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生活中,請做一個得寸進尺的人,越是得寸進尺的人,越受歡迎

生活中,請做一個得寸進尺的人,越是得寸進尺的人,越受歡迎

得寸進尺是人的一種本性。——曹日昌

社會心理學觀點認為,人的一切利他、依賴、合作行為都是為了提高自我生存能力。

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惑,為何自己辛辛苦苦仍然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和肯定,反而是那些「得寸進尺」的人,卻非常受歡迎呢?

自古以來,「得寸進尺」一直是貶義詞,在傳統教育中,友好、熱情的人更讓人喜歡。

不過,從心理學角度看,適度「得寸進尺」的人往往能夠讓人際關係順利發展下去,如何理解呢?

「利他」的社會資源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得曼曾做過一項研究:他讓助手去訪問一些家庭主婦,請求被訪問者用一個小招牌掛在窗戶上,半月後,實驗者再次登門,要求用一個大招牌放在院內,結果顯示有55%的人同意。

人們將這種現象稱為「得寸進尺效應」,也叫做「登門檻效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得寸進尺行為是一種「利他」的社會資源,得寸進尺的人往往比較主動、熱情,更願意去接觸新事物,在陌生的環境建立新社交圈。

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行動都是擁有最初目標的,在相同的場合中,那些簡單的目標更容易讓人接受。

人們在面對他人過分的要求時,為了維護自身形象的一致性,也會繼續進行下去。

那些常常得寸進尺的人,更容易擁有與別人接觸的機會,也更容易建立人際關係。

同時,在一段感情中,這種現象普遍受人們歡迎。如:當男性遇到自己心怡的女性時,會主動詢問聯繫方式,進而會「得寸進尺」的提出一起去吃飯看電影等,這樣便製造了更多的見面機會,增加了雙方對彼此的熟悉程度。

而那些害羞、內向的男性,面對這種情況,往往會開始糾結,應不應該上前主動要個電話,對方會不會答應自己的要求?

這類男性不具備得寸進尺的特徵,也容易失去機會,最終導致對方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也難以進一步發展。

從這方面來看,懂得應用得寸進尺的人能夠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他們通常不會計較失敗後會怎樣,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建立一段關係也更加容易。

「得寸進尺」的智慧

在生活中,也同樣存在著得寸進尺的智慧。

當我們向對方提出一個簡單的要求,獲得滿足之後,再提出一個更大的要求,大多數情況下,這個更大的要求也能夠被滿足。

因為先前簡單的要求為後來較大的要求作了鋪墊,對方有了心理準備,便會循序漸進的接受你的請求。

如果你從一開始便提出困難的要求,對方往往會拒絕,而「得寸進尺」的智慧在於,通過小要求突破對方的第一道心理防線。

職場中,適度運用「得寸進尺」能夠有效提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將困難的目標轉化為易實現的目標,從而來提高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業績。

而普通員工更是能夠通過這個方式幫助自己應對難纏的客戶,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權益,完成更多的業績。

「得寸進尺」的心理效應

席麥學院的心理諮詢師對「得寸進尺效應」有了新的認知:這種心理效應如果運用在自我成長中,那就會成為自己持續進步和輕鬆堅持的「利器」

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優秀,但是,在成長過程中,人們都需要經歷痛苦和煎熬,才能實現理想。

人的一生也是在不斷的面臨選擇,在相互比較和權衡利弊的過程中,樹立一個相對簡單的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我們在實現目前的理想中,樹立的下一個目標看起來不是很難,就能激發自己堅持下去。

對於他人難以突破的防線,我們要善用「得寸進尺」,循序漸進。

對於他人的「得寸進尺」,我們需要及時警覺,不斷提醒自己在適當的時候予以拒絕,防止因為自己一時心軟而導致關係緊張甚至破裂。

只要能夠靈活運用「得寸進尺」,就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如虎添翼,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擁有良性的人際關係,收穫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科普:擇偶,其實就是在婚姻市場上匹配資源相同的異性
心理學:你設定密碼的習慣,早已暴露了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