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慾望都沒有你還想成功?如何用狄德羅效應提升你的職場能力

慾望都沒有你還想成功?如何用狄德羅效應提升你的職場能力

一、狄德羅效應是什麼?

18世紀,法國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在朋友送他意見精美華貴的睡袍之後,貪心不足總認為自己家的傢具太過破舊不堪,風格不適合就連用了很多年的地毯都變得粗鄙不可入眼。

最後,他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書房裡所有的物件都配得上這件精美華貴的睡袍,並為之付出了代價。

雖然家裡煥然一新,但他心裡並不高興,因為覺著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脅迫了"。

200年後,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朱麗葉·氏羅丹在《過度消費的美國人》一書中,提到了一個新的概念——狄德羅效應,又被叫做"配套效應"。

所謂狄德羅效應,即"愈得愈不足"的現象,人們會因為擁有一個新物件之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常用來指那些綁架人們的慾望而產生的過渡消費。

比如:當你有了一件漂亮的外套的時候,就很想有一個配得上漂亮上套的褲子、帽子和鞋子;當你擁有了一身漂亮衣服的時候,就很想有一個配得上漂亮自己的男女朋友;當你擁有一個漂亮的男女朋友的時候就想有一個配得上漂亮的車子、房子。

慾望是個無底洞,想要匹配的心理則給了你衝動消費的理由。狄德羅效應旨在讓你剋制這種想法和繼續匹配的理由。

在歷史上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

商朝的時候,大臣箕子看到紂王開始用象牙筷子吃飯,內心非常的不安,他認為商朝將要衰落。

箕子說,"大王現在用了象牙筷子,將來就一定還要把杯子也換成玉杯與之搭配;用了玉杯,將來一定會追求精美的食物與餐具相配,這樣下去,大王的生活一定越來越奢侈,國家將就此衰落。"

其中的紂王就走進了狄德羅效應的循環中,而箕子非常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提出"克制"和"憂患"。

從這一點上來看,狄德羅效應的確應該克制。

明明已經在用信用卡了,但還是要買買買;明明已經吃的足夠多了,但還是要吃吃吃;明明已經玩的很遲了,但還是要玩玩玩。但我認為,在職場,你應該學會並接受狄德羅效應對自己的影響。

曹操在《龜雖壽》這篇詩文中說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如果一個職場人沒有了進取之心,不論什麼事都拿狄德羅效應來安慰自己,那麼他是不會取得較大的成就的。

尤其是在職場中,一個人的提升是不可間斷的一件事。

如果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不斷用"狄德羅效應是錯的"這樣的思維給自己的懶惰和不作為找借口,那麼,這個人算是再無前進的可能,再無出頭的日子了。

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就該有不斷進取的慾望,就該有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的決心,就該有超越其他人的魄力。

二、為什麼職場人要使用狄德羅效應?

小艾是個佛系青年。

隨便的工作、隨便的環境、隨便的工資、隨便的同事和老闆。

不論世界如何喧鬧,與她無關。

具體的表現就是,按時上下班打卡,工作不要求多麼完美和高效,做完就好。

從來不做出眾的事,儘力躲藏在人後,不製造麻煩,也不張揚自己。

不主動與同事溝通,不主動找領導彙報,不主動完成工作。

就像是算盤上的一顆珠子,撥一撥,動一動。

從不主動學習,不求上進,日子過的安逸就好。

同事背後不議論,領導當面不罵人——這就是她最大的追求。

畢業八年,她在基礎崗上混成了大姐大,但依然唯唯諾諾。

初次見她的人都覺著她謙遜有禮,相處時間久了很難有人願意和她合作。

至於主動加班,是根本不可能的,領導讓加班,也只是敷衍過去。至於工資,她認為很滿意,一半用來房租水電暖繳費,一半用作生活的花銷,穿的簡單吃的簡單活的簡單。

但大家都知道,她原來是985院校高材生,學霸一枚,還沒畢業就取得了普通人無法取得的成就。成績優異,能力突出,否則也不可能一畢業就進入到這家公司。

可是,就是因為曾有人給她傳授過職場秘訣:女孩子,不如活得簡單些,當了小組長又想當經理,當了經理又想當總監,當了總監又想當老總。何必活得那麼痛苦,不如一開始,就簡單些!

