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2019,中國付費自習室的元年

2019,中國付費自習室的元年

每天一條獨家原創視頻

2019年,

被稱作中國的付費自習室元年。

短短一年裡,

上海、北京已經開業超過80家,

瀋陽、西安、成都也有60家。

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不要睡"讀書室

和韓劇、日劇里去自習室刷夜的學生不同,

中國的付費自習室,

九成消費者是已經工作的白領。

一條鎖定上海陸家嘴商圈的一家自習室,

拍攝了48小時,

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

經濟下行,AI浪潮迅猛,

許多人擔心自己中年失業,

學習者中女性佔7成,

高知、高薪群體更注重提升自己。

以自習室為切口,

我們看到了一幅當代都市人群像:

生活原來不易,

只好終身學習。

撰文閆坤沐

上海眾學空間沉浸式自習室中的"小黑屋"

半個月前,一條在上海最繁華的陸家嘴商圈,找到一家付費自習室。在這裡,會員花費每小時12元或者每天60元左右的價格,就能擁有一個一平米見方的書桌。

來自習室的大多數是已經工作的白領,因此自習室也開在寫字樓里,方便會員下班以後隨時來學習。

學習空間分為兩種,一種是陽光房,比較接近我們對圖書館式空間的想像。從位於頂層25樓的巨大落地窗望出去,可以俯瞰整個陸家嘴。

另一種是小黑屋,完全避光,每個人只能點亮自己桌前的一盞燈。

"小黑屋"中專註學習的人們

為了追求極致安靜,小黑屋裡不允許用電腦打字,手機也最好靜音。至於吃東西、聊天更是禁止,連戴著耳機都會被提醒,注意有沒有漏音。

"小黑屋"公約

為了讓會員盡量專註,這家自習室做了很多細節設計:

公共休息區的大電視循環播放著各類考試的倒計時;每周都會公布會員的凈學習時長排行榜;會員可以在前台用手機抵押換一個番茄時鐘。

這裡還提供印表機、充電線、草稿紙、文具、茶包,甚至連女孩子用的頭繩和衛生巾都有,全部免費借用,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因為一個小小的不順心,就待不住回家了。

月度學習時長排行榜

開業一年多來,這裡的會員已經接近10000人。成年人學習起來要保持專心很費勁,因此一到周末,幫助大家保持「禁閉」狀態的小黑屋就一座難求。一條採訪了其中20多位付費上自習的成年人,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部分採訪對象肖像

從左到右依次為:蔡承龍、小妍、楊奧、胡安、郭萍

同一座城市,不同的危機感

29歲的林曉娜(化名),公司做在線教育,在互聯網的風口上拿過投資。今年她眼看著廁所的紙從厚實的三層變成半透明的兩層,輕輕一戳就破,年會場地也由五星級酒店撤回到樓下湘菜館,「傻子都該看出來情況不對了」。於是她開始學雅思,盤算著明年一旦遭遇裁員,就用賠償金加上存款,去英國讀個一年制的研究生,暫時避避風頭。

34歲的自媒體從業者毛毛同樣在2019年感受到冬天的寒意:「流量真的是越來越貴了,增長變得越來越困難。」前幾年每到年末,同事們討論的是來年KPI如何翻倍,但今年,大家說,「要從增長式思維轉變成精細化運營思維」。

自習室落地窗外,繁華的陸家嘴

27歲的蔡承龍出生於徐州的一個縣城,初高中才摸到電腦,他明顯感覺到自己在視野、談吐這些軟實力上和來自大城市的同事有差距:「我感覺不是因為我多麼想上進,是因為他們影響了我,不然的話就落後了。」

在金融、財務相關行業,邊工作邊考證是常態。尤其是財務,工作內容瑣碎,門檻不高,安全感低,「現在AI是比較發達的」,對28歲的楊奧來說,學習就是在和科技發展賽跑,目標是要在徹底被取代之前,坐上管理崗。

小妍是電視台主持人,工作幾年後,陷入「能繼續做下去但又發展緩慢的瓶頸期」。而這背後更大的危機是,主持人這個職業已經肉眼可見地走向衰落:因為綜藝真人秀和短視頻平台的衝擊,連省級衛視的著名主持人們都紛紛做起了淘寶主播。

對於23歲的胡安來說,職場本身就是難以適應的噩夢。大學畢業後她只工作了兩個月,就決定炒了老闆,來到自習室全職考研:「90後沒有辦法,自己對領導不滿意,能力又不行。」她的目標是考上哲學系研究生,畢業以後當個大學老師:「也算是一種對社會的逃避。」

