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被欺負了?丹麥育兒專家教你這樣做,比「打回去」更有效果!

孩子被欺負了?丹麥育兒專家教你這樣做,比「打回去」更有效果!

您的孩子被欺負了嗎?

孩子之間的欺凌並不少見。通常,孩子們太小,無法理解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和結果。

欺凌造成的傷害不言而喻。它會留下深深的傷疤,破壞自我認同,比如,「我不夠好」、「我一文不值」和「都是我的錯」。

這些想法大錯特錯。你是完美的,你值得每一次掙扎、痛苦、悲傷和挑戰。

你是美麗的,可愛的,因為你就是你。不要懷疑這一點。

當孩子們感到有人在攻擊或欺負自己時,他們通常不知道自己被欺負的原因。

很多時候,那些大聲說別人壞話的人,對他人的外表指手畫腳的人,或者在朋友關係中製造裂痕的人,其實自己也過得很艱難。這一類人有意或無意地讓別人感到不舒服,以便讓自己看起來不是最糟糕的那一個。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和孩子保持親密的關係,以便在第一時間覺察到孩子的生活是否發生了變化。

出現問題的跡象

? 孩子的行為突然改變了(對以前感興趣的事情失去興趣)。

? 孩子開始遠離社交場合。

? 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開始變差,因為他不能專註於家庭作業和學習。

? 孩子情緒波動很大。

當孩子遇到欺凌時,我們往往會採取防禦的態度,有時還會孩子氣地說:「我要去教訓他」、「我要給他一個教訓」、「沒人能傷害你」。所有這些都是自然的反應,但對您的孩子沒有幫助。您可以嘗試一下以下方法:

具體做法

? 首先,立即做出反應,這很重要。和您的孩子談談。談話的方式和內容因人而異,但重要的是要與您的孩子冷靜地溝通。

?不要反應過度,也不要試圖對孩子隱瞞自己的感受。

? 您可以說:「你看起來很悲傷,發生了什麼事嗎?」孩子的反應主要取決於你們之間的關係。您習慣談論各種感受嗎?或者您很少談論比較私密的事情嗎?重要的是您要在第一時間覺察和認識到孩子的情緒。

?讓您的孩子知道您一直在他身邊,您想要幫助他。

? 同時,聯繫班主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 如果整體情況需要您採取行動——您很清楚您的孩子正在被同學欺負,請不要猶豫,積極採取行動。

?始終要坦誠,讓您的孩子知道您要做什麼。如果您對孩子有所隱瞞,那麼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告訴您他的秘密。

?如果您對這種情況感到羞恥(這是很正常的),這種羞恥感會在您的孩子身上得到強化。盡量採取客觀的行動,把您自己的沮喪留著和伴侶討論。

?讓儘可能多的人參與進來(父母、老師、同學),因為只有當所有人都改變自己的行為時,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記住,一個班級是由許多不同類型的孩子組成的,孩子受到欺負並不意味著一定是他自己做錯了什麼。

而在他最不知所措、害怕甚至憤怒的時候,您將能告訴他這一切。

參考: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danish-way/201912/is-your-child-being-bullied-heres-what-you-can-do

編譯:唐培

排版:林彤

審校:李婧(皮主編)

審核:林思恩

在兒童三歲以後,社交溝通能力逐漸成為影響孩子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成為孩子腦認知能力和身體素質發展的基石,社交溝通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認知能力的發展水平。

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報告指出,接受過社交溝通訓練的學生比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學生平均成績高出11%,並且能更好地管理壓力和抑鬱情緒,在學校有更好的行為表現,擁有更好的自我認知。

傳統的情商定義和社會情感學習(SEL)將兒童社交溝通歸納為五大核心能力:

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係技能、負責任的決策

一直以來,由於對抽象維度缺乏相應的科學測評手段,以及對社交溝通能力缺乏相關認識,兒童早期原本可以儘早干預的社交問題往往被忽略掉了。

缺少正常社交溝通,除影響學業成績外,往往會使孩子產生拘謹膽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縮,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擊等適應性困難。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退學、情緒抑鬱、校園霸凌、青少年犯罪等,而這些影響將會伴隨孩子直至成年。

如今,科技的發展已經為我們賦予了這樣一雙「慧眼」。利用最前沿的科學方法和可穿戴設備,我們能夠測量之前看不見的社交溝通能力。以數據說話,呈現孩子能力各個維度的長版和短板,為家長和老師提供指導,不僅改變孩子的行為,而且有針對性地提升孩子的能力。

通過測評,我們能夠看到每個孩子身上展現出的不同特質,獲得個性化養育指南:如何科學看待孩子社交溝通不同維度的長板和短板,在養育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如何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或訓練,提高孩子的核心素養。同時,還能通過對孩子社交溝通能力進行追蹤和階段性整體評估,確保孩子各方面均衡發展。

長按下方二維碼

直接在大腦成長營小程序進行預約測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的精彩文章:

8個方法,培養有自控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