典型的狄德羅思維方式,既然以後想要的更多、付出的更多,索性一開始就掐斷源頭,讓自己無欲無求。

可是,這真的好嗎?

高爾基曾說過:

一個人的追求越高,他的能力發展的越快。

職場如戰場,不進則退。這是一個不斷淘汰、不斷更新的地方,別人都變著法的想讓自己比別人更厲害些,你卻在一開始就放棄了自己?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如果你真這樣做了,那就別怪職場不帶你玩,大家不和你玩!

就拿做自媒體來說,有人說自媒體就像是毒藥,會上癮。

當你發布了一篇文章之後,就迫不及待的刷新數據。

當你取得了一點成就之後,就迫不及待的爭取更多。

當你拿到了原創標籤之後,就迫不及待的力爭青雲。

這也是典型的狄德羅效應,但這並沒有錯,反而能夠讓人更加痴迷、瘋狂的為自己喜歡的這件事奮鬥、付出,進而取得成果。

職場中,莫不如是。

你想要高薪、想要升職,就得付出相對應的努力,就得讓自己的能力與職位、高薪想匹配,就得要讓自己有更上一層樓的本事。

你學會了Word,就得用熟練的Excel技能來匹配;你學會了PPT,就得用熟練的ps技能來匹配。

你寫得一手好文章,就得用絕妙的演講邏輯來匹配。

在職場,慾望不是潘多拉的魔盒,更有可能是催人上進的良藥。必要的時候,狄德羅效應才是真正提升你職場技能、讓領導同事對你刮目相看的正確路徑。

三、職場上,如何使用狄德羅效應提升技能?

中華文化中有一種涵養叫做"藏拙",尤其在職場中,要求凡事精明,遇事不吃虧,更有人引申為將自己所做的、所會的一切都隱藏起來,不輕易外露,更有甚者,固步自封,再無長進。

可職場是實實在在的肉搏場合,你的韜光養晦、你的藏拙行為,只會讓你每況愈下。

而適當的表現自己的能力,並根據狄德羅效應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自己的競爭力,才是不敗的王道。

那麼,如何使用狄德羅效應提升自己的職場技能呢?

1.相信我可以配上華貴的袍子

你抵制狄德羅效應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是慾望會不斷趨勢你去滿足它,而在滿足的過程中你會傷心、難過、痛苦,會經歷求得不得的煩惱。

所以,你要抵制狄德羅效應。

最深層次的原因是,你懼怕受到慾望的綁架,懼怕在實現過程中產生的煩惱。

這和你在職場中拒絕上進的理由何其相似?

沒時間、沒途徑,只不過是害怕麻煩罷了。

奧運冠軍張繼科的乒乓生涯算是一路順風,從小就跟著自己父親打球的他,不管是世乒賽還是奧運賽,他曾用15個月的時間成就了球賽大滿貫。

對於運動員而言,這樣的成就,已屬非凡。

可是,有次在節目中,他坦言自己並不滿足,還有可以提升的地方。劉國梁教練對他也不滿足,認為他可以做的更好。

"只有更好,才能配得上冠軍的稱號。"

他想的並不是滿足,或者是就此止步不前,反而是更努力、更向上,更宏大的目標。

顯而易見,如果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功,那他在訓練的過程中,必將流更多的汗、吃更多的苦、遭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磨難,更有甚者,他可能在以後的比賽中失去冠軍頭銜,經受失敗。

可他並不考慮這些,更高、更快、更強,才是他的目標。

職場人也應該有這樣的競技精神。

愛迪生說:

不安就是不滿,而不滿足是進步的首要條件。

當一個人沉湎於過去的成就而不思進取的時候,那這個人已經成為過去式了。

對於職場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戰場來說,當你放棄的時候,幾乎就是生活終止的時候。

