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結婚五年,老婆把「鹹魚」的我鞭策入獄

結婚五年,老婆把「鹹魚」的我鞭策入獄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最近《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很有意思——伴侶一心當「鹹魚」,我該不該鞭策他?

正反方激烈地辯論,讓人笑了又哭,哭了又笑……

關上手機細細思索,發現這個問題就在我們身邊,這個考驗就在我們眼前。

那個「鹹魚」可能是伴侶,他們不夠努力,沒有達到我們的期待;

那個「鹹魚」有可能是我們自己,面對著別人的鞭策卻不明所以。

生活不是辯論賽,我們所處的場景,不會像辯題里那些字眼一樣,為了設置正反方而弄得非常微妙。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灰色地帶,我們站在一個邊界上左右搖擺。

我們不是辯手,面臨的選擇決不是「yes or no」這麼簡單。每個家庭有不同的情況,有的人需要減負,有的人需要激勵。很難用一個一概而論的答案,回答這個問題。

當我們談論這個問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伴侶,或者發現自己,可能不會那麼優秀了,我們該用一種什麼樣的默契,來面對彼此?

我們終將承認,自己就是那個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員。而我們的伴侶,和我們同樣普通庸碌。

或許由於家庭環境,由於生活壓力,大家都要活得雞血滿滿。但是,我們該不該,該用怎樣的方式去鼓勵對方,這是一道婚姻的考題。

婚姻是一個需要包容與接納的地方,或許我們不可能愛上伴侶的所有,但是能做到接納,就是最樸實的愛。

接納他是個「鹹魚」也好,接納他是個「活魚」也罷。找到彼此舒服的姿勢,最重要。

沒有夢想,不是原罪

蔡康永說:我不反對任何不傷害他人的不勞而獲。

這句話戳到多少人的心裡,如果可以不用辛苦工作,就能每天喂馬劈柴週遊世界,有誰會說「No」?

就是有那麼一批人,不喜歡焦慮,不喜歡把自己逼得禿掉。每個月能自食其力,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就已經很滿足。

什麼夢想奮鬥,功名利祿,都不如老婆孩子熱炕頭;什麼一線城市,CBD辦公區,都不如十八線城市的小窩。

我們沒有理由說,誰對誰錯。唯一應該思考的,就是我們所期待的,是不是對方的期待。

電視劇《蝸居》中,海清飾演的海萍就是一個喜歡鞭策伴侶的人。

結婚五年,他們依然住在十平米的出租屋裡。於是,買房成了海萍最大的願望。

小地方出身的他們,在上海不過是最普通的上班族,家庭又不是大富大貴。想要買得起房子,要麼逼自己要麼逼別人,海萍選擇了做後者。

因為想要把孩子從老家趕緊接回來,她堅持要買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現房。

她經常跟老公蘇淳說的話是:要不是你這麼沒用,我至於和兒子分離嗎?

在看好房子就要交錢的時候,她逼迫老公跟父母去要棺材本。無奈之下,老公去借了高利貸。

這個平常總是用「你媽」來稱呼婆婆的女人,第一次說了「咱媽真好」。

從某些程度來說,蘇淳就是那個「鹹魚」。他希望回到小地方,過普通的生活,釣釣魚打打牌,好不愜意。

但是由於伴侶的鞭策,他不僅走上了高利貸的路,還為了錢泄露商業機密入獄。

他在那些掙扎的瞬間,支持他走向歪路的,正是妻子的期待,妻子的話語。

海萍渴望在大城市紮根,這沒有錯;蘇淳渴望過歲月靜好的小日子,也沒有錯。

唯一錯的,就是這對夫妻步調不一致,以極端的方式,成全著自己。

隨著我們長大,我們必須承認,自己可能不是那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那個人。

有的人是將軍,有的人是英雄,有的人是士兵,有的人甚至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當然可以希望伴侶變得更好,但是這個改變一定是在他能力範圍內,一定是他心服口服的改變。

