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時隔468天後,劉強東案當事人接受了《紐約時報》的專訪……

時隔468天後,劉強東案當事人接受了《紐約時報》的專訪……

12月13號,《紐約時報》對劉強東案當事女生Liu Jingyao的一篇專訪,讓原本早已沉寂的此案再次成為焦點。

此案目前還處於民事訴訟的階段,Liu Jingyao在採訪中表示,她不會接受和解,如果勝訴,會把所有錢捐給一直支持她的中國女權主義者,只留1000美元給自己。

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多,在這一年裡,京東的股價先後經歷了大跌和大漲的過山車式變化,劉強東也已經從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來。

然而,對於當事女生Liu Jingyao來說,這件事的負面影響還遠遠沒有結束。

她不僅要承受創傷後應激障礙帶來的痛苦,還要面對無數網友的網路暴力,用《紐約時報》的話說就是,「一個女人對抗整個中文互聯網」。

雖沒有對抗整個中文互聯網

但她的生活仍然很難熬

說實話,《紐約時報》這篇報道的標題,以及「整個中文互聯網」這樣的描述,實在過於誇大,有失一個專業媒體的客觀與公正,整篇報道也夾帶著一些針對中國的預設立場。

不過,如果像這位網友說的,「本來我是中立的,看到貴報替她說話了,我只好倒向另一方了」,那倒也大可不必。

此案發生後,針對當事女生Liu Jingyao的網路暴力,確確實實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聲量不小。

「這個女人生活不檢點,竟帶劉強東回公寓」;

「劉強東居然也栽到這種女人手中了」;

「為何女主兩周前剛轉校就被安排參加酒會,這不是陰謀是什麼」。

不容忽視的是,在這場網路暴力中,除了各路鍵盤俠,一些媒體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比如,轉發經過剪輯的監控視頻,並配以《仙人跳實錘?明州案公寓視頻曝光,女方舉止親密主動邀請劉強東進入》這樣的標題,實在有些引導輿論走向的嫌疑。

在這場網路暴力的影響之下,當事女生非常痛苦。

從《紐約時報》的這篇採訪中可以看出,這件事對女生的打擊很大。

在文章的開始,作者是這麼介紹她的:

如今已經22歲的她顯得蒼白而不安,她的嘴唇裂著皮。她邀請我上樓,開始了一場持續了18個小時的緊張談話。

在簡短地複述本案的案情之後,文章接著說道,「她的故事並不是一個典型的『#MeToo』故事」,因為不像其他的「#MeToo」當事人,她被許多人稱為蕩婦、妓女、騙子、拜金女和其他種種。

採訪是在Liu Jingyao的公寓里進行的,之前她之所以選擇住在這裡,是因為透過窗戶可以看到附近的公園,但現在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屋子裡的窗帘都是合上的。

她說了這麼做的原因:「總覺得有人在外頭盯著我看。我現在就想灰頭土臉的,不被人注意。」

現在,她已經很少離開公寓,每天都在重複「做飯、畫畫、彈琴、看日本肥皂劇」的生活,偶爾會糾結是否要查看一下中國的社交媒體。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每晚睡覺前,她都要仔細檢查門鎖。

那天晚上過後,她還買了一罐胡椒噴霧和一把電擊槍,一直放在她的床頭。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除了這些後遺症,她還經常做同一個噩夢。在夢裡,一個男人把她推倒並坐在她身上。

而有的時候,她甚至考慮過自殺。

她的心理醫生說,這都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導致的。

"不完美的受害者"

Liu Jingyao出生於北京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商人,母親對她的管教非常嚴格,甚至連她的頭髮留多長都要管。

這也成為許多網友攻擊她的要點之一:既然家教這麼嚴,怎麼會隨隨便便帶一個男人回家?

對此她回應說,「他們質疑我為什麼大晚上跟一個陌生男子回家?我回我自己家,有什麼不對的嗎?而且他是劉強東,誰能知道他會做出這種事情?」

事發當天晚上,她作為明尼蘇達大學國際高管訪問項目的志願者,被邀請去一家日料餐廳參加集體晚宴。

到了之後她才發現,她是唯一一個志願者,也是唯一一個女性,在場有10多名中國男性高管,她被安排坐在劉強東旁邊。

據警方稱,在整場晚宴中,大家至少敬了27次酒,而她喝了19次。

晚餐結束後,她和劉強東還有他的兩個女助手乘坐豪華轎車離開。一開始,劉強東準備把她帶到其中一名高管租下的房子,但她不想進去。

接著,劉強東和她去了她的公寓。在那裡,她遭到了強姦。

在事情曝光之初,許多網友都站在她這一邊。

然而,就在她提起民事訴訟的幾天後,一個從未發過微博的用戶@明州事記連發兩段監控視頻。

一段指責她並未醉酒,另一段直接斷定「仙人跳實錘」。

奇怪的是,這兩段視頻被許多媒體直接採用。

某有影響力的大報,隨後放出一段未經驗證的錄音,這段女方索要錢財的錄音,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對「仙人跳」的說法深信不疑。

《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採訪中問她:你覺得中國有多少新聞用戶會相信自己?