然而,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敗,實際上並不存在什麼失敗,只要不是一敗塗地,你一定會取得勝利的。

只有保持自己持續不斷的競爭力,你才有可能持續在職場中脫穎而出,成為升職加薪被同事羨慕領導誇獎的那個人。

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

英國詩人拜倫的這句話,正說中了每一個想要突破自己、提升自己職場人的想法,讓今天的自己優於昨天的自己,這就是進步。

而你要堅信,這是進步,並且自己能夠做到。

相信你能夠配上華麗的袍子,因為你也相信,自己能夠在有了一件華麗的袍子之後,讓自己擁有一個完美的足以配得上袍子的書房以及其他。

如同在職場中,你要始終堅信,自己能夠配上較高的職位和較高的薪資待遇,因為你也相信,在你擁有了較高的職位和較高的薪資待遇的同時,你能夠讓自己擁有一個足以匹配這些的能力。

自甘墮落的人總認為自己是最不可救藥的癱瘓者,因而總是賴著不起來。

這是英國名人亨·埃利斯說過的一句話。

倘若你連滿足自己的勇氣和自信都沒有,那麼隨之而來的一切,也只能是泡沫雲煙。

前幾日,馬雲在內部年會上指揮交響樂,再次登上熱搜。有人吐槽馬雲"興趣廣泛",並且"極力上進",的確不假。

眾所周知,馬雲曾是一名老師,家境並不好,依靠翻譯賺取微薄收入。

機緣巧合下了解到了國外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況,才決心創業,做了中國黃頁。

後來被邀請到外經貿部進京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成為了一名公職人員。

可他並不滿足,帶領著自己的"十八羅漢"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創立了淘寶、天貓、支付寶以及其他以阿里牽頭的多行業產業。

試想一下,如果馬雲當時僅僅只是滿足於大學老師這一職位,怎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商業帝國?

如果馬雲當時僅僅滿足於公職人員的身份,怎會有今天的電子商務的火熱現象?

也許中國的電子商務經濟會延後好多年。

據統計,2015年時,馬雲的財富在13年里增長了540倍。

如果在創業之初,他懼怕困難、懼怕煩惱而選擇放棄,這一切怎麼會發生?

魯迅曾說:

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職場中自身的提升,更是如此。

如果你一開始就懼怕改變,懼怕煩惱,懼怕困難,那麼所謂的升職加薪,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一個人的進步,是從看到自己的落後開始的;

一個人的高明,是從解剖自己的弱點開始的;

一個人的轉變,是從相信自己能夠行開始的。

2.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步完善目標

麥當勞是全球大型跨國連鎖餐廳,1955年創立於美國芝加哥 ,遍布全球六大洲119個國家,在世界上大約擁有3萬間分店。

當年有"每2小時開一家店"的神話,現如今更是全球快餐連鎖領域的冠軍。

可是,你要知道,現如今的餐飲界巨頭,當年也只不過是從一家小店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才成就了今天的巨無霸餐飲帝國。

1940年,麥當勞兄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貝納迪諾創建了 "Dick and Mac McDonald" 餐廳, 是今日麥當勞餐廳的原型。

1955年,麥當勞公司以經銷權開設了首個麥當勞餐廳,第一天的營業額是366.12美元。

1967年,麥當勞公司在加拿大國家開設第一家國際性質的餐廳。

一直到今天,他們還是在一點一滴的擴張、蔓延。

中國有句諺語叫做"一口吃不成個胖子",也是這個道理。

老子《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句話: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不管多麼宏大的工程,總需要一磚一瓦的支撐,才能夠最終呈現出華麗、雄壯的建築。

職場更是如此,沒有幾個人剛從學校畢業就能夠獨挑大樑、完成重任,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在一點一滴的磨礪和積累中完成提升和蛻變的。

沒有了最原始的基石,就算是領導信任你,把工作交到了你的手裡,你能確保自己完成嗎?

