲渠道的滲透,逐漸搭建出一條完整的豬肉產業鏈。較為典型的就是與外婆家、網易易間、黃龍飯店等線下消費升級場景的合作,打造了精細化、體驗化、場景化的豬肉「新消費」樣板。

二是養殖基地的規模化複製,位於浙江安吉的產業園投產運營後,2017年網易味央與江西省高安市達成合作,邁出了模式複製的第一步。2019年又先後與浙江省紹興市、寧波市達成合作。

網易味央的高歌猛進終於引發了「互聯網養豬」的連鎖反應,其他互聯網玩家趁勢進場,一場智能化養豬的序幕徐徐拉開。

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合作,將人工智慧系統「ET農業大腦」引入到豬場中,進行針對性地訓練與研發;京東與中國農大聯手打造了「豐寧智能豬場示範點」,引人矚目的推出了「豬臉識別」技術;睿畜科技、農信互聯等創業者的智能養豬系統,也開始落地到一些中等規模的養殖場中……

比起網易的「理想范」,阿里和京東要現實很多,沒有像網易那樣狠抓品質,對傳統豬場的智能化改造主要集中在兩件事情上:一是提高PSY,讓一頭母豬儘可能地下崽;二是提高料肉比,讓養豬的核心成本儘可能低。畢竟網易花了七年時間才有些眉目,阿里和京東巧妙的抓住了豬場智能化升級的痛點。

無論是網易的「理想主義」,還是阿里們的「現實主義」,互聯網巨頭湧入養豬場,終歸於加速行業創新的好事。

03

只是中國養豬業所存在的問題,恐怕不僅僅是技術升級那麼簡單。2019年的超級豬周期就是一個例子。

首先,導致豬肉大漲的原因之一在於非洲豬瘟,2018年8月確診首例非洲豬瘟疫情至今,已經有百萬餘頭生豬被捕殺。有些遺憾的是,人工智慧被用於流感預測已經屢見不鮮,可由於缺少非洲豬瘟的疫情數據,阿里的AI養豬也束手無策。

其次,智慧養豬系統只是在個別中小型養豬廠里部署,無法影響上下游供應鏈。即便是高科技養出來的豬,也要經過豬販子、屠宰場、運輸、多級批發等環節後,普通消費者才能在菜市場或超市中購買,中間已經產生了30%以上的差價。

按照中金公司研究部披露的數據,2018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的市場分布中,溫氏、牧原等排名前五的企業佔據的市場份額不足7%,散養戶佔據了91%的市場,屬於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格局。特別是散養為主的市場特性,致使大量養殖者無法準確預計市場變化,間接放大了養殖端的非理性行為,也放大了價格的波動性。

簡單與美國、日本等穩定市場做一個對比,早在2016年的時候,美國市場排名前十的養豬場就佔到了45%的市場份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耗國,中國的養豬業的集約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沿循這樣的邏輯,中國養豬業需要智能化的技術創新,也需要源頭上的模式創新。

其中互聯網思維不無用武之地,正如丁磊多年前解釋為何要養豬時提到的願景:「Linux是開放的,是免費的,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把養豬的整個流程和數據全部公開,號召大家一起來參與,一起來分享,一起來改進它,使生產模式更為高效。」

而從實際布局來看,網易味央在模式上有著鮮明的互聯網特色。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傳統的養豬場都有著這樣的慣例:在產業鏈中僅涉及養殖的環節,屠宰、銷售等後續服務交給合作夥伴來做,網易味央則滲透進了整條產業鏈,從仔豬、飼料、技術等上游環節,到屠宰、加工、品牌銷售等中下游,採取了自育自養自銷的一體化模式,與網易嚴選做自有品牌電商的思路如出一轍。

網易味央的重資產模式,註定了擴張時的慢速度。可結合中國養豬業的現狀,恰恰需要找到一條規模化、集中化、標準化、品質化的路徑。倘若丁磊願意在網易味央的模式被市場驗證後,以開放合作的形式吸引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加入,倒也不失為加速養豬業集約化的可行之策。

