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沈建光:對2020年中國經濟與政策形勢的六大判斷

沈建光:對2020年中國經濟與政策形勢的六大判斷

12月19日,在第一財經主辦的「2019陸家嘴年會」上,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做了題為《2020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展望》的主題演講。

在演講當中,沈建光對當下關注度較高的最近中美貿易磋商進展發表了看法,他指出,中美貿易磋商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為中美雙方創造了寶貴窗口期,外需壓力有所減輕,消除了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在外部局勢緩和的窗口期,中國可以更加專註解決國內發展和民生保障。

同時,他還在演講中提出了對2020年中國經濟與政策形勢的六大判斷:

一,經濟增速並非一定要保「6」;二,因城施策下房市繼續分化,投資整體溫和下行;三:消費的機會在於服務消費與下沉市場;四,短期貨幣政策的主要矛盾仍是穩增長與降成本,而非豬通脹;五,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提速,LPR改革後本輪降息周期實際上已具備開啟的條件;六,財政加力,基建將成為政策主線。

以下是沈建光的演講全文:

站當前展望2020年是非常有意思的,最近很流行這樣一句話:「2019年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

在我看來,判斷明年經濟形勢最核心的因素有兩個,第一,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第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判斷。

我在接下來的演講中想跟大家分享幾個話題。

一、 如何看待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

二、 2020年中國經濟與政策研判;

三、 從京東大數據看宏觀經濟走勢。

如何看待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

12月13日,中美第一階段協議達成,主要的內容包括:原定於12月15日上調的中國輸美商品關稅暫緩加征,並且10月加增的關稅稅率減半;中國方面則將加大自美農產品採購力度;協議文本也將包括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金融服務、匯率和爭端解決等部分;特朗普發推特聲明,表示第一階段協定有利於雙方,第二階段協定磋商將馬上開始。

從官方的表態上看,中方的態度非常正面,特朗普也說這是非常好的協議。在我看來,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就是特朗普政府讓步的表現。回顧今年五月份的談判,美方始終堅持談判就是要達成終極協定,而中方的態度是想先解決關稅問題,再談更深層次的問題。所以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美方讓步是非常明顯的事實。

同時,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也是來之不易的。中美貿易歷經一年多的摩擦,最後有一個來之不易的協議,對中方來說也是很關鍵的,當然協議的內容也是各有讓步。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具體有哪些影響呢?

首先,協議達成後外需壓力有所減輕,考慮到前期關稅對相關商品出口增速的顯著衝擊,短期內出口信心得到改善,外需可能有所提振。

美方承諾取消12月15日擬加征關稅,這是一個很大的勝利,同時,10月加征的1200億商品清單關稅稅率減半,這對出口壓力也是很大的緩解。從數據上可以看到,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在被加征關稅之後增速都出現顯著下滑,說明關稅對中國商品出口美國影響是極其巨大的。

另一方面,中國自美進口的各類商品增速也普遍下降,最差的時候增速跌幅達到80%,美方對華出口受的影響其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承諾增加對美進口並非一味讓步。第一階段協議中,中國承諾在未來兩年內進口各類美國商品和服務的總金額比2017年中國年度進口水平高出不少於2000億美元。這裡面是把進口商品和進口服務加起來的,過去幾年中國進口美國的服務幾乎是停滯不前的,美方很多訴求不光是在商品上,還有服務業進口。中國當前對美旅遊進口在服務業進口佔比達到56%,這在服務貿易當中不是很正常,所以金融服務等本來就存在比較大的增長空間,這也是我們開放改革國際化的訴求,所以並不是想像當中要讓很多步,而是這些領域本來就有巨大空間。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我認為一月份簽下來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這對中美雙方是互利的,只有在互利的情況下才能達成最後的協定。這也是經過一年半的教育,中國經濟、美國經濟都付出了很大代價,包括美國今年農民破產數量創了新高,特朗普專門給美國財政補款180億美元補貼農民,從這個角度來看,對雙方貿易戰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達成為中美雙方創造了寶貴的窗口期。

對中國而言,首先,分階段削減關稅以及停火,消除了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在外部局勢緩和的窗口期,中國可以更加專註解決國內發展和民生保障。第二,雙方博弈的戰場仍控制在相對有限的範圍,有效防範了貿易戰向更廣泛領域的蔓延,避免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第三,增加美國農產品購買,有助於增加農產品供應,平抑今年豬周期下迅速走高的食品價格,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潛力。第四,協議符合目前中國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步伐的方針基調。