滴水穿石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可偏偏在職場中你卻希望自己能夠更快的拿到更高的工資、升到更高的職位。

沒有了過程的結果,如何能保持長久?

培根曾說:豐功偉績都是從點點滴滴做起的。

更何況是你自身的技能呢?沒有了時間和經歷的積累,再多的想法,只不過是枉然。

前段時間《智聯招聘》公眾號中放出了一組數據,用以談論現如今職場年輕人的跳槽問題。

其中,90後和00後的跳槽頻次很高,00後的甚至達到了每7個月跳槽一次的記錄。

而在這些數據中,82%以上的00後都有過一年時間內就跳槽的經歷。

究其原因,無非兩個:錢少事多不舒心,自命不凡好高騖遠。

前者還能理解,後者卻有點不可理喻。

欲速則不達。

如果一個人瘋狂的追求高薪、高職,卻忽略了對自身能力的提升,那麼即便公司給了你高薪高職,你能堅持下去嗎?

職場是個看結果的地方,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能力提供給公司足夠的價值,公司憑什麼給你高薪高職?

這是本末倒置、緣木求魚,是痴心妄想罷了。

小鬧鐘被生產出來之後,非常懼怕自己無法完成一生滴答奔跑的任務,就算是自己的壽命只有一年,那也需要滴答奔跑三千多萬次,才能夠結束。

對於這一漫長而又困難的任務,小鬧鐘覺得人生糟透了,自己根本無法完成。

一個智慧長者在聽了小鬧鐘的擔心之後告訴它:

"孩子,你可以不用去管那些一年三千多萬次的滴答奔跑任務。你只需要關注自己當下的一點一滴,用心做好你現如今能夠做的一次滴答任務,就行了。至於能跑到什麼時候,也用刻意的關注。"

小鬧鐘聽取了建議,認真的關注當下每一次的滴答任務。

一年時間過去了,三千多萬的滴答任務並沒有讓小鬧鐘崩潰,更沒有讓它感覺到不舒服。似乎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自己只是一步一步的走著,就走完了一年的時間。

小鬧鐘也終於知道,道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光靠著想像,不現實,還會嚇到自己。

而現在它,已經喜歡上了每一次的滴答奔跑任務。

你在職場中,是否也如此?

想要坐在總監的位置上發號施令,但總覺著這個任務很難達成,那是是否嘗試著拆解目標,先讓自己做好每天的事情,先讓自己成為經理,在逐漸往上爬攀爬。

這樣,是不是會順利很多呢?

英國作家塞·巴特勒曾說過:

一旦我們不停地關注那些我們能夠完成的小事,不久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我們不能完成的事情實在是微乎其微。

不論你的目標是什麼,不論你的"慾望"是什麼,不論你遵循"狄德羅效應"想要匹配的東西是什麼。

從今天起,從當下其,認真邁出第一步,認真走好每一步,目標就在前方,而你終究能夠達到。

3.別讓昨天變成今天前進的障礙

有些人喜歡把過去的榮耀掛在嘴邊。

"我曾是xx冠軍。"

"我曾得到過xxx嘉獎。"

"我以前xx做的很不錯。"

只是很可惜,那是曾經。

人到中年不如狗——講述的是一個人到了中年之後,職場人工資上不去職位上不去工作幹不了,而在生活中,壓力下不來,三高下不來,面子下不來。

究其原因,大多數人就是放不下過去的榮耀,總認為自己也曾是職場上最厲害的那個,不切實際的認為只要自己願意,還能回到巔峰。

但是大多數人卻也只是想想而已,並不會真的就此發奮努力,讓自己回到巔峰狀態。

這才導致了中年危機的爆發!