"陽光房"中獨自學習中的李琛

25歲的李琛是海歸碩士,畢業兩年,目前是一家保險公司的管理培訓生。相比於胡安,她在職場如魚得水,說話語速飛快滔滔不絕,那是每天不停和各種人對接工作鍛鍊出來的。

可她每月看著自己的工資單,再對比房價,心知肚明,靠自己無論如何無法在上海買房安家。父母在老家當地過著不錯的生活,能給她提供一些支持,但這也讓她困惑:「你花他們那麼一大筆錢,但是在上海過得還是特別普通的一個生活,這樣真的值不值得?」

29歲的茴香早已經接受自己就是個普通人,她正過著李琛想像中覺得無力承擔的那種生活:孩子剛滿一歲,夫妻倆拼盡全力在閔行區邊緣買了個小房子。每天早上六點半出門上班,先坐公交車,再換兩趟地鐵,才能到達陸家嘴的環球金融中心,那是上海最矚目的幾棟寫字樓之一。懷孕期間,早高峰的公交車上讓座的人並不多,「車上很晃的狀態,就比較辛苦」,講起這些,她盡量笑著輕描淡寫。

茴香工作的環球金融中心是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到了周末,她還得經歷一樣的往返路程到自習室學習考證:「我和我老公收入都非常低,各種貸款,各種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需要消費的地方」,她期待著以後能漲點工資,給寶寶更好的生活。

來自習室學習的並不都是外地人,25歲的上海人黃榮靚只要周末不加班,都來這裡報到,考註冊會計師(CPA)。總有人和他說上海人排外,他對此並不贊同,「這裡其實是不鼓勵你混吃等死,你有本事就留,你覺得適應不了這個節奏,就換一個節奏,並不是說不好,對吧?」滬漂如果不想努力,還有回家鄉這條退路,可上海人反而退無可退。

學習者中女性佔七成,男性只有三成

37歲的李曄算得上成功人士,從鑲著金邊的「四大」(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簡稱)出來後,成為投資人。為了備考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的MBA,他也成為自習室的一員。

讓李曄想不通的是,他所在的空間經常是七八個女生中間點綴一兩個男生:「有一天晚上我周圍坐了10個人,竟然全部都是女生,我是唯一的男性。」這種自習室里的性別比例差異,在職場上卻並不明顯:「難道是男生不願意學習嗎?」李曄和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但並沒有得出結論。

李曄的觀察和自習室的會員數量是吻合的。這家自習室的四家分店一共累計有近萬名會員,其中女性佔了將近七成。

李琛能回答李曄的疑問:職場女孩身上的危機感,是以30歲為節點倒推出來的。她發現職場上那些30多歲有家庭和孩子的前輩,總是面臨一個兩難的困境:明天孩子幼兒園要辦親子活動,可是單位的報表還沒做完,你到底選哪個?把她們的糾結看在眼裡,她心有戚戚,開始盤算自己還能有幾年心無旁騖專心學習的日子可過。

公司活動中的李琛

30歲的從含霖未婚未育,她對自己的命運看得也很清醒:「女孩子過早的就會被判定為以後要去結婚生孩子,限制她的職業發展,所以她反倒需要更加努力學習,想辦法比職場中同樣的男生跑得更快,這樣子她才可能在被選擇的時候拿到一點點的主動權。」

40歲的郝女士家裡有兩個孩子,兒子14歲,女兒12歲。在公司里,她是財務,同時要兼任行政、人事,「我覺得現在社會對一個人來說給的角色太多了,最煩最累的就是上完一天的班,回家再看到小朋友作業還沒有寫完就很來火。」

男性和女性都上班,但女性永遠被要求對家庭承擔起更多。最新的一個統計數據是,中國男性做家務時間全球倒數第四,每天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時間平均為17分鐘,而中國女性平均是53分鐘,同時中國女性就業率全球第一。

數據來源:《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

每到周末,郝女士帶著女兒來自習室做作業,兒子被單獨留在家,「眼不見為凈」。把女兒送進小黑屋,自己就能獲得三個小時的獨處時間,「對我來說是很寶貴的」。

不試一下,你不知道自己能努力到什麼程度

學習對已經工作的成年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7歲的張曦桐在半導體行業做銷售,客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手機廠商,一旦忙起來,不止996,而是要007。繁重的工作讓人浮躁,好不容易擠出時間看書時,看到後半段已經忘了前半段在說什麼了。

