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從「網路迷因」角度看國漫和日漫發展趨向及啟示

從「網路迷因」角度看國漫和日漫發展趨向及啟示

網路迷因的概念

網路迷因(meme)指的是某個事物迅速在互聯網上獲得大量宣傳和傳播的現象。舉個例子,有一隻貓咪做出了一個很可愛的動作,被人拍了下來並傳播到了網路上,結果這張照片獲得了大量點贊和轉發,在網路上爆紅,有人將這張圖做成表情包,有人二次創作做成擺件,還有人針對這隻貓的品種做出討論,沒多久這張圖就變得人盡皆知,這就是網路迷因出現的過程。

網路迷因換到網路語中也可以說成叫「梗」,網路迷因可以是一張圖、一句話、一段語音、一個視頻等等,各種傳播載體都可以成為網路迷因。任何事件都可能成為網路迷因,但又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什麼會成為網路迷因,這就像妄圖拿數據研究讀者喜好的作者一樣,寫出來的東西雖然是各種爆梗元素的集合,但大概率還是會暴死。網路迷因具有不可預見性,但它對一部作品卻有極大的正負向作用,動漫作品也是如此。

網路迷因和動漫的聯繫

在傳播學的理論中,大眾傳播(通過電視、廣播等傳播工具向社會大眾傳送信息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網路迷因也是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進入了大眾的印象中,並且引發反饋及二次傳播。動漫的一張搞笑截圖就有可能成為網路迷因,在大眾傳播的過程中不斷發酵而帶動原本作品的熱度,這也就是迷因的正向激勵作用,而一條負面評價的視頻一旦成為網路迷因,對於作品的打擊就是毀滅性的了。

舉幾個近些年成為網路迷因的例子,《刀劍神域》中桐人的「星爆氣流斬」被人做成惡搞素材,JOJO系列片尾的to be continued經常被人加在視頻尾部,海綿寶寶的經典台詞「為什麼不問問神奇海螺呢?」經常出現在對話中,《一拳超人》的那句「禿了,也變強了」同樣是網友惡搞的對象。

在圖片、視頻、文字這三種傳播載體上,圖片相對於其他形式來說,更容易成為網路迷因,因為圖片相對文字來說,傳播效果較好,相對於視頻來說傳播成本低,傳播渠道廣,同時也便於二次創作,因此圖片也是動漫網路迷因的集中產出形式。其實對於日本動漫和國產動漫來說,這兩者的受眾並不是完全重合的,年齡、社會屬性皆有不同點,作品本身的製作手法和傳播途徑也是不一樣的,網路迷因對於日漫和國漫又有什麼不同的影響呢?

對國漫的影響

我們先說一個今年最典型的網路迷因「雨女無瓜」,但這個其實不是國漫內容,而是來自於國產童年奇幻劇《巴啦啦小魔仙》,其中的角色遊樂王子的台詞。有人將劇情中這個角色出場的一些片段剪輯出來,上傳到視頻平台,結果因為這個角色的塑料普通話太過洗腦,視頻一下子火了起來,視頻播放量破千萬,被截成表情包圖片後引發二度傳播,追根溯源的人不在少數,而該角色的演員也因此粉絲數量暴漲60多萬。

一部作品傳播的三個周期大致上分為播出前、播出時、播出一段時間後,播出前在無人了解這部作品的時候,是很難出來熱門梗的,只能靠公司宣發進行線上線下推廣,播出時也就是這部作品最熱門的一段時間了,由於觀眾爆髮式湧入,有趣的點被放大的可能性最大的就是這個時期了,例如今年的國漫《通靈妃》,一首鄉村搖滾的片頭曲成了本作最大的討論點,該作也因此上了各大熱搜,對作品的人氣帶來了正反饋。

播出後的第三段傳播區間的時間弧相對來說較長,可能一部作品你小時候看過,隔了20年的時間發酵,網路迷因才開始傳播,例如魔幻劇小魔仙里的「雨女無瓜」,又如《藍貓淘氣三千問》為藍貓配音的葛平老師那句「對了 我就是超威藍貓」等等。沒有長大的這個過程以及網路發展的過程,「雨女無瓜」不會被人挖出來,沒有葛平老師被做成鬼畜視頻帶來熱度,也不會有超威藍貓的經典台詞出現在熱門表情包中。