她一開始說30%,過了一會兒,她又改口說,「最多10%。」

事到如今,她覺得只有三種人會站在她這邊:被性侵過的女性、女權主義者和認識她的人。

「我開頭不想報警,就是因為知道很可能會這樣。大家會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說:『這人的供詞漏洞太多了。她跟警察說她已經醉了,但在視頻里她的走路狀態根本就沒有顯示出來。』可是我沒說我醉到躺屍了,根本就走不動了。」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在失眠的那些日子裡,她想過很多次,如果她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她會怎麼做。

首先,她會盡量不被劉強東的強大勢力所嚇倒;她不會喝那麼多酒;不會過了兩天才把這件事告訴她的父母;也不會等了五天才找律師;在跟劉強東的律師提出訴求時,不會使用「錢」這個詞,明明她原本想說的英文單詞是更中性的「補償」……

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和絕大多數受害者一樣,她也是一個不完美的受害者。

就因為這些「不完美」,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許多網友早已在輿論的狂歡中給她定了罪,並一遍又一遍地羞辱她。

在採訪中,記者將她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拉鏈門」女主角莫尼卡·萊溫斯基相提並論,在這兩起案件中,同樣都是男方勢力強大,也同樣引發了激烈的公眾討論。

但她迅速否認:當然不一樣!我是不會主動和已婚男士上床的。

不過一周後,她看了記者發給她的萊溫斯基在TED的演講,在這段名為「羞辱的代價」的演講中,萊溫斯基說道,「公眾羞辱作為一項嗜血運動必須停止。」

對此,她十分感同身受,「感覺她還可以很積極地活著,我還是很敬佩的。很了不起。不像我這個慫貨,警察報告都不敢看。」

真相水落石出之前

請大家理智發聲

此案一波三折,網友們的態度也經歷了不小的變化,就像微博網友@霜葉說的:

1、一開始爆出事件,非常同情Liu Jingyao,無情嘲諷劉強東。

2、後續不斷有進展,瓜越吃越沒味道。

3、視頻出來,發現Liu Jingyao也沒都說實話,而且隱瞞的還挺多,一下子變成純粹吃瓜。

4、既不支持劉強東,也不支持Liu Jingyao,吃瓜看笑話。

從他隨後發起的投票來看,網友中吃瓜群眾的確佔大多數。

5500多名參與調查的網友中,77.5%都持觀望態度。

而從雙方的支持者來看,支持劉強東的網友反而更多。

這些網友似乎不太認同Liu Jingyao在此事中受到很多傷害的說法,用某位網友的話說:

國內只是說她下套,說她污衊別人,人品有問題,她也沒成為靶子。

相反劉強東反而最慘,也是活該,「一東」已經成為時間單位了(一東=兩分鐘)。還有就是奶茶妹妹,已經是「抹茶妹妹」了,這跟誰說理去。

整個事,受到傷害最少的反而是liu jingyao。

選擇支持劉強東的網友,有的宣稱這是美國為了打擊中國電商發起的一場陰謀,更多的是抓住Liu Jingyao的「不完美」不放,並對她進行蕩婦羞辱:

家教甚嚴,還主動緊挽初次見面的男性並帶其單獨進入住所,聽起來怎麼這麼諷刺呢?

說實在的,此事之前對劉強東沒多大好感,但是看視頻實在是女孩主動,難道是國外熏陶過的女人都那麼開放?

在此主頁君想強調的是,且不說是否真的能從視頻中斷定她主動,就算她主動邀請入室,不代表邀請強姦,也不代表邀請發生性關係。

而且,就算她一開始同意發生性關係,但臨時後悔了,對方依然決定強行發生性關係,這也構成強姦。

這和受害者是不是蕩婦一點關係也沒有。

就像某西方網友說的,「這件事關係到權力、階級、性別,以及對完美受害者的荒謬需求。」

時至今日,誰也不敢斷定誰一定掌握了真相。

在此,主頁君希望,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大家可以理性探討,但不要進行蕩婦羞辱,不要用完美的要求綁架受害者。

因為,誰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誰的妻子、女兒、母親都有可能成為別人口中的「蕩婦」。

施暴者作惡很可怕,以正義之名作惡而不自知,更可怕。

ref: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91213/liu-jingyao-interview-richard-liu/

後台回復關鍵詞【劉強東

可以獲得過往報道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看到優質的海外內容千萬!千萬!千萬!記得【星標】或【置頂】INSIGHT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馬雲說「文憑只是學費的收據」,可阿里巴巴卻從不在三本招人
那個16歲瑞典環保少女,居然在教材中被奉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