美洲有句諺語:不要讓昨天佔用今天的時間。

如果一個人總是沉湎於過去,反而耽擱了今天,這總是不好。

歷史上,項羽放不下失敗的恥辱和愧疚,不過江東不回頭,帶著根本無法取勝的隊伍死守在烏江邊。

可以說,是對失敗的內疚和過往的懺悔讓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重要的是,他無法放下"霸王"的榮譽。

曾經是不可一世、戰無不勝的楚霸王,烏江邊他不願意放下過去的榮耀,只能是一步步丟了自己最愛的人,自己也被追隨而來的漢將逼迫殘害。

放不下昨天,只能背負著枷鎖前進,楚霸王放不下昨天的榮耀,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同樣有一句諺語:應展望將來,莫留戀過去。

一個人放不下過去,就如同背負著巨大的包袱前行,累是必然的,更重要的是會拖累你今天的步伐。

放不下過去的人,走不遠未來。

明星蔡少芬有著一個無法回顧的過去,自幼父母離異,跟隨哥哥和母親生活的她尚未來得及享受家庭的溫馨,就已經遭受創傷。母親還因此嗜賭,欠下了巨額賭債。

蔡少芬出道後拚命賺錢,為母親換上了賭債不說,自己日子過得也有滋有味。

有著絕對灰暗的過去的她,背負著家庭的創傷和重擔,2000年甚至一度與無法戒賭的母親斷絕關係。

但她從來沒覺著過去是負擔,如今,向陽而生的她早已成為了一個幸福的女人。

當然,她也從不滿足,也許是自幼環境對她的影響,出道之後的不斷努力,不但讓她還上了母親欠下的巨額賭債,更是在35歲的時候遇到了張晉,喜結連理恩愛白頭。

如果蔡少芬一味的沉淪在過去的悲痛中無法自拔,甚至自暴自棄認為自己無可挽救,怎麼會有今天的明星蔡少芬?怎麼會有幸福的家庭主婦蔡少芬?

她徹底的擺脫了過去的陰影,療愈自己,並主動掌握了生活的節奏。更是不被過往的榮耀所累,不斷努力,不斷上進,才成就而來今天的蔡少芬。

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中,唐澤雪穗和桐原亮司因為19年前的殺人事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糾纏於過去,並一步步毀掉了現在。

有人說不該忘記過去,因為是過去的你成就了現在的你,過去的痛成就了今天的惡。

可你是否想過,今天的你,能否成就明天的自己?今天的苦痛,能夠變成明天的幸福?

當一個人能夠很坦然的面對過去,不執著於輝煌的成就,不深陷在過去的痛苦,他必將坦然面對將來。

你真正要學會的,是從這些忘不掉的過去中尋找自己的影子。

你的輝煌成就也許是你汗水和淚水的結晶,你的苦痛也許是你愧疚和偏執的組成。

忘不掉過去,就沒法成就未來。

當你足以忘記它,足以和過去和平相處的時候,那些幸福時光、那些愧疚和遺憾的片段,終究都會找到傾瀉的出口。

過去再好,那也只是生命中一段值得回憶的時光。

未來再遠,那也是生命中最值得期待的人生目標。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說到:

放下,才能接納。

如果無時不刻把昨天掛在嘴邊,背負在身上,那隻能成為今天前進路上的障礙。

所以,放下過去,輕裝前進。

如同徐志摩說的那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

不要過過去的得失看的太重要,要明白,珍惜當下不負韶華。

總結

所謂狄德羅效應,即"愈得愈不足"的現象。

在生活中,你可能需要抵制狄德羅效應防止自己的慾望橫流最終吞噬了自己。

但在職場上,你完全可以利用狄德羅心理,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要想在職場上利用狄德羅心理提升自己,有如下三個方法:

1.堅信自己能夠得到更好的,以此鞭策自己不斷上進、不斷求索;

2.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相信成功都是一步步的積累起來的;

3.不管昨天有什麼成就,你都該活在當下、珍惜今天,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給今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話到嘴邊效應 的精彩文章:

《陳情令》:藍湛想表達對魏嬰的心意,兩次話到嘴邊,都憋了回去
孩子越來越坐不住?原因要在斯特普效應上找,3個方法提高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