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蒸茶與煮茶,哪種飲茶方式更適合冬天?

蒸茶與煮茶,哪種飲茶方式更適合冬天?

· 正· 文· 來· 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喝茶方式被一一解鎖。

比如

蒸茶、煮茶。

蒸茶一詞本指唐朝時期的一道制茶工序。

唐朝時,從採茶到成茶,共需要七道工序,分別是:「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

其中,蒸茶是第二道工序,主要是通過高溫蒸茶,讓茶梗、葉變軟,方便壓製成型。

如今的蒸茶,則是為了得到更純凈的茶湯。

與此同時,蒸茶器也登堂入室,成為眾多茶友茶桌前的新寵。

蒸茶器多為玻璃材質,主要是便於觀察茶湯顏色的變化。

與煮茶器不同的是,它多了一個茶漏,作用是盛放茶葉,達到茶水分離的目的。

蒸茶一般是等待水沸後投入干茶,通過水汽熏蒸茶漏里的茶葉,讓干茶變得柔軟,並逐漸滲出茶葉內的物質,形成滴滴茶水,如此循環往複,讓茶葉的內里物質與水結合。

和煮茶相比,蒸茶時由於茶與水並不接觸,所以芽葉更完整,茶湯中更少茶渣,而且湯色更透亮、乾淨。

接下來我們講講煮茶。

煮茶,最早是將茶當成菜湯煮來吃喝的。以茶煮菜,最早見於《晏子春秋》,「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不過我們說的煮茶,是一種茶藝。

它最早流行於唐宋時期。

茶聖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詳細闡述了煮茶的過程。

現在,很多老茶客都特別喜愛煮茶,特別是像烏龍茶、老白茶以及需要沸水沖泡的茶葉,煮著喝更能夠刺激和釋放茶葉內在的成分。

那麼,蒸茶與煮茶,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以老白茶為例,講一講二者的區別。

1、茶水比不同

煮老白茶時,由於芽葉直接與沸水接觸,能釋放更多的內質,所以,無需投放太多的茶葉量。

一般來說,400ml的水配3g左右茶葉即可,超量會導致茶湯太濃,影響口感。

蒸茶時,想要得到更醇厚的湯感,需要投放更多的茶葉量。同樣400ml的水,需要投放5g左右的茶葉量,才能得到最佳飲用體驗。

2、湯感不同

其實蒸茶、煮茶的道理和烹飪是一樣的。

蒸出來的食物與煮出來的食物在口感上是有所不同的。

蒸出來的老白茶,口感更清甜、爽口一些,而煮出來的茶則更醇厚甜潤一些。

3、內質釋放程度不同

煮老白茶時,由於茶水一體,能夠有效地將芽葉內含物質如氨基酸、果膠、黃酮等更好地釋放出來,完美釋放老白茶的口感和營養。

而蒸茶對於內質的釋放會稍微弱一些。因為畢竟是茶水分離,只靠水蒸氣的力量,肯定不如沸水煮的更徹底,一般蒸上兩三分鐘,湯色才微微有變化。所以,如果想更好激發老白茶的內含物質,就需要耗費數倍於煮茶的時間。

對於這兩種飲茶方式,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End

往期乾貨推薦

-

你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茶帝 的精彩文章:

白茶組合來啦,一次讓你喝到三大白茶!
權健凜冬已至,華萊健黑茶的冬天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