04

按照商業市場一貫的規律,2019年的超級豬周期或將持續五年以上的時間,註定會有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養豬市場。

與之對應的,農業農村部業已印發了《加快生豬生產恢複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要進一步細化分解三年生豬生產恢復任務目標,同時給出了農機購置補貼、保障養殖用地、金融保險支持等政策紅利。

不過在刺激養豬業振興的同時,仍然存在養豬與環保之間的矛盾。

把時間推回到2015年,在環保的一連串禁令下,無豬縣、無豬鄉成了不少地方的新目標,乃至於兩年時間內生豬產量就下滑了3600萬頭。原因也不難理解,一頭豬產生的污水相當於7個人的排污量,一座規模化養殖場排污量不亞於一個中型工業企業,加上養殖業不產生稅收,吸納就業的作用有限,不少地方對養豬業自然沒有「好臉色」。

站在這個立場上,「互聯網養豬」的啟示性可能比技術、模式上的創新更為直接。以網易味央的「豬馬桶」為例,通過對動物天性的研究,教會了豬定點排泄,有效縮短了豬糞的停留時間。同時對回收的糞污進行集中處理,處理後的廢水用於沖洗豬舍和豬馬桶,並且可以進行沼氣發電、還肥于田等實現自給供電和種養結合。

特別是網易味央在江西高安的新豬場,佔地面積達到了3300畝,新增了環保處理中心、種養結合示範中心、參觀交流展示中心和果蔬生態種植等創新設計,將打造一個集農業生產和參觀體驗為一體的立體化豬場。在互聯網的流量效應、光環效應和示範效應的帶動下,從與環境污染劃等號的被擠壓的產業,到多維度創營收的創新產業,已然消除了養豬等於污染的悖論。

事實上,互聯網之於養豬業的潛在影響遠不止如此。

比如互聯網巨頭的用戶大數據,可以實時洞察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繼而指導制定生豬的養殖計劃,儘可能避免養殖端的非理性行為,為豬肉價格的波動性開出新的「藥方」;又比如利用區塊鏈可追溯的特性,對養豬業上下游的每一個環節進行跟蹤,徹底杜絕瘦肉精等曾經讓人「談豬色變」的不和諧現象......

某種程度上說,擾亂了豬肉市場的超級豬周期,並不全然是一個壞消息。中小養殖場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間接為互聯網養豬和規範化養殖帶來了新的機會窗口,加速養豬行業的轉型升級。

或許代價有些殘酷,但「不破不立」何嘗不是最基本的規則。

05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中國生豬出欄量為69382萬頭,結合彼時的生豬價格,市場規模早已達到萬億級別。

想要改變一個萬億體量的市場,僅僅依靠創造一種新模式,或者發明一套新技術,恐怕結果都不甚理想。

至少網易用了十年的時間,才探索出一套「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複製」的高效生態養殖模式,在落地上也僅僅在安吉和高安有了動作。也就意味著養豬是一門慢生意,互聯網公司想要以技術打開局面,前提是攻破根深蒂固的傳統思維,然後打破林立的行業壁壘,遠非一份漂亮的實驗結果就能完成的事。

當然也不乏一些利好的消息,網易味央在技術方案和商業模式成熟後,複製的速度正逐漸加快;阿里、京東以及一些創業者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開始被溫氏、天邦這樣的「養豬大戶「青睞;就連我們這樣的旁觀者,聽到「互聯網養豬」時的反應,也早已不再是一個「笑話」,漸漸成了公認的機會。

何況當前僅有網易一家互聯網巨頭布局了養豬業的中下游環節,裡面隱藏著龐大的產業想像空間,等待更多的「理想主義者」入場改造。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給本公眾號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鈦媒體2018十大作者

品途商業評論2018十佳專欄作者

百家號千分好文出彩創作者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年度作者

入駐虎嗅、創業邦、界面等60餘家科技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lter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路由器需要場景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