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你的長相,早已暴露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心理學:你的長相,早已暴露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斷,而且越容易形成強烈的單純判斷。——柴靜《看見》

人與人之間的相貌都是不同的,在大多時候,人總是喜歡用慣性思維來看待問題,而忽視世界上存在的特例。

每當對一件事情進行評價時,就會有人說:「一看你這個長相,我就知道你不是好人」、「大家都指責他,那肯定就是他做的」。

這時,總能想起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寫的那句話:「從來如此,便對嗎?

當然,主觀判斷的準確性雖然不高,但同樣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心理學領域中也存在對一個人外貌與品行相關的結論。

所謂面相,最早出於面相學(physiognomy)中,即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部特徵來論命。常言道:相由心生,就是說一個人的個性、心思與善惡,都能夠由他的面相看出。

面相學的發展

面相學這門學科由來久,據考證,面相學有三大起源:

古代經驗之談。包括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審美學。

古代巫醫之術。如:黃帝時代的《金篆玉函》,是山、醫、命、相、卜五術的起始。認為人體的經絡掌管著人體的健康,也顯示著人的命運,通過面相表現出來。

天干地支,三元氣運,陰陽五行。這個過程,是將其他推命法的原理融入相學之中。

面相學,在春秋時期,儒學大師荀子曾說過:「相人古者亦有也」,明朝劉伯溫在相術上有所發展。

相學是對人精神、氣息、外貌的重視,與中醫中的「望、聞、問、切」類似。精神氣色蘊含了人的一切行為活動和舉止神態,有明顯的預測性和超前性。

歷代相學名家中,有史可查者甚多,其中提出了完整的相學理論,以漢代許負最早。

許負本為一婦人,以善於相人而被漢高祖封為雌亭候,她著有的《五官雜論》、《聽聲相行》等作品流傳至今。

面相學中的面部特徵

除中國外,在十七世紀初,西方社會出現了比較系統的面相分析學科。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解剖學家加爾和斯柏茲姆在《神經系統的生理解剖學》正式提出了顱相說,是以人的面相或骨相特徵判斷人的行為善惡的學說。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凡面黑者,大都有為惡之傾向。」

加爾認為顱骨的外部特徵形狀與內部腦的結構有關,並且心理特徵與顱骨形狀上也存在著一定的關係。

他通過觀察人的心理與顱骨外形特徵,確定了27個功能區,後施普茨海姆修訂為35個。但這項理論,僅僅是主觀推斷,未能獲得實證研究支持。

二十世紀加拿大神經學家潘菲爾德用微弱的電刺激病人的顳葉,患者會回憶起以前的經歷,並包括詳細細節,說有記憶與顳葉有關。

現代人體生物學認為,人的性格特徵主要是由大腦中的高級意識中樞掌控,前額葉與顱骨形狀與性格沒有必然聯繫。

但是,大腦是一個動態的、複雜的機能系統,分為三個部分:

調節激活與維持覺醒狀態的機能系統

心理接受、加工、儲存系統

行為調節系統

人的各種行為和心理活動主要是這三個系統相互作用、協調所產生的結果,每個系統都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表面上看人的行為和面部特徵並無聯繫,其實不然。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讓互不認識的人兩兩一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對方的樣貌來評定這個人的品行。

結果顯示,大多數人都能夠通過面部特徵來對一個人的品行進行大致地判斷。

心理學家保羅·皮克曼在《心理學家的面相術》一書中提出:那些臉型較寬(左右顴骨的距離比眉毛到上嘴唇的距離相對要大)的人存在著明顯的暴力傾向,並且這類人體內激素濃度普遍更高。

相關研究顯示,罪犯的瞳距相對較小,兩眼之間的距離更加接近,相比之下普通人兩眼間距更開闊。

另外,罪犯的嘴巴更小一些,嘴角常常下揚,有清晰的人中線。

不過,性格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有關,儘管一個人的相貌與性格具有聯繫,但沒有絕對的評定標準。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心理學家的面相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參加朋友婚禮了
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早在出生那一刻就已經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