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催眠師:「失戀的她來找我,讓我幫她擦除記憶。」

催眠師:「失戀的她來找我,讓我幫她擦除記憶。」

最近在站內看到很多Souler都在討論一部電影,《催眠|裁決》。

電影講的是在一起殺人案審判中,突現一神秘人以綁架撕票為要求,威脅曾為國際催眠權威的催眠師通過催眠術令陪審團裁定被告謀殺罪名成立,從而圍繞催眠展開的故事。電影不少Souler表示因這部電影對催眠師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催眠師真的這麼酷嗎?他們的日常工作是怎樣的?

為此,我們在Soul里找到幾位催眠師,為大家揭開催眠師的神秘面紗。


催眠師的日常

「諮詢師不是陪聊師「

@bobo沒在線 來自元氣才子星球


我應該算一路根正苗紅上來的,本科心理學,研究生在華東師範學習精神分析。現在做心理諮詢師。
已經有5年了,今年才剛剛跳出來做了自己的心理諮詢工作室。
有很多Souler看到我主頁寫了心理諮詢師,都會跑過來問我一些問題,今天也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我們這個職業的事情。


有Souler問我說:「你們一個小時就能掙大幾百,心理諮詢師都富的流油吧?」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除了諮詢的那一個小時以外,我們在前期和後期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
客戶來之前要進行準備,諮詢完成後要寫個案報告,甚至是過程中的逐字稿。而且在真正有收費個案之前,心理諮詢師要做很久的公益個案積累經驗。
更多的人好奇說:「心理諮詢師不就是陪聊嗎?你們的工作方式具體是怎樣的呢?」
只能說我們一般的工作方式就是在一個房間里談話,是陪聊也不是陪聊,其實真正的諮詢發生作用的時刻,恰恰是那些「不說話的時候」
對於一些新手來說,總是會陷在「有效諮詢」的焦慮里,而迫使自己不斷給出指導和意見,而有時候真正進入一個個案生命體驗里,才能更好的幫助對方,這一步其實通過充分的「聽」才能達成。


再說本月發生的一個有意思的案例吧。那天我接到一個來訪者的電話,她是一個20多歲的女生,跟我說:
「你能不能去找我男朋友,跟他聊聊天,聊完之後我付錢。」
我感到哭笑不得,正打算委婉拒絕對方,女生又繼續要求:「你主動加他微信,說能夠幫助他,但是不能讓他知道這是一次心理諮詢。」
我再三跟對方說明我們不接受這種諮詢方式,沒想到對方把諮詢價格開到了一個正常價格10倍的水平……
雖然有點心動,但這絕對是有悖專業的事情,只有來訪者帶著改變的動力來,才可能發生真正的改變
雖然大眾現在對於心理問題有了更多的關注,但心理諮詢這條路,我們確實還有很長要走。

「一天工作18小時,感受一下?「

@逾 來自王侯將相星球


我是做情感分諮詢師的,簡單來說就是主要做情感類相關的業務,比如:分手戀人回歸、戀情關係維護、促進夫妻關係融洽、情感認知層次的提升什麼的,甚至還需要啟發諮詢者自身的思考能力,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做我們這一行,除了必備的理論基礎,精通心理,尤其是情感心理外,更重要的是諮詢師自身的情感認知層次必須達到足夠高的境界,這就對個人的經歷要求很高。
畢竟人性以及心理是沒有範本的,所以要分析人的性格和心理要精準,就要有極高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還要擁有並且能夠化繁為簡將事情說的簡介明了明了。


時常有人說我們這行收費很高,經常向我諮詢專業的相關諮詢,怎麼說呢,只能是「人前風光不知道人後受罪吧」。
在有些人的眼中是沒有「時間成本」這個概念的,會不管時間地點的提出諮詢需求,比如戀人分手後凌晨給發來信息,就不能不回、或者推到明天再說。畢竟諮詢者當時的情緒狀態,必須要及時心理疏導。最多的時候,我每天平均工作時間為18個小時,時常是超負荷運轉
記得有一次,一個諮詢者因為跟男朋友分手,深夜一點的時候給我發來了幾屏60秒的語音條。我耐著聽完了解她想挽回的需求後,先是她的調節情緒和心態,根據她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了解一個活生生的人和一段關係的原由,像是一場考試,從審題、讀條件到選取合適的解題方式等等,所以眼看跟她聊完已經5點多,天都亮了。


在這裡我也想跟很多想要挽回的關係諮詢者說,一段關係的重歸於好之後,如果不想要再重蹈覆轍,就需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伴侶,要負起與對方相伴一生的承諾,不然通過諮詢達成挽回的結果也不過是飲鴆止渴。
諮詢師需要發自內心的與諮詢者感同身受,如此才能把諮詢者的事,當成是自己的事一樣認真對待,才能真正的解決諮詢者的問題。
說真的,這碗飯不是好吃,各種辛苦說一點不後悔是假的,但是看到能幫更多人的未來生活因此更好,倒也為自己的存在價值感到驕傲。

「催眠不是萬能的「

@你是不是傻 來自品質小資星球


催眠這件事情,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可能大家都看過徐崢主演的那部電影《催眠大師》,裡面對於催眠術的刻畫,連我這個內行都要讚歎一句,妙啊。
以前神化催眠師還會編一些搖鈴手錶陀螺之類的道具,現在大家越來越傾向於相信催眠師只要說兩句話就可以讓人進入被催眠狀態,一切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拜託大家!停止你們科幻片一樣的想像可以嗎?要是有那個能力我就先套出在座各位銀行卡的密碼,再清除你們關於催眠的所有記憶,豈不是催眠術在手,全天下我有?真要是這樣的話,我脖子上的這顆腦袋好像頓時就貴了起來。

催眠確有其事,但遠遠沒有電影里或者想像中那麼神乎其神。在心理學領域,催眠是一項必要的心理治療手段,說白一點實際上就是利用潛意識或者說,心理暗示來引導客戶達到治療目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曾經接到過一個輕度抑鬱患者的來訪,她在事業上非常成功,從生活經歷上看不像是會患上抑鬱症的人。她對自己的病情也敘述不清,為了幫她找到抑鬱的成因,我對她進行了催眠治療。
在被催眠狀態下,人並不是完全無知無識的,他們會在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下喚醒潛意識裡的一些記憶,而一般,這些回憶都是痛苦的。


所以我們在進行催眠的時候,一般都會讓客戶忘掉催眠過程中想起的事。例子的那位女客戶,她就是因為童年遭受了虐待,但她在成長過程中選擇了遺忘。然而這些悲傷的記憶並不是完全消失,在她成年後還是對她的生活造成了影響。
催眠真的不是萬能的,催眠通常伴隨著悲傷,大家在討論催眠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在討論一種表演。作為一個學過專業的催眠培訓的人,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期望催眠可以包治百病,那些告訴你催眠啥都能治而且速成且便宜的人,都是騙子。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催眠治療 的精彩文章:

《催眠·裁決》爾冬陞監製新片題材,張家輝催眠陪審團顛倒黑白
米爾頓·艾瑞克森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