從美國的層面上,首先,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對競選連任的特朗普是一個重大利好。而中國增加美國大豆的採購,一直是特朗普連任訴求下爭取中西部豆農的利益關切所在。第二,經濟牌也是特朗普連任的王牌。美方暫停加征關稅的約1800億美元商品主要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玩具等商品。這部分商品中國佔美國進口比重接近90%,可替代性遠低於前四批已經加稅的商品。第三,中美協定之下,特朗普可以集中精力投入大選。

事實上,中美貿易摩擦最大的傷害不是在經貿領域,在文化交流、留學生、簽證等很多方面其實都在蔓延當中帶來的問題,我在兩年前就提出了擔憂,貿易戰最怕的是中美經貿關係有問題,中美經貿關係是壓艙石,一旦有問題,科技領域、文化領域、留學生領域,更高層次的意識形態領域,國家制度的差別,還有超級大國和第二大強國的競爭方面,這些方面都會有問題。

2020年中國經濟與政策形勢研判:經濟增速並非一定要保「6」

在研判明年的經濟形勢的時候,可以發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四中全會一脈相承。

四中全會有幾個方面的提法非常重要。經濟方面,四中全會上指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變,但下行壓力下,對經濟的行政管控可能強化;更加重視「非公有制經濟」地位,強調「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重點關注收入分配改革。

這一點非常重要,要牢牢把握住「開放」。我們發現,今年雖然經濟數據指標都在下行,但是有一個指標特別樂觀,就是在全球對美國直接投資下降40%,對歐洲下降30%的情況下,全球對華直接投資今年增長了7%,這是很不得了的一個成就,全世界都在下降,為什麼中國沒有下降?就是由於中國自己的開放政策。比如說特斯拉,如果沒有把外資控股50%的線變成100%的話,特斯拉就不會來華投資。世界三大石油公司,殼牌、美孚、巴斯夫每家都在中國投資100億美元。這個方面,我覺得開放是至關重要的,一旦中國越來越歡迎國際投資者,負面清單就只剩17項了,過去是44項,這對外資的吸引是非常多的。

同時,四中全會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說明中國高層對於大數據、區塊鏈,高科技的重視程度,科教興國。其他方面強調製度自信,更加強調公有經濟主導地位,這些都是四中全會的主要精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主要的是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提出的三個「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明年為什麼要穩?因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的時間點,需要脫貧、需要經濟的穩定,所以穩是很重要的。

在中美貿易協定第一階段達成、以及當前的政策方向下,我們對2020年中國經濟與政策形勢有如下六大判斷。

判斷一:經濟增速並非一定要保「6」。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達成,關稅壓力較此前有所減輕,短期內環境改善,經濟短期企穩概率上升,健康的增長要比純粹靠刺激達成的增速更有利。政策面不再依賴短期大規模刺激和房地產,基建加速補短板和金融供給側改革可能成為2020年托底的主線。目前來看,房地產市場相對還是比較平穩的,而且最近對資金的調控力度也在加大,因此明年房地產還是會穩定,指望明年房地產放水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判斷二:因城施策下房市繼續分化,投資整體溫和下行。

2020年投資或溫和下行,幅度不會很大。土地成交價款以及百城成交土地總價預示,作為領先指標的土地購置費增速在2020年可能繼續走弱。其中,一季度可能出現明顯回落,之後有所恢復。根據歷史數據,在新開工持續高於竣工的時期,施工面積通常出現上行或維持高增。過去幾年新開工持續高於竣工,積累的未完工部分仍有望成為明年穩投資的助力,從而抵消土地購置費的回落,平滑房地產投資的下行。

從需求側來看,當前中國人均住宅面積處於較高水平,未來政策調控基調不改,但不排除因城施策下的局部適度調整。

從中長期的角度,政府還是會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短期則不會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樣做得目的就是為了遏制房地產業高槓桿風險,同時降低其對實體產業的擠出效應;本輪調控是決策層核心意志的體現,房地產調控將擺脫過去的周期,向常態化的長效機制邁進。

因此,我認為,如果經濟下行壓力觸及底線或房企資金鏈風險加劇,在因城施策的前提下,部分庫存較高、土地依賴度較高的城市可能出現邊際微調;但不會出現政策的全面放鬆。

判斷三:消費的機會在於服務消費與下沉市場。

今年還有一個現象就是我們看到中國的消費零售只有8%的增長,而去年是9%,其實就是增速下行了。但是居民的儲蓄率是上升的,而且中國的醫療保健、文化、教育這些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斷上行,說明這些方面的消費機會其實是巨大的。明年還會有一個比較重要的轉折點,就是在不出現人民幣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中國的零售市場將第一次超過美國,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零售國,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中央採取了很多措施刺激消費,但是這次消費刺激措施和2008年完全不一樣,沒有靠財政補貼、家電下鄉,而是在制度上打通保護消費者權益、遏制壟斷、打通要素市場流動,特別是物流,中央在農村各種各樣的物流打通,鼓勵電商發展,這個方面更進一步的促進消費。

