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二胎出世導致男孩離家出走,「原獨生子女」需要心理關懷 | 中青融評

二胎出世導致男孩離家出走,「原獨生子女」需要心理關懷 | 中青融評


最近,在一則視頻新聞的助推之下,「二胎對老大的影響有多大」這一話題,在微博上引發了不少討論與關注。這則新聞的「主角」,是家住上海的一名11歲男孩,因為覺得父母在生了弟弟之後,對自己不夠關心,這名男孩竟然在一個颱風天里選擇了離家出走,決心要到崇明島去「投奔」曾祖母。儘管這名男孩離家出走之後不久就被警方發現,在警察的勸解下由父母帶回了家,但男孩在視頻中委屈的樣子,卻依然讓看到這一幕的人不免心疼。
從表面上看,這則新聞似乎充滿了「趣聞」特質,最終也有著一個還算圓滿的結局。然而,在表象背後,這起事件折射出的卻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那就是「全面二孩」這一時代背景下,二孩家庭中的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生育限制政策放寬之後,不少此前已經擁有了一個孩子的家庭,都生育了第二個子女,其中不乏二孩出生時老大年齡已經不小者,而發生這起「離家出走」事件的家庭,也正是這樣一種結構。
在這種家庭里,由於老大已經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獨生子女式」的童年生活,他們往往很難適應新生家庭成員導致的父母注意力轉移。從成年人的角度上看,人們當然不難理解,父母需要把愛平分給自己的所有子女,而且不可避免地會對剛出生的幼童更加上心;但在家中「老大」的視角里,他們很難明白這裡面的一系列複雜道理,而必然會為這種突然發生的變化感到無所適從,進而產生憤懣、委屈的情感。
儘管像新聞主角這樣選擇在颱風天里離家出走的孩子是極少數,但是,很多有著類似處境的孩子,都會因此與父母或是弟弟妹妹發生這樣那樣的家庭矛盾。面對這種局面,單純指責父母「偏心」,或是單純指責老大「不懂事」,都有失偏頗,且無助於解決問題。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雙方的做法與心態都有各自的道理,因此,要化解這種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促成子女與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而絕不能簡單地對雙方的是非對錯做出道德上的「判決」。
我們應當認識到,對於那些年齡已經不小的「前獨生子女」而言,他們對與兄弟姐妹相處這件事,是相當陌生的。這種陌生感,很容易演變成排斥與恐懼。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既不應該批評或責怪內心正處於慌張、無助狀態的老大,也不應該一味迎合老大的要求,對其過於溺愛,以至於忽視了對新生子女的照顧,而是應該通過真誠的溝通,一邊對老大心中的不安加以撫慰,給予其需要的關心與照料,一邊讓老大感受到弟弟妹妹也是家中的一員,從而使其加入到關懷幼童的行列當中,而不再僅僅把對方當做「競爭者」來看待。
不過,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可能很難。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我國大多數80後、90後都是獨生子女。而今天在二孩家庭之中扮演著父母角色的主力,也正是這兩代人。對於這些父母而言,他們自己便十分缺乏與兄弟姐妹相處的經驗,因此很可能也不知道該怎麼教會家裡的孩子如何與兄弟姐妹相處。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還應加大對此類兒童心理問題的重視,通過學校和公益組織,及時向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家庭伸出援手。

中青融評:眼見為實,就「視」論事

視頻 / 騰訊新聞 評論 / 楊鑫宇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孩子裝病不去幼兒園?「熊孩子」背後的心理發展需求
別找了,你想像中的好幼兒園就在這裡—RECRUI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