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只有自私的婚姻,才能走得夠遠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只有自私的婚姻,才能走得夠遠

一切聰明人都是自私的。——愛默生

大張偉在《我家那小子》中,談到自己婚姻觀,認為兩個人之間,愛才是最為重要的。

結婚之久,夫妻二人卻從未要過孩子,他覺得兩個人是獨立的個體,兩個人相愛結婚成家,是為了兩個人更加舒適。

如果彼此都做好了準備當然可以要小孩來改變家庭氛圍,但若兩個人都沒有做足準備,那就沒必要去聽旁人的話。

一言既出,很多60後父母們,認為這是極度自私的行為,不考慮父母的感受。

那麼,好的婚姻應該是什麼樣子?可能一百對夫妻就有一百種回答。

穩固的家庭關係是個人幸福感的最大來源,也是社會得以穩固的基礎。

但由於個體的差異和婚姻的獨特社會屬性,部分婚姻充斥著看不見的硝煙戰火。

一份好的婚姻,最關鍵的地方在於雙方如何化解隱形危險,如何在相處中磨合。

現今,說一個人自私,大多是貶義;而說一個人無私,大多是褒義。但自私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也是潛意識中最隱秘的想法。

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為什麼自私的婚姻,才能走得夠遠呢?

了解自己的需求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自我實現理論:

人都是需要發揮出自身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的,也只有當個體的潛力充分表現出來時,才會獲得最大的滿足感,個體的自我實現則是在人獲得較低的需求後繼續尋找高層次的需求。

婚姻里的幸福感一部分來自於別人,一部分來源於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完全將愛寄托在別人身上,或者全部賭在整個家庭之中,最後得到的只是失望和難受。

在婚姻中「自私」的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因此,他的幸福感也會更加強烈。

他們為自己而活。

我們時常會看到,自我犧牲,是無數女人經營婚姻的方式:

走進商場,買回來的都是丈夫需要的物品;

閑暇時光,始終陪伴著小孩和丈夫;

家庭聚會,面臨婆婆的諸多挑剔,卻從不發聲;

偶爾清閑,也是在孩子的學業中奔走忙碌。

她們面對著家庭中各種各樣的需求,而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是沒有,她們把自己的地位放的很低。

這時,外人可能還會誇獎一句,「真是個賢妻良母」。而當中的酸甜苦辣,怕只有自己知道。

完全放棄自我的付出,是得不到相應的尊重和理解的。

擺脫依賴感

美國心理學家巴里·溫霍爾德在《依賴共生:親密關係中的依賴性人格》中提出,一段關係中,產生過度依賴共生的人經歷過發展性創傷。

「分離」的目的就是樹立邊界,相互尊重,是一個人獨立的基礎,若不能建立基本的界限,那就很難形成獨立的人格。

一段婚姻中的不幸,大多是一方過於依賴另一方,而在婚姻中自私的人,更加容易擺脫依賴感,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類人,往往獨立自主,不會因親密關係而放棄自身的原則和底線。

傳統性婚姻往往是兩個家庭,甚至是兩個家族的結合,婚姻中肩負著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傳宗接代。

自私的婚姻則是將結婚由兩個家庭轉變為兩個人之間的事。

這對於婚姻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當雙方都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給予對方合適的空間,在婚姻中堅持本心。

自私是表達需要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上認為自私是自我需要的一種體現,當我們對某種東西產生需要時,內心就會站在渴望擁有這些東西。

「自私」的婚姻里,更懂得自己想要什麼,也清楚對方想要什麼,而不是將自身的想法強制性地加在對方身上。

在婚姻中,若雙方都知道自己的需求,也敢於表達自己,那麼這段婚姻一定是幸福美滿的一段婚姻。

「自私」並非是完全的利己主義,更不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損害他人的利益。

「自私」是認真地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敢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在婚姻中活出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高智商的人不喜歡與人交往的原因在於,他們的周圍根本沒有同類
心理學:優秀的人不合群的根本原因是,在他們眼中身邊的人都很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