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外媒:研究人員或已發現瘋牛病成因

外媒:研究人員或已發現瘋牛病成因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道外媒稱,研究人員12月18日說,他們可能發現了瘋牛病的成因,同時強調有必要繼續採取預防措施,從而避免這種疾病的再度出現。

據法新社12月18日報道,這種疾病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英國,當時人們稱之為「瘋牛病」。

對於這種疾病的成因存在多種推斷,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推斷被證實是準確的。

這種疾病涉及到一種名叫朊病毒的蛋白質錯誤摺疊,羊患上的羊瘙癢症以及會感染人的克雅病都存在蛋白質錯誤摺疊現象。

研究人員向小鼠體內注射了羊瘙癢症病毒的變種,通過基因操縱手法產生牛源朊病毒。

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研究人員在文章中說,這讓他們不僅能夠證明這種疾病可以從一個物種換到另一個物種,還證明受到基因操控的小鼠患上了瘋牛病。

負責這項研究的法國國家農學研究院研究員奧利維耶·安德烈奧萊蒂說,轉基因老鼠是「一個很好的模型,在了解如果一頭牛暴露在朊病毒下會產生何種後果方面,它很有效」。

法國國家農學研究院說,這些數據首次就上世紀80年代瘋牛病在英國的出現給出了得到實驗結果支持的解釋。

國家農學研究院說,在注入小鼠體內的天然形式的羊瘙癢症變種朊病毒中,存在大量典型的瘋牛病病毒,從而說明了這一研究結果。

這種疾病然後擴散到了「歐洲、北美和其他許多國家」,讓那裡的牛遭到感染。這些國家使用牲畜內臟等部位製成的飼料,加劇了病毒的傳播。接觸感染病毒的牛類製品導致人類染上克雅病的變種。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歐洲採取了大量舉措來遏制這種疾病的蔓延,其中包括禁止使用添加動物成分的飼料,加強對交叉感染的監控以及銷毀感染風險最高的組織,從而最終讓疫情的蔓延得到了控制。

安德烈奧萊蒂說,這些措施目前仍在實施——不過成本高昂,導致有些地方呼籲取消這些舉措,恢復優質蛋白的回收利用,而不是將它們白白扔掉,這樣或許可以替代進口大豆。

不過他說,這樣的做法有可能讓瘋牛病捲土重來。(編譯/李鳳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俄激光武器系統投入戰鬥值班:可為戰略導彈打「運動戰」提供掩護
《時代》評出2019年百項最佳發明:可摺疊皮划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