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夫妻到底算不算親人?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

夫妻到底算不算親人?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

夫妻關係是實體性倫理關係,是一種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獲得法律保護的社會關係。

一方面是生理性,古人將其稱為「天理」;另一方面是以愛情為基礎的情感,這方面比生理性更深入,古人稱為「人倫」。

從廣義的角度看,夫妻關係屬於親人範疇。那麼,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又如何呢?

夫妻關係的發展

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聖而莊嚴的意義。

《易繫辭》云:「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陰陽結合而生萬物,與男女結合而化為生命,是相似的,古人認為男女婚姻是承載天地陰陽之性密合而成。

《禮記·經解》鄭玄註:「婿曰婚,妻曰姻。」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婚,婦家也」、「姻,婿家也」,都充分表明了婚姻所具有的獨特嚴肅性,而婚姻制度更是一種社會規範,婚姻禮儀也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我國的婚姻關係也經歷了考驗:

原始群婚模式——現代文明的一夫一妻制——(未來)無夫無妻制。

原始群婚,是人類早期祖先進行的一種兩性偶合關係,古代人風餐露宿,群居共生,男女之間的交往沒有任何的規定和約束,也沒有明確和固定的伴侶,完全是處於一種自然條件下的奔放狀態。

古語云:「感天而生,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在《詩經·商頌》中就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記載,體現了當時社會情況下男女無別的自然婚姻狀態。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血緣婚姻逐漸形成,如:《風俗通》中就介紹了女媧和伏羲之間的關係,兄妹兩人是聯袂成婚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到儒家思想佔據主導地位時,人們對婚姻的態度是「人倫之始」、「夫婦之義」,並且以「三綱五常」等社會規範來約束夫妻關係,對夫妻關係中的「情」和「愛」是忽略不計的

父權至上的中國古代社會,婚姻關係自形成開始,男女之間就已經處於顯著的不平等地位,婦女沒有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只能忍氣吞聲、唯唯諾諾。

夫妻關係的開明化

隨著中國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瓦解,近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表達自我的追求和慾望,同時由於社會科技水平的進步,男性的體力優勢在不斷消減,女性開始在大眾場合中展示自己的優勢。

在女性意識當中,最為核心的意識其實就是性別意識,性別意識上的覺醒是女性意識覺醒的關鍵部分

意識覺醒打破了傳統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動地位,由被動變為主動,內在的慾望不再是隱含的語言,能清晰地在社會生活中得以表達。

如今,女性幾乎得到了與男性平等的社會地位和權力。

隨著婚姻的不斷自由化,夫妻關係出現開明化趨勢,不再以繁衍後代為結婚的主要目的,愛情佔據婚姻中重要位置。

現在絕大多數婚姻都是由愛情發展而來的,是兩個興趣相投之人自由結合,女性也與男性一樣在社會中有自己的位置和責任。

家庭關係

社會心理學認為,夫妻關係是在雙方價值觀、感情等適合為前提下建立的,主要是兩個不同家庭生活方式的融合。因此,夫妻關係不僅僅是兩個人的關係,更是兩個家庭的關係。

在這段關係中,婚姻雙方共同承擔責任。尤其是生育後代之後,家庭關係更加緊密。

孩子會逐漸成為一個家庭中的核心,夫妻之間的激情和新鮮感逐漸下降,更多的是兩者在生活中達到的默契和共識。

不過,即便沒有感情作為基礎,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只要是合法夫妻,就一定屬於親屬關係。

雖然「親人」這個概念難以用標準評價,但無論是法律,還是情感上,夫妻之間都是親人關係。

唐朝詩人李冶《八至》中提出:至親至遠夫妻。

這也是眾多人際關係中的一種,但比其他關係更為緊密。

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親人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最純凈的感情,夫妻關係承擔著親人的責任和擔當。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判斷一個人的修養,看他的吃飯習慣和對待食物的態度就夠了
心理學家:當你的朋友出現這三種態度,說明他打心底里看不起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