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判斷一個人的真實性格,看他喝一次酒就知道了

判斷一個人的真實性格,看他喝一次酒就知道了

醉酒不過是有意識的瘋癲。——古羅馬哲學家 塞內加

喝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世上幾乎所有文化中都存在狂歡豪飲的情況。

天界諸神鍾愛飲酒,人間智者蘇格拉底千杯不醉,強權人物彼得大帝、亞歷山大大帝在酣醉中征服世界。希臘人用醉酒考驗自控力,北歐人視它為詩歌的源泉。

酒能給君主帶來快樂,也能導致他們垮台;它是倫敦窮漢、美國西部牛仔的慰藉,也是他們貧窮的根源。

對群體來說,酒既是騷亂的起因,也是財政收入的手段。

酒是教士的必需品,也是救世主的鮮血;醉酒是瘟疫和殺手,也是上帝的禮物;醉酒是感知上帝存在的方式。

俗話說「酒後吐真言」

一直壓抑自我的人,在文化、道德、生活等「壓抑」中長久生活,而釋放自己則普遍都是大醉之後。

酒品看人品,是存在一定道理的,若是想知道對方是怎樣的人,不妨喝一次酒。

以下是幾種喝酒後的類型,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1. 酒後流淚

大凡歷史上的風流人物都沒有不喜歡酒的,文人墨客尤甚。許多文人墨客無數的傳世佳作,都是在開懷飲酒後所留。

古代文人常常相聚一起,他們喝酒吟詩、飲酒作畫,用酒來寄託情感,發泄情趣,或用酒來表達哀思。

《禮記》說七情,《呂覽》講六欲,但凡「不調」,便都成了愁情。

在愛酒文人的眼中,他們愛上的似乎不是酒,而是端起酒杯的瞬間,將心事一點點的融入酒中。

他們喝下的是一點喜怒哀樂的情感,以及那些無法向別人訴說的故事,再把這些在喝酒過程中產生的思想火花寫進詩文中。

白居易「江州司馬青衫濕」,在江中送別宴會中,酒到較高境界時,往往會勾起當事人的惆悵百結,想到生活不如意多多,醉後痛哭,哭得一塌糊塗。

這類人喝完酒鬱鬱寡歡,看見什麼事情都令他們傷心難過,想起什麼都能潸然淚下。

這種人心思往往比常人更細膩,平日里什麼話都藏在心裡,擅長於察言觀色,通常因為小事而鬱悶,只能借酒消愁。

若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只需陪伴在他身邊即可,或者給他一個擁抱。

2.酒後發瘋

魏晉時期劉伶是中國歷史上當之無愧的「酒聖」,平生嗜酒,酒後也常常失態,每次大醉後,喜歡在大道上裸奔,還自稱以天為被、以地為床。

他喝酒不喜歡淺斟低酌,而是追求酩酊大醉、放浪形骸這類醉生夢死的境界。

他的《酒德頌》曾說:「無憂無慮,其樂陶陶。」鼓吹唯酒至尊的思想,為千古絕唱。

這類人反叛意識很強,典型的「醉酒吐真言」的人,他們往往壓抑自己,對現實存在諸多不滿,也是現實生活中「活得最累的人」。

同這種人一起飲酒,一定需要有所節制,否則後果不敢想像。

3.酒後靈感

王羲之在紹興亭與一群文人喝酒,筆興隨著酒意而生,出現「遒媚勁健,絕代所無」的作品。

每次酒性大發,靈感便來了,常常乘著酒酣興起,整篇書法一氣呵成,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此種情況下完成的。

辛棄疾更是在喝得酣暢後口吐蓮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用行雲流水的筆墨,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詩文和書畫。

這種類型的人,往往心胸開闊,性格開朗,既有忠肝義膽,也有俠骨柔情,喜歡與旁人溝通,能夠直面現實環境,特別是在工作中,有一種不怕挫折和失敗的韌性,能夠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極限。

4. 酒後睡覺

喝完酒便去睡覺,沒有其他行為,沒有哭鬧、發瘋、嘔吐,或許他並不是因為酒醉,而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詞人李清照雖是女流之輩,酒卻一點都不少喝,對她而言喝酒不過是消遣春天帶來的憂愁,寫下「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類人性格一般比較內向,通常將自己封鎖在一個小世界裡,大多意志薄弱,生活中遇到困境,也是一種不知所措的樣子,對待感情不強人所難,對朋友坦率真誠。

5. 酒後激昂

眾人皆知詩仙李白喜飲酒,李白的一生從來都離不開美酒相伴,曾說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酒能使李白敢於頂撞皇帝,他使酒、詩、浪漫主義三者拉近了距離。

這類人通常是真性情,待人真誠,富有高度的熱情和浪漫,往往更喜歡談論和欣賞藝術,但不善於克制自身情緒,哪怕在公眾場所,也容易看到他們時而興高采烈、時而垂頭喪氣。

酒品看人品。古今中外,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酒品與才情兼備,豪情與壯志結合。

假如有一天你喝醉了,你會大聲喊出什麼?是喊出自己壓抑已久的情緒,還是唱出自己激情澎湃的情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家:如果一個女人具有這4點特徵,說明她活得很累
越來越多90後夫妻已經撐不下去了,「缺錢」正在榨乾中國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