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做「遇事和稀泥」

有一種人性的惡,叫做「遇事和稀泥」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國館? ·?主播?| 依米

來源 |?國館(ID:guoguan5000)

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段子:

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有一個四字魔咒是永遠繞不開的。

只要有人對你說出這四個字,你就能中邪般地買票去最坑爹的景點、玩命爬上最艱險的山峰、吃下最難吃的餐館飯菜……

這四個字就是——「來都來了」。

笑過之後,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

假期旅遊的時候,路過一處名人故居,售票處和入口處都排滿了人。

閨蜜見狀,拉著我就想去湊熱鬧。

我心裡琢磨著,又不認識這名人,故居也都長得差不多,實在沒有去的必要。

但閨蜜一句話就駁倒了我:「來都來了,怎麼著也得進去看看啊。」

於是乎,我倆排隊半小時,參觀兩分鐘,還花了40塊買下一把摺扇。

雖然不算吃大虧,但確實不值得。

「來都來了」的魔力,讓許多中國人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

如果說「來都來了」頂多是浪費心情,那「還是孩子」絕對讓人頭疼。

不少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別人家的熊孩子跑到家裡來,又吵又鬧,看上什麼就想要什麼,所到之處皆是破壞痕迹。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礙於情面不好計較。

真想要理論,卻被一句「還是孩子」噎了回去。

無奈,咒語的殺傷力實在太強。

此話一出,意味著你不能動真格,否則便有心胸狹窄、不懂包容的嫌疑。

小時候,很多家庭每天都會給孩子訂玻璃瓶裝的牛奶。

村裡一個熊孩子搞惡作劇,把人家的牛奶倒了,往裡頭撒尿。

別人找上門理論,還沒開口,熊孩子的媽倒是先大嗓門了。

「這麼大個人了,好意思跟孩子計較兩瓶牛奶啊?」

一通嚷嚷引來幾個幫腔的大爺大媽,嫌他們吵鬧得難看,都勸那人算了。

熊孩子一看自己占理,還躲在他媽後面朝人吐口水。

那人氣得沒話講,把尿瓶子砸在熊孩子家門口後就走了。

類似的四字魔咒還有很多。

大過年的、多大點事、都是親戚、畢竟長輩、別太計較、給點面子、吃虧是福、習慣就好、開玩笑的、為了你好、婚都結了、娃都生了……

堪稱勸人寬容的N大定律。

表面上看,這是為了生活和諧的好心規勸。

可實際上,這是一種典型的和稀泥,一種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不釐清矛盾雙方的對與錯,只圖一時的風平浪靜。

這讓我想起一檔節目。

女孩的姐姐聯合工作人員把女孩騙到現場,並突然要求她與親生父母相認。

過去的20多年裡,親生父母和她就生活在同一個鎮子上,卻從來沒看過她一眼。

在她最需要親情的時候,是養父母給了她溫暖,他們才是真正的家人。

如今卻強迫女孩要大度,女孩十分抵觸這種「好意」。

主持人當即指責女孩心胸狹窄,不懂得體諒父母的難處。

甚至還放言,選擇不原諒,「你永遠不可能幸福。」

這真的是寬容大度嗎?

絕對不是!

什麼樣的人會用和稀泥的方式處理問題?

一位姑娘說,自己在小縣城裡工作,月薪兩千多。

買菜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太太經營著小攤,就買了6塊錢的菜。

付款時給了攤主50塊錢,卻只找回來4塊。

攤主堅稱沒找錯零,姑娘以為老太太記性差,沒想到卻被老人先告狀。

姑娘一氣之下報了警,證明了清白,也要回了錢。

但姑娘總覺得事有蹊蹺,便發朋友圈讓大家提高警惕。

底下卻有人回復:老太太年紀大了,小本生意不容易,40塊錢沒必要深究。

姑娘很無奈,「我怎麼覺得,老太太掙這40塊錢,比我掙這40塊錢容易的多。」

顯然,愛和稀泥的有兩種人。

一種是事件的利益方,侵佔了對方的利益,卻試圖用「人情」來強迫別人吃虧,還妄圖美化這種權力的碾壓。

「我一個老太太,還能坑你一個小姑娘的錢嗎?」

但事實證明這就是有可能。

另一種是事件的旁觀者,事不關己,不痛不癢,還能落個「公道」的美名。

他們天然地以為老幼皆弱,一腳就踏上了道德高地,只看片面就開始評判別人。

如果吃虧的是他們,恐怕跳腳跳得比誰都快。

但無論是哪一種人,其本質都是無恥的。

鄰居阿姨就曾遇上過這樣的糟心事。

幾年前,她的親戚迫於家裡的經濟壓力,從農村來城市裡打工。

阿姨可憐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想著能幫一把是一把,就讓他們住進自己的房子,只收七成的租金。

當然,親兄弟明算賬,他們之間也簽了租房合同。

但請神容易送神難。

合同到期後,親戚卻死賴著不肯走。

「爹媽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再說了,你這房子租給誰不是租,租給親戚不比外人強?」

阿姨雖不願意,但他們一句「畢竟親戚」,已然佔了輿論上風。

沒想到,房子即將拆遷時,這群親戚終於露出真面目。

「替你看了這麼多年房子,這拆遷款起碼得有我們家一半吧!」

鄰居阿姨這下怒了,也不管什麼親戚情分,直接告上法庭。

中國式和稀泥並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相反,它將「標準」模糊化,導致對「底線」的試探變得更加頻繁。

當忍讓被誤讀為默許,對方只會得寸進尺,直到寬容的炸彈徹底爆發。

孔子曾提倡中庸之道,要人們奉行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但有些人竟然拿古人的智慧,來給自己和稀泥的行為洗白。

大爺勸慰被家暴的堂嫂時,就是這樣引經據典的。

還聲稱「有幾個男人不打老婆的?沒必要如此哭鬧上吊。

婚都結了,孩子也生了,得為家庭考慮。

你忍一時,他退一步,這樣才能風平浪靜、海闊天空嘛!」

最後就是雙方各打五十大板,按頭認錯,他便心滿意足,還以為自己治家有方。

殊不知,「中庸」並非黑白不分,而是「無過無不及」,用恰到好處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味和稀泥的行為,反而是孔子最痛恨的「鄉愿」。

「鄉愿,德之賊也。」

看似是忠厚老實的「老好人」,實際上不分是非,偽善欺世,沒有一點道德原則。

要是遇上比他更卑鄙的,恐怕跑得比誰都快。

中國式和稀泥,跟善良公正掛不上鉤,只是無恥的和事佬罷了。

魯迅去世前,曾留給兒子這樣一句遺言:

「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郭德綱也在一段採訪中說道:

「其實我挺厭惡那種,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

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話雖糙,理不糙。

不分黑白的和稀泥,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

與其吃虧不討好,還不如尊重自己的感受。

在對方試圖理直氣壯地強迫你讓步時,不必假裝大方。

亮明自己的邊界,表達自己的喜惡。

即便對方因此翻臉,你也不過是從社交圈裡刪除了一個不知好歹的和事佬。

有限的寬容和大度,就留給值得的人吧。

- END -

有書君說

CCTV特邀英語講師賈晨飛

用美劇帶你輕鬆掌握科學的英語學習法

原價299元,限時特價僅需2.99元

7節英語課程 包郵實體課程禮盒 專屬社群服務

現在報名還可參與抽獎,贏取IPad Mini大禮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立即報名

作者

國館,最中國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鍊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公眾號:國館(ID:guoguan5000)。有書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作者。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關係再好,也不要透露自己這3個秘密
這3種忙千萬不能幫,幫了容易招災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