有豪情壯志或者沒有夢想都是「一個人」的選擇,婚姻卻應該去思考「兩個人」的選擇。

伴侶一場,互為拐杖

婚姻從某個方面來說是避風港,所以我們期待背後的避風港是強大的,所以我們期待伴侶優於我們自己。

心理學家Tesser通過研究已婚人士,發現了一個規律:婚姻中,我們總是願意伴侶比自己強。

這一點並不難理解,妻子期望老公多賺錢,老公期待妻子把家務做得更好。我們覺得艱難的部分,希望對方能夠補足弱勢。

畢竟,把期待給別人,比逼迫自己可能要輕鬆得多。

婚姻的力量,不是一場角逐,不是計算彼此多少的付出,而是一場相互攙扶的馬拉松。

與其逼迫對方,不如讓自己學會接納。

對方太懈怠了,拉他一把;對方太用力了,松他一松。

如果所有的人,都在追著我們,說你必須要使你自己努力配得上夢想的時候,伴侶應該扶著你的肩膀說一句,你可以選擇「配不上」。

如果所有的人,都在追著我們,說你註定一事無成,除了打遊戲葛優躺什麼都不會的時候,伴侶應該堅定地告訴你「我覺得你可以」。

我就是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做著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業餘還是一個勤奮的作者,同時還輔導學員寫作。

忙碌與焦慮,經常令我深夜崩潰痛哭。

頭頂的髮絲,逐漸稀疏與我漸行漸遠。

我問過老公很多次,我可不可以不教課了,可不可以不寫了,可不可以只拿死工資?

他從來沒有說過,「你堅強點,我覺得你可以」。相反,他每次都堅定地看著我的眼睛說,如果你覺得不快樂,那就都停下來。掙再多的錢,不快樂有什麼用?

相比之下,他就是那個佛系的「鹹魚」。

別人都認為,我們家我掙錢多就是我在支撐,只有我自己知道,沒有他的支撐,我早已被擊垮。

他讓我知道,不管我優秀與否,我都是被愛的。

那些被伴侶鞭策的「鹹魚」們,心裡最痛的點莫過於此。就是他們發現,自己只能因為優秀而被愛。優秀,是個無止境的詞語。

我們戀愛結婚,不就是希望獲得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因為優秀而被愛,那是多麼凄涼的孤獨。

真正的幸福,是一種安全感

如果說我們應該對伴侶有期待的話,那這種期待一定是希望他幸福。

幸福這個詞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踐行起來,發現它與尊嚴、安全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美劇《致命女人》泰勒是一名優秀的女律師,老公是一個兩年沒有寫齣劇本的「軟飯男」。

她很愛自己的老公,所以她選擇的方式就是什麼都不說,因為她只要說了一句對方的不是,她就成了那個惡人。

她做到了包容,但是他們的關係卻崩盤了。她不得不在婚姻之外,尋求一個能給予她溫柔的人,老公不得不通過吸毒獲取寫作靈感。

所謂不鞭策,並不是毫無作為,而是帶著一種默契,找到彼此的平衡點。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熬夜玩手機、打遊戲過後,剩下的就是無盡的空虛感。

因為人需要的,不只是被包容的感覺,還需要從別的事情中,獲取安全感。

《成功,動機與目標》一書說:人類有三種天生的需求:關聯感、勝任力與自主權。

關聯感是愛與被愛的感覺,勝任力是自我實現的價值感獲取,自主權是自己能自由地掌控一些事。

我們之所以痛苦,幾乎都可以從這三種需求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覺得自己明明衣食無憂,工作穩定,家庭和諧,可還是不快樂,那你也可以遵從內心的,想想自己的需求。

有人的滿足感是從感情中獲取,有人的滿足感是從工作中獲取,甚至有人的滿足感是從做飯、拼圖、探險這樣的小事中獲得。

都好。

我們可以接受伴侶佛系,沒有遠大夢想。但是我們也應該鼓勵,在自食其力的基礎上,找到能獲得滿足感,讓自己有勝任力與自主權的事情。

《親密》一書中指出,親密關係有五大障礙:

積極性缺失;

不會示弱,也不懂默契;

懂得示弱,卻不夠默契;

不願示弱,但很默契;

敢於示弱,也很默契。

積極性、示弱、默契,是親密關係的障礙,也是親密關係的幾個階段。

親密關係中,需要積極與消極的平衡,需要懂得示弱,也需要恰如其分的默契。

在某個關鍵節點,我們給對方足夠的安全感與包容,也鼓勵對方在自己的「鹹魚夢想」中,獲得滿足感。

對於世界來說,「鹹魚夢想」微不足道,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已經很滿足。

不能當將軍,不想當將軍,不是錯。

不能去快樂,不敢去快樂,才是痛。

--------End---------

作者簡介

妙黛 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一手抱娃,一手工作,還有一顆心寫作的職場媽媽,一個集正經與逗比,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90後姑娘。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都在軌道上運行
為什麼你越罵孩子,他越想抱你,真相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