蔡承龍和楊奧都住在共享公寓,只擁有一間卧室。如果在家學習,不一會兒就想點外賣,或者躺下休息,難以專註。

李曄房子買在嘉定,通勤單程就要兩個小時。為了方便學習,他特意在陸家嘴附近租了公寓。每天下班後,他要在自習室至少發獃一個小時,九點左右才能從工作模式切換到學習模式,這時候最怕的是有電話進來:「等到你把那個工作處理完,哪怕就半個小時,再回來的時候,要再進入狀態又需要一點時間。」

讓他慶幸的是,每當他學不下去,身邊總有更優秀、更自律的人能鼓勵他:「德勤的一個manager,我的前同事,每天早上5點起來,堅持了快一年的時間,剛剛高分通過了司法考試。」

在自習室窗邊看書的男性

黃榮靚家距離自習室單程就要一個小時,但他只要周末不加班,都來自習室報到:「在家,這個時間就完全廢了。」路上的時間也不能浪費:「一小時剛好夠我百詞斬複習一下,如果百詞斬讀完了可以微信讀書,微信讀書讀完了可以薄荷閱讀。」

胡安儘管嘴上說著自己是不靠譜的90後,但卻每周都在自習室的會員學習時長排行榜上。這裡每天早上8點開門,晚上11點關門,比圖書館彈性大得多。成為熟客後,胡安被允許待到凌晨一點再離開,自己替店員關門。

可是胡安並不是待的時間最長的。在剛過去的一周,冠軍的學習凈時間為5955分鐘,這意味著一周7天,每天坐在書桌前超過14個小時。

茴香學習的背影

茴香正在考的證書叫ACCA,國際註冊會計師,比更主流的CPA考試難度略低:「考試這件事也要看自己的實力,我是學渣型的,挑一個自己能夠攻克的考。」這個考試有13門,每3個月考一門,考試過程貫穿了她整個孕期和哺乳期。

懷孕九個月的時候去參加考試,茴香滿心以為自己會是全場的焦點,但去了才發現,所有人都低頭專註於自己眼前的試卷,並沒有人會特意多看她一眼。考試最考驗的並不是她的大腦,而是她的膀胱,由於受到胎兒的壓迫,她頻繁想上廁所,但考試全程要四個小時,「這個還挺尷尬的」。

生完六個月,她又開始備考,八個月就給孩子斷了母乳。最近一次考試,她為了方便租住在考場附近,三天沒回家,對嗷嗷待哺的孩子的愧疚感比考試的壓力更折磨她。

努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真相

學習是一件孤獨的事。在自習室,我們也見到了一些人崩潰的時刻。

脫產考研的柳鑫(化名)經常蟬聯學習時長排行榜的冠軍,我們很想採訪她,但幾次溝通都被她拒絕。當時距離考研還剩下13天,她正面臨心理波動期。有一天,她站在自習室的陽台上吹風,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有時候真想跳下去。

和應屆生不同,脫產考研意味著沒有退路。如果考不上,職業履歷也斷了,回到職場幾乎等於重頭開始。胡安用開玩笑的語氣在下面留言安慰她:下面一層有平台,你跳也跳不下去。

蔡承龍前不久也經歷過一次低谷,他為一項考試準備了幾個月,但考完就知道自己肯定過不了:「把所有的機會成本都投到這上面,然後發現並沒有成功,整個人還是比較難受的。」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正值年底,工作撲面而來,並沒有留給他太多時間沉溺於這種痛苦。

28歲的周明鋒(化名)要求我們在採訪中一定不要用他的真名,因為他正在考研這件事,沒敢讓老闆和同事知道。年底是金融行業裁員高峰期,一旦老闆知道,一定會認為他心已經不在工作上,優先選擇開了他。

他算了一筆賬:以他們公司的年終獎水平,差不多能抵消他的N 1賠償金:「如果被裁,就相當於用本該發給你的獎金打發你走了。」可現在正是他最需要這份工作的時候:如果考上了,他需要攢學費,如果沒考上,他就更要回到工作中,假裝沒有做過這場夢。

茴香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並沒有為她換來命運的優待。她的房子買在2017年,現在再回頭看,屬於「高點上車」,朋友比她晚買了一年多,通勤時間就比她縮短了將近一個小時。有時候一個人再怎麼努力,敵不過在合適的時機和地段買對一套房子。