判斷四:短期貨幣政策的主要矛盾仍是穩增長與降成本,而非通脹。

本輪通脹受豬肉價格上漲推動,結構性特徵明顯,僅從養殖周期的角度考慮,本輪豬價上漲或至少持續至明年年中,預計未來兩個季度CPI將高位運行。另一方面,除食品以外的通脹是下行的,製造業的通脹已經是負增長,所以央行會非常小心,短期內貨幣政策的主要矛盾仍是穩增長與降成本。

判斷五:貨幣政策框架轉型提速,市場化降息周期開啟。

LPR改革後,本輪降息周期實際上已具備開啟的條件。11月MLF、OMO、LPR連續調整,市場化降息周期正式開啟,但從降息幅度來看,說明貨幣政策放鬆還是比較謹慎,也是怕大水漫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前段時間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可以盡量避免快速地進入到負利率時代。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信號,意思是接下來我們的利率空間其實是往下走的,不會因為短期豬肉價格問題有所改變,降息是今後的主旋律。

判斷六:財政加力,基建將成為政策主線。

貨幣政策如果保持穩健,對明年以及當下市場起主要起作用的還是財政政策,專項債新政會成為主力。我們發現中央現在已經大幅度下發明年的基建債,而且新的規定是這些專項債不能用在做土地儲備了,不可以買地,只能用在建設實體項目上如鐵路、地鐵,中央現在還提到了5G、工業互聯網、物流、冷鏈、舊城改造、城市停車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基建投資的領域,這塊明年會有比較大的起色。

最後,我想說的是,明年是改革的關鍵年。改革會持續深化,制度紅利也將加速釋放。

金融供給側改革上,會加速推進利率「兩軌並一軌」,關注市場化降成本與調整信貸供給結構。

資本市場改革方面,科創板已經推出一段時間了,國際化、市場化和法治化的原則可以推廣到整個主板市場。

收入分配改革方面,包括四中全會提到的按勞分配,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重視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最近習總書記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文章中指出當前問題在於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發展動力極化現象日益突出;部分區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依舊鼓勵長三角、珠三角等發展較快的都市圈發展。「產業和人口向優勢地區集中,形成以城市群為主要形態的增長動力源,進而帶動經濟總體效率提升,這是經濟規律」。同時重點強調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較以往更加關注對滯後區域的帶動和發展,尤其是東北地區的振興。

加速擴大對外開放也是關鍵。這塊大家也看到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是為了進一步的改革開放,自由貿易試驗區不斷擴容,本身也是一個開放的舉措。我剛才也提到,開放之後的效果非常明顯,外資還在大量地流入中國。

從京東大數據看宏觀經濟走勢:下沉消費市場已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增長重要引擎

我們通過京東大數據,對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遷移現狀及其背後的驅動因素進行深度透析,深入分析了中國人口遷移的結構化特徵。

就一線城市而言,當前一線城市的流動人口已經趨緩,甚至已經有流出現象出現。其中,北京對全國的輻射能力最強,「總部經濟」發展突出。上海對高學歷和高凈值人群吸引力最強,深圳對人才的吸附能力最強。但是廣州很有意思,廣州也是一線城市,但其人口一進一出都是廣東省內的城市,對其它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輻射力度比較弱,但是對廣東省內中小城市的輻射力度非常強。

從購買力維度來看,遷入上海的高購買力人群與中高購買力人群同樣是一線城市中佔比最高的。這一情形或與上海國際化程度較高、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業高端化等因素有關。

就二線城市而言,近年來,二線城市及其形成的都市圈在中國新型城鎮化和都市圈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杭州、成都、重慶、長沙等二線城市人口凈流入強勁,成都、重慶都市圈特徵顯著,但武漢、長沙都市圈效應不明顯;哈爾濱、大連、瀋陽等城市人口流出嚴重,且都市圈集聚效應不明顯;青島、廈門都市圈集群特徵明顯;西安、鄭州城市集群效應較強。

就低線級城市而言,強二線與四五線城市之間的人口遷移很活躍。

基於京東消費大數據,從總量層面看,各級別城市的消費總額在過去3年均呈現上升態勢,一線都市圈,人均消費水平還是長三角最高,然後是珠三角,京津冀比較弱,只有北京一枝獨秀,其他城市的消費比較弱。

二線都市圈凈流入強,而且我們也看到下沉市場,縣級表現最亮眼,增速最快,下沉消費市場已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成為拉動中國消費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這些數據都有助於我們判斷宏觀形勢,彌補宏觀數據不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重磅!2019第一財經年度投資人TOP50揭曉!
站在人文與科技的十字路口,品牌與技術更需洞察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