上面說的這兩個迷因都火出了圈外,而只在圈內有熱度的迷因其實要更多一些,伍六七的一首配樂《阿珍愛上了阿強》去年成了網路迷因,其實這首歌也不是很好聽,只是恰如其分的音樂配上恰如其分的場景就有了化學反應,一度在粉絲之中傳播度非常高,通過人際傳播的模式也帶火了這部動漫。

國內作品中被網路迷因影響程度最大的就要數《全職高手》了,本來2011年出版的全職只是一部普通的網文小說,這部作品在完結的數年時間內沒有任何官方續作推出,但卻維持了長弧熱度,這多虧於粉絲們的二次創作,使這部作品產生了數以百計的梗,才使這部作品在多年後有機會被多種形式改編,成為了現象級作品。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迷因對國漫的影響最大體現在迷因產生後引髮網友追根溯源,從而提高作品或創作者的人氣,也就是作品產生-時間沉澱-迷因產生-反饋到作品本身這個過程。

對日漫的影響

迷因圖片產出數最多的形式就是表情包,對於平時用來聊天的二次元表情,本身就是一種傳播的過程,其實我們可以注意到這樣一件事,畫質越差,圖片越小、水印覆蓋越多的表情,越有可能成為一個熱門迷因,因為這個表情經過了無數次傳播才會這樣傷痕纍纍,這就是「傳播的痕迹」。

表情包的傳播往往很莫名其妙,沒有人能預料到一個表情到底會不會火,在香風智乃的圖片加上個「超凶」字眼成了網路迷因,給公主連接里角色的腦袋換到其他圖片上面也可能成網路迷因,正所謂十年無人問,一朝天下知,網路迷因是無法被計算出來的,但這種表情包式迷因傳播對作品的激勵作用並不算好,你或許會去因此了解這個角色是誰,但很少有人會專門因為某個表情去看原作。

這一點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日漫表情包很容易火「出圈」,你可能見到一個人用的表情和頭像非常「二次元」,但他本人是並不看動畫的,一個不喜歡動畫的人自然不會去因為一個卡通表情去追作品。那你可能就要有疑問了,日漫和國漫不都是動漫,從轉化成表情包這個方面上看又有什麼區別呢?

差異性思考與啟示

我個人認為國漫的形象不夠標籤化,而且在設定上普遍不夠大膽,日漫里可能有幾個角色就有幾種發色,但不少國漫中的角色大家就都是純黑髮,臉盲路人粉甚至要花很長時間去,而日漫創作者則善於通過頭髮、裝飾等完善出一個角色的設定,給角色打上差異化的標籤,差異化決定了一個人第一眼看一件事物的新鮮感,這在傳播過程中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那麼對於作品沒有什麼激勵作用,國漫元素有沒有變成表情包又有什麼意義呢?其實意義是有的,即便對作品激勵效益小,但對角色的正向激勵是大的,動漫帶來的收益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周邊的販售收入,而周邊對應的便是角色了,你可能沒看過某部動漫,不知道某個角色的名字,但這並不會妨礙你喜歡某個角色的形象,周邊販售對應的群體雖然是核心粉絲,但散戶路人粉的購買力也是難以忽視的。

這個過程就是作品產生-迷因產生-間接收益反饋,因此主人物設定在動畫中是極為重要的,不僅要考慮將漫畫角色修改到適合動畫化的程度,還要考慮到二次創作的層面,簡單來說就是角色看上去就要有「梗」,你一個路人臉黑髮男配上搞笑台詞,總沒有傑尼龜配上「憨憨」更適合用來聊天。

網路迷因出現了,如何利用它進行營銷呢?這其實是宣傳部門應該去學習和掌握的,迷因是免費的推廣,你可以這樣去理解。假如日漫中出現了一些有趣的梗讓網友們爭相轉發,版權公司是絕對不會作壁上觀的,而是參與其中,在社交網站開話題、舉辦模仿大賽、甚至是所謂的「官方玩梗」,這都是經常見到的,這樣產生的宣傳效應就像騎在火箭上一樣,用最低廉的價格,賺最高的流量。

我認為網路迷因只要出現,就算是負面的也不是沒意義的,只要順著迷因的發展方向去反向營銷照樣是行得通的。「黃子韜表情包」和「大碗寬面」都是破罐破摔式公關,最後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管是動漫還是其他題材的作品,你給觀眾看他想要的,觀眾就會給你你想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動漫 的精彩文章:

神奇寶貝小智為騎神獸選擇跳崖,洛奇亞只和小智一個人說話!
「我喜歡你,但我要和她約會」動漫渣男的五個特徵,你一個也別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