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詹青雲的愛情故事讓蔡康永淚奔,也狠戳了那個在紐約生活兩年的我

詹青雲的愛情故事讓蔡康永淚奔,也狠戳了那個在紐約生活兩年的我

坦白講,看了這麼多期的《奇葩說》,只有昨天晚上那一場,讓我落淚了。

說來也巧,我曾在今年8月份寫過一篇名為《中國女孩沒有穿衣自由?在宇宙時尚中心留學的我有話要說....》,當時輿論的焦點是熱依扎,而昨天那期《奇葩說》,請來的女神嘉賓也是熱依扎。

在我看來,《奇葩說》這道辯題,不是在談論「愛情」,而是在講述成長道路的「放下」.而這一點,身為留學生的我們其實才更加感同身受。

本期辯題:

伴侶在大城市找到很好的工作,我要不要放下一切跟TA去?

以上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我沒有選擇放下

「在最好的年紀離開你」

在昨天的節目中,詹青雲出人意料地談及了自己留學時的感情故事。

原來,她在香港讀書時,有一個伴侶,後來,她選擇了去美國讀書,而對方沒有和她一起。

獨自去留學的詹青雲,一個人默默扛下了生活的辛苦——

在美國的學習壓力大,卻沒有時間為自己哭一場;

一個人學著修馬桶;一個人裝傢具;

甚至在路上被搶劫,心裡害怕得要命,但在和警察做筆錄的時候,她腦子想得還是怎麼和老闆請假.....

是的,這些曾以為自己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她都做到了。

但,當她從超市出來,走在秋天落葉漫天的波士頓時,她突然感到了遺憾:為什麼當初兩人要在最好的年紀,放棄與另一個人分享這些美好事物的機會?

也開始質疑:當初以為的要付出的「放下一切」的代價,真的有那麼沉重嗎?

詹青雲說完後,在場的嘉賓和選手,幾乎全都濕了眼眶。

蔡康永可能是其中「哭得最凶的一個」。在說到波士頓漫天落葉的時候,他就忍不住摘下了眼鏡。

蔡康永認為:放下的代價,其實並沒有那麼沉重,因為,我們以為的一切都是當時的一切而已。

世界比你想像的大得多,這只是你目前的一切,你還會有別的一切。

隨著話題的深入,漸漸地,這個辯題已經超越了愛情的範疇,成為了一個有關「該不該放下一切」的問題。

沒見過一切

又何談放下一切

其實,關於「該不該放下」的問題,在留學生身上也沒少聽過。

在我留學的過程中,朋友、家人、親戚,甚至我自己都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

出國前,我問自己:

「為了留學

我要不要放下國內的一切?」

出了國,身邊的人問我:

「為了留學

放下一切值得嗎?」

這個「一切」或許是很實際的東西——是一份不錯的工作offer,是國內保研的機會,是家人落到實處的關心和支持;

這個「一切」又或許是一些「形而上」的東西——是國內生活的熟悉感,是安全感,是曾習以為常的歸屬感。

回國之後,似乎很長時間沒有想起過這個問題了。然而,今天的《奇葩說》卻戳中了我這個「老留學生」的心。

在詹青雲眼裡,「放下一切」意味著從貴州走到哈佛,不斷轉學,不停地放下現在擁有的一切,不斷投入到新的環境中,讓新的環境重塑自己。

放下,其實不是成長的代價,而是成長的捷徑。

正如詹青雲所言「放下,就是成長本身」。

而被放下的「一切」,其實也是一個處於不斷變化過程中的存在。

一個人在放下之前,永遠覺得自己手上拿得是最好的,以為那就是一切。但是,隨著自己經歷的越來越多,得到的越來越多,回望過去,多半會發現:曾讓自己糾結的那些「一切」是微不足道的。

我在出國前,曾放下本科母校的保研名額,曾放下喜歡的公司的實習轉正機會。

我也見過,放棄國內穩定的、優渥的工作來留學的同學,也見過放下之前校友成就的專業,來到國外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

這些所謂的「放下」,該不該?

我相信我與我的朋友們當時一定都掙扎過。或許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但也許在今天有了。

現在,我作為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回望留學的這段經歷,我會肯定自己當初的「放下」。

畢竟,沒見過一切,又何談放下一切?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寫道:「從暴風雨逃出的你,不再是之前的你。」

留學讓我知道,世界很大,你之前所執著的」一切「,其實只是小小一塊。

我們還可以大步往前走,去看看這個世界沒看過的地方,去經歷一段你沒經歷過的人生,這是更重要的事情。

正如詹青雲所說的,人生就是把自己不斷置於新的環境,讓環境去重塑自己,推著自己往前走。

留學,就是我們留學生為了要更新自己所認識的一切,而多做的努力。

「放下」的背後是自信

誠然,想要放下,敢於放下,並不是動動嘴皮子就能做到的。

文章開頭我已經提到了,這不是我第一次以留學生的身份出現在這裡,在之前那篇穿衣自由的文章中,我也曾通過自己在紐約生活了兩年的經歷,跟大家聊了聊我眼中的「穿衣自由」。

非常巧合的是,今天要說的話題和上次這篇文章里,都有熱依扎的身影。

在節目中,支持放下一切的熱依扎也坦言,自己十年前根本不敢做出這樣放下的選擇。

而現在,因為自己具備了充分的能力,開始充滿信心,於是變得敢於放下。

願意做出「放下一切」的選擇,不是因為對方怎麼樣,而是因為相信自己去哪裡,都一定能做好。

詹青雲也說,自己小時候其實是一個標準的乖小孩,習慣了等待和忍耐。然後在留學期間,經歷過那麼多以後,才發現:自己一個人居然能做到這麼多意想不到的事。

這讓詹青雲意識到了自己身體里蘊藏的巨大力量,也讓她發現:沒有什麼東西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得來。她願意放下一切,是因為擁有相信自己還能贏回這一切的自信和實力。

本期《奇葩說》雖然講的是放下和錯過,其實在我看來也是一種選擇。

因為自己的實力和自信,讓放下沒有那麼難,而因此讓自己真正有了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束縛。

這其實是一個循環,如果願意放下,走出去去看更大的世界,閱歷會讓你變得自信,而這份自信會給你繼續放下自己現有的一些,走出自己舒適的區域。

就這樣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地走向更好的未來。

「放下」,源自內心深處的勇氣和自信,它不是成長的代價,而是成長本身。

「一切」,也不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隨著被放下,被擴充得更豐盈。

這是詹青雲一個階梯一個階梯走到哈佛的秘密,也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不斷成長的秘密。

最後,我想做為一個過來人說一句:

如果在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下,你正在為留學所要放棄的東西而猶豫,那麼,希望這篇文章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而如果你已經開始了留學之路,甚至是完成了學業,那麼你應該意識到曾經所做的「放下」的決定,背後是怎樣的勇氣、自信和遠見。

所以,請在今天,為自己感到驕傲。

為我們曾「放下熟悉」,選擇陌生而驕傲;為我們曾「放下安逸」,選擇前進而驕傲;為我們曾「放下唾手可得」,選擇披荊斬棘而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視界 的精彩文章:

瘋狂的中國式留學:一場6000億的中產家庭豪賭
她是北歐李子柒:隱居森林9年,活成了所有人都羨慕的仙女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