在自習室的其他人眼裡,從含霖是個絕對的大神:她研究生畢業於復旦大學,又接連考過了司法考試、註冊會計師(CPA)和特許金融分析師(CFA)三級,其中前兩者的通過率不超過15%,後者是全英文考試。

她的努力在只希望找個安穩工作的胡安看來,不可理解:「我一直以為復旦交大的人畢了業應該可以一帆風順,但是我發現他們更焦慮。」

從含霖自己知道,學習曾經是她的解藥。中考的時候,她差一點考不上高中要去讀中專,家人想辦法讓她在偏遠的地方上了末流高中,後來她考上一般211,又考上復旦的研究生,每一步在上一個台階。

但是去年,這個解藥在一定程度上失效了。那時候她裸辭了上一份律師的工作,想進更好的律所。前三個月,她很享受,就像給自己放了個難得的大假。10月開始投簡歷,投了三個月,50多封,幾乎沒有什麼迴音。回頭看看這些年,她為了考證幾乎沒有什麼社交,而對比身邊的同齡人,那些自媒體創業的、做微商的,「都比靠學習變現賺錢來得快」。

「學習不一定有用」、「努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在採訪過程中,她不斷重複這樣的觀點。

學習這種事,就怕萬一,萬一有用呢?

學習、努力,一定有用嗎?我們對每個採訪對象都拋出了這個問題,讓人意外的是,得到的回答幾乎全是否定的。從表現看起來,付費上自習的成年人們,認知和行動是矛盾的:明知學習不一定有用,卻依然要為此投入這麼大精力。

圖片僅為示意,圖文無關

面對我的疑問,周明鋒(化名)說,學習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場賭局:「學習確實不一定有用,可是你說我沒背景沒資源,我還能做什麼?這種事兒就怕個萬一,萬一有用呢?」

郭萍是學習習慣的直接受益者。初來上海時,只有16歲,還不會用電腦。朋友建議她學打字,她並不理解有什麼用,但當靠這項技能獲得第一份工作之後,她開始轉變想法。此後的10年里,郭萍通過自考拿到本科學位,又考了高級採購經理崗位證書,目前在一家能源公司做採購工程師。

對李琛來說,學習是她對抗泯然眾人的虛無感的一種方式。她本科拿過國家獎學金,留學時讀的商學院全球排名前50,她曾經以為自己會是電視劇里那種走路帶風、金光閃閃的人,但工作後發現,乾的還是最基礎的工作。儘管考CFA並不會對她的工作有直接幫助,她還是交了將近1000美元的報名費:「持續地去保持一個學習的狀態的話,會告訴你,你曾經還有那樣的路,想要去走,還有那樣的人,你想去成為。」

學習者的筆記

在短暫的自我否定之後,從含霖也選擇了和自己和解:「我也知道自己確實也是有一些問題的,包括我不是法學的本科生,我英語確實不太好,包括我以前服務的都是一些內資客戶……」

在她不執著於一定要進入頂級律所之後,她發現曾經學過的東西還是帶給了她底氣:「這麼多年考試通過,有這麼多的新的知識附加,就覺得不管怎麼樣,總能找到一份工作,可能現階段我就是沒有辦法做律師的,找一份其他的工作好好做,三四年之後從頭再來也是可以的。」目前,她正在自習室準備美國加州的司法考試:「補充一下自己沒有出國留學的經歷。」

茴香和老公相親認識,老公的工作是項目制,忙起來經常出差,沒有靜下來學習的條件,常常羨慕她能在業餘時間充實自己,因此十分支持她。更難得是,公婆從老家來到上海,全職幫她帶孩子,讓她得以放心去工作和學習。

茴香和寶寶

她是個樂觀的人,講自己吃過的苦時總是笑著,但每當提及家人的理解和付出,都忍不住哽咽:「他們可能睡覺都睡不好,然後自己都沒有吃飯的時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吃苦的機會」,茴香很清楚,是全家人的犧牲換來了她提升自己的空間,她只有更加珍惜:

「有一次我早上7點的時候到了浦東圖書館,其實位置非常多非常大,但是你就看到人源源不斷在往裡走,然後大家都在非常努力看書,在學習自己的東西,我覺得這種氛圍非常好,我甚至有一絲非常驕傲的感覺,我在一個朝氣蓬勃的上海。」

