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魯迅的一首遣懷之作,簡練明晰,通俗易懂

魯迅的一首遣懷之作,簡練明晰,通俗易懂

魯迅先生愛好廣泛,創作的題材也多種多樣,不僅有小說、雜文、評論,還有詩歌。他雖然提倡白話文,但他的古文功底非常紮實,每次寫完一首古詩,自己都要先讀幾遍,覺得拗口就會馬上修改,直到通順為止。

對於遣詞造句,魯迅先生也非常講究,可省的地方絕不硬添,寫不出來時也絕不硬做。他的作品取材也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之人,但絕對不願成為別人休閑的新的形式。只要自己的作品已經將意思傳達出去了,寧可什麼陪襯拖帶也沒有。下面介紹魯迅的一首遣懷之作,簡練明晰,通俗易懂。

煙水尋常事

作者:魯迅

煙水尋常事,荒村一釣徒。

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

這首詩是作者贈與黃鎮球的一幅字 也是無意間的偶成之作,雖然信手拈來,卻發自肺腑。黃振球,筆名歐查,左聯成員,《現代婦女》雜誌編輯,與郁達夫有交往,曾持郁達夫之的介紹信求見魯迅,未見,後又求字,魯迅於是寫了此書,托郁達夫轉交。這首詩並非專門為黃振球而作,亦是作者的遣懷之作。

魯迅先生曾經自嘲地說,「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身在紅塵,卻想躲進小樓求清閑,這當然不是先生的性格。可是偶然悠閑自適,也是生活的一種調節。「煙水尋常事,荒村一釣徒」,作者以「釣徒」自況,孤身一人,終年出沒於煙水浩淼間。夢想很美好,現實卻無法讓其如願。

詩人經常身處險惡之境,也曾多少次差點陷入窘迫場所。此處的「煙水」,就是困境的象徵;可「尋常」二字,彷彿是在告訴讀者,大家不要擔心,我早已習慣了這種生活。荒村,讓人感覺到詩人的孤獨;釣徒,又顯得有些從容和自得,看似矛盾的情感,卻很好地為寫文打下了伏筆。

我們由前兩句描寫,就會聯想到古代的那些隱士,他們不聞世間事,只做恬淡人。北宋的蘇軾在黃州衣食堪憂,然而他卻經常與佛道往來,「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葯更無方。」如果說蘇軾是被動參禪,王維則是主動信佛,不僅他的名字摩詰與佛教有關,自己的詩歌更是經常描寫禪意。

魯迅的經歷雖然沒有蘇軾坎坷,也不像王維對佛教那般執著,但心裡也時常感嘆知音難覓。「深宵沉醉起,無處覓菰蒲」,就在讀者以為詩人也是悠然自得時,後兩句揭示出作者的真實情感。深宵酒醒,他忽然發現,自己連一個可以掙飯吃的地方也找不到了。詩人寫到此處,不免有些悵然若失之感。

釣徒的形象,提示讀者一個隱者的形象,他們身在山水之間,心在江湖之上,以釣為樂,遠避塵世,逍遙自在。然而魯迅雖以「釣徒」自況,而「煙水尋常事」,卻說明了他久經風浪,見過世面。就像范仲淹筆下的漁者,「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這種危境與艱辛與魯迅筆下的「煙水、釣徒」意思相近,詩人早已習慣了險惡風波,更無懼其他的恐嚇與刁難。

作者不僅遭受迫害,也目睹了無數悲劇的發生,心情就像漂泊於江湖的漁人,深宵酒醒,江水連天,四處茫茫,既尋不到一張棲身的蒲席,也找不到一點充饑的菰米。雖然他的處境艱苦困頓,詩人卻從不畏懼,依然堅持不懈地繼續鬥爭。

全詩描繪出一幅江水茫茫、荒村凄涼的場景,但一位無所畏懼的漁夫,果斷自信地出沒於江濤之中。讀完全詩,令人無比敬佩的同時,也為他的不屈不饒的鬥爭精神而讚不絕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才子名不經傳,這首詩不僅寫活了青山,而且寓意非凡
歐陽修的一首絕句,彷彿一幅細緻的工筆畫,驚艷了春忙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