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定勢猶如樁功:定勢學不會,如何練太極?

定勢猶如樁功:定勢學不會,如何練太極?

定勢要求在每一動作完成後停一至六個呼吸,而連勢則要求如行雲流水,不能有絲毫停頓。然而這種認識是僅僅停留在表象上的。實際上兩種練習方法在太極拳的修鍊上,既有表面的分別,又有內在的側重。兩者修鍊的內容,既有分別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我們大家應該在練習時用心體會,在閑暇時深入探討。

太極拳的定勢乃為太極拳傳統的練法之一。其目的在於加強對於自身毅力、體質的修鍊,使太極拳內功得到不斷的增長。

定勢的練法,要求每一個動作後保持姿勢不變、停一至六個息。所謂息者,初為一呼一吸為一息,逐漸隨著呼吸的深、長、細、勻而形成內呼吸。保持姿勢的不變,本身就如同站樁。然其相同的姿勢,在不同的時期又要有不同的注意要點。

(一)先求開展與蓬鬆

傳統太極拳的要求是先求開展、後求緊湊的。我在當初練習拳架時,每一動作要求關節、肌肉、韌帶儘可能地鬆開,這種鬆開是強調在每個姿勢一定要將全身關節最大程度地放開,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對拉拔長。人體的運動是由六百多塊肌肉、二百多塊骨骼來協同完成的,這種運動無疑對於肌肉、韌帶和骨關節都是十分有益的訓練。

所謂「松」,一方面要求關節、肌肉能夠放開,也就是其柔韌性一定要強。另一方面,再在動作正確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放鬆肌肉之間的拮抗運動,即《拳經》中所謂的「似松非松,將展未展」,久而久之,身體內自然開始產生蠕動和微微抖動等等微妙的體感。由寂然不動的靜態中,去尋找那蓬鬆的感覺。蓬鬆之後,肢體及身軀,白骨至筋至皮,即會慢慢地層層鬆開,甚至可以覺出體內氣血的流動,如此則可感覺「虛靈在中」的妙趣了。此即吳圖南「無一處不通暢,無一處不順遂」之謂也。

(二)太極存於每動中

從形體上講,太極勢中一般含有虛靈頂勁、神凝於耳、舌頂上齶、松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裹襠護臀、松腰松胯、松落湧泉等等諸多注意要點。

然而若從氣的角度上講,道家講求「守一」之術,其主旨在於守住精氣神,使之不外逸,而使其充盈體內,與形體抱而合一。太極者「一」也,為人之元氣。元氣是「道」在人體的體現之一,其內涵陰抱陽,陰陽之氣相合相盪,則為《道德經》中所云的「沖氣以為和」。事物在陰陽相盪,大氣沖和的狀態下,才能有變化,才能在相對的平衡中不斷地順利發展。

(三)從六面勁到太極拳的圓

我們知道定勢在每一動後要將動作停頓一至六個呼吸,在停頓的時間裡我們的知覺運動並沒有半點兒懈怠,而是在這段時間裡隨著呼吸以太極勢為核心,以蓬鬆為基礎,逐漸用意向外擴展出前後、左右、上下六個面。六個面隨意氣的開合擴大縮小,不知不覺中自然成為一個渾圓的球體,隨著功夫的增長蓬鬆出來的氣場也不斷地增大,以致功夫深厚者有將其「放之則彌於六合,藏之則密於內」的能力。

不同的定勢,猶如不同形式的樁功,經過這樣諸多的樁功,修鍊功夫的增長自然是不容忽視的了。

(四)定點的變化

經過一番脫胎換骨的訓練漸臻渾圓之氣,這時有可按照自身的要求不斷調整太極十三勢在周身內外的感覺。如一掌推出後可將意隨著勞宮、湧泉的開合,進行勁氣的進退抽添,並能根據自身的要求不斷地調整周身意氣開合的定點。其點的設定可按照用法的著力點、經絡穴位、關節肌肉,隨棚、捋、擠、按,采、捌、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十三勢變化而確定。久而久之,隨著意氣的開合,一身筋肉任我所用,自可練就「一處自有一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的純正功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定勢理論 的精彩文章:

獨家丨注意區分著作權法的基本概念
習得性無助感: 一個跨越多維動機理論的備考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