浦東圖書館中學習的人們

劉康燦接受一條採訪

劉康燦是上海眾學空間沉浸式自習室的創始人,目前擁有四家門店,選址集中在陸家嘴、徐家匯這樣的商圈,但自習室並不是一個客單價高、盈利能力強的生意,受限於上海高昂的租金,只能挑其中相對老舊的寫字樓。

開店之前,劉康燦做過一些背景調查,發現付費自習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經在日本、韓國興起。在像東京這樣的大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小,房屋多是木質結構,隔音能力差,學生們放學後都會相約去「讀書室」寫作業,而在台灣,這種形式被叫做「K書」。

發展到內地之後,付費自習室的業態出現了一些變化。比起給學生寫作業的地方,它更像是共享經濟的衍生物:從共享公寓到共享辦公,再到共享書桌。背後是大城市漂著的白領一族逼仄的居住環境和強烈的自我提升需求之間的矛盾。

劉康燦的第一家店開在去年8月,當時自習室在上海還是新興的生意,一年以後的2019年夏天至今,則呈現井噴的發展態勢,平均每個月都會新開10家左右。

與上海類似,一條採訪了瀋陽、西安、太原、石家莊的多家自習室,發現開業爆發期都集中在今年年中。

南京一家付費自習室的公共休息區

這一方面和旺盛的需求有關。法考、國家公務員等考試時間都集中在下半年。另一方面,開一家自習室需要的啟動成本低,理論上來說只要租一個空間、置辦一些桌椅板凳就能開業,因此一個城市只要開了一家,就往往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有諸多後來者,瀋陽目前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的自習室已經超過了100家。

和上海的金融從業者扎堆不同,西安的「趁早」自習室創始人斯允說,她的客人佔據比例最大的是考研人群,很多人在工作四五年以後,遇到職業瓶頸,選擇通過考試重新再來:「一個姐姐,辭職考研今年已經是二戰了,眼看著她瘦了十幾斤。」這樣的情況在太原、石家莊也都普遍存在。

西安「趁早」自習室 攝影 Syun.Wu 模特 Xying.Hu

事實上,斯允本人就是自習室的典型受眾。她是90後海歸,畢業後在上海工作、生活過一段時間,但高昂的房價和生活壓力讓她最終決定回到西安。可是在西安,她找了很長時間工作,發現難以遇到合適的:「西安的就業環境比一線城市要單一一些,有些太小的公司也不願意去。」

在創業之前,斯允原本是打算考博,為自己尋找學習的地方的時候想到,西安還沒有成熟的自習室,索性自己開了一家。和上海相比,西安的自習室價格要便宜一半,團購一天大約在30元左右。

石家莊「孤獨的」自習室開在市中心最繁華的萬象城,地鐵出站後3分鐘可以到達,24小時營業,如果辦卡,平均每天的費用可以低到20元以下,相當於一杯奶茶的錢。創始人常清告訴我們,雖然他才開店不到3個月,但已經見過有同行在歇業轉讓。

為了增加用戶粘性,劉康燦和店員們會盡量和會員交朋友,了解他們的境遇,也會為參加同一個考試的會員拉群,讓他們彼此認識。

隨著會員數量的增加,有人在自習室交到朋友,甚至有人變成情侶,這是劉康燦開店前沒想到的,但他非常理解:「學習就像一個人走夜路,會非常害怕,不知道光明在什麼時候會出現,這個時候哪怕你身邊有任何一個人在陪伴著你,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有這種內心溫暖的力量,會給你很大的一個幫助的。」

學習者們的心愿牆

結束採訪時,自習室牆上的倒計時顯示,距離考研還有13天,這是2019年最後一個大考。在自習室明顯能感覺到緊張的氛圍在蔓延。公共空間雖然不斷有人進進出出,但幾乎沒有人交談,哪怕午飯晚飯時間,也都是盯著自己的手機屏幕看課件,和窗外的車水馬龍形成鮮明的對比。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試如期進行。今年考研的報名人數341萬,比去年增加了51萬,創下歷史新高。而類似的火爆情形,也出現在公務員考試中。

考研過後,我們再次來到自習室,電視屏幕已經換上了新的考試倒計時。

祝福每一個在此奮戰的人,都能擁有理想的人生。

鳴謝:眾學空間沉浸式自習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條 的精彩文章:

一本書,2個月,售出6000萬元,因為它叫「中國」
今年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火爆單品,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