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姜皓天:從中國經濟趨勢看獨角獸成長邏輯

姜皓天:從中國經濟趨勢看獨角獸成長邏輯

剛剛結束的2019陸家嘴年會上,至臨資本創始人、CEO姜皓天發表了題為《從中國經濟趨勢看獨角獸成長邏輯》的主題演講,從一個PE投資老兵的角度分享了他對互聯網行業的投資經驗和未來發展的展望。

以下為姜皓天的演講內容。

至臨資本創始人、CEO姜皓天在2019陸家嘴年會

這個題目其實很大,尤其是中國經濟形勢,我不是經濟學家,沒有能力在太宏觀的角度上講中國,但是我作為一個行業的老兵,應該是國內第一波做PE投資的人,已經二十多年了,結合這個行業來看,我對過去和未來的發展邏輯和機會做一個分享。

中國的獨角獸幾乎全部來自於新經濟,以TMT為代表,TMT和互聯網這個詞基本上可以劃等號,我們從廣義的TMT或廣義的互聯網這個角度,來探討一下。首先,看今天中國的獨角獸是怎麼分布的:有兩個行業規模很大,中美之間的差異也小,分別是金融和互聯網。中國的金融企業幾乎都是國有的,是靠政策和牌照壟斷貢獻出來的市值,宇宙最大的企業中國工商銀行,市值接近兩萬億人民幣。但是互聯網這個行業,有幾個特點:第一,時間並不長,互聯網在中國從無到有隻有二十年的時間,居然能夠發展到這麼大,這其實是很值得深思的。

中國很多的獨角獸企業都來自於互聯網行業,分布大概呈現一個金字塔,很有意思,首先是兩個千億市值的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再就是達到百億級別的公司,當然這中間也包括已經上市的,百度、京東、網易、攜程、新東方、好未來,還包含一些沒有上市的、但是大家公認的,比如說今日頭條,滴滴這樣的公司。總共加起來其實並不多,再就是十億美金量級的。這就是我們說的獨角獸,千億、百億、十億,非常有意思的分布。中國過去二十年的成就,在TMT,或者說廣義的互聯網領域,誕生了這麼多的成功的公司。這些公司成功的邏輯是什麼?中國有14億人口,覆蓋全世界,並且是一個統一市場,不像歐洲,這也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為什麼能夠出現騰訊阿里這樣幾千億美金的公司,道理非常明顯,十四億人口,三四千億的市值,谷歌、Facebook如果做全世界的發達國家人口,市值可能是騰訊阿里的兩倍。

中國過去二十年產生這麼多的獨角獸,基礎邏輯是什麼?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比如說人口紅利,互聯網企業的成功,最最關鍵的因素是有流量,流量紅利、滲透率與使用量。過去二十年,中國是一個轟轟烈烈的,也是一個巨大的類型,導致了整個網路世界的各種商業模式轟轟烈烈的展開。第二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後發優勢,中國的後發優勢,關心這個行業的人可能知道,孫正義的成功是靠什麼?也就是說發達國家成功過的東西,在發展中國家同樣會再複製一遍,發達國家有電子商務,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電子商務就投了阿里巴巴,有這樣一個時光機的理論。做過這行的人都知道,在早些年中國的危機是C2C,把美國的模式抄到中國:美國有雅虎,中國的雅虎是新浪;美國有Ebay,我們有易趣;美國有Paypal,中國有支付寶;美國有亞馬遜,中國就有京東和淘寶;美國有Facebook,中國有微博。不用費勁做這麼多的創新。這個行業很難得,是一個自由市場,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自由市場,政府先是看不懂,後來是看不上,導致沒有人管,完全是野蠻生長,自由化的。

還有一個是制度紅利,伴隨著這個行業創業的價值觀和風險投資的制度進來了,並且說成為整個行業的價值表達,在中國投互聯網行業,其實相對來說成本還是比較低的,因為大家都遵循這個創業價值觀,這叫治理結構,反而在一些傳統行業會出問題,因為他們根本不認這套東西。最後中國非常大的優勢是,我們很成功地建立了世界級的基礎設施,包括世界級社交網路,世界級的銀行支付系統,世界級的物流體系,以及LBS和工程師紅利,以及最勤勞的996,這就是為什麼能夠產生互聯網的體系和這些新經濟公司的原因。

我個人有一個總結,關於TMT行業的三個大時代,第一個大時代就是IT硬體和軟體革命,那個時代主要屬於美國,中國大陸基本上沒有能力沒有機會參與那個時代,不過中國台灣很有幸參與了那個時代,台灣有一些企業是在那個時代產生出來的,各種各樣的硬科技公司,在那個時代成功企業的代表是什麼?英特爾、AMD,軟體企業有微軟、甲骨文這樣的公司,他們的成功有一些共性,第一靠技術,所有的公司多少都是靠技術突破成功的;第二個靠To B,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是賣給企業的,從那個時代,作為企業家作為投資人得懂技術。之後出現了互聯網,接下來的二十年進入了大家都知道的消費互聯網的二十年,在這二十年裡面,其實這個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成功公司變成了美國Facebook、雅虎、谷歌、亞馬遜,中國是BAT、TMD這些公司,他們徹底不一樣了,以前是靠技術,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技術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最重要的可能是商業模式。全世界最大的獨角獸Uber,其他還有airbnb,Wework,他們的成功是不是靠技術?不是,其實是靠商業模式,這個時代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大於技術的重要性。

另外就是C端市場,要成功必須要在消費者這一端成功,To C的重要性大於To B,過去要靠技術,靠To B,現在成功要To C,要靠商業模式,第一個時代成功的人在第二個時代很容易就不成功。在中國,大概2000年到2008年的時候,時代變化了,他們在上個時代賺錢了,恰恰在這個時代賺不到錢。這個時代互聯網更多的表現和行業企業的滲透會結合,又會發生變化。這個時代既要懂To B又要懂To C,既要懂市場又要懂技術和用戶,中國很多投資人過去只會幹To C,現在傻眼了。在未來的市場裡面,不是說是一個完全統一的市場,B和C是交錯在一起的,進入先進互聯網時代,我自己覺得互聯網其實是兩條主線,一條是技術線,硬科技的東西,包括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邊緣計算、晶元和5G等高科技會共同構成下一代基礎設施另外一個就是產業互聯網應用線,各行各業,金融教育醫療製造、政府、地產、零售、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等等,都會和互聯網和技術相結合,誕生出新的產業應用這兩條線相互交錯上升,越高級的技術支撐更多的產業應用。

展望一下未來,首先中國的TMT行業、互聯網行業會不會再發展二十年,我的答案是,會。未來二十年要靠兩個東西,也是中國獨有的,有著很巨大的優勢。第一,中國有全世界最全的產業門類,這是大國獨有的,全世界只有幾個大國才有這種資格。第二,國內各產業擁有幾乎完整的產業鏈環節,一些小國只有一兩個產業,中國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各行各業非常完備。第二個更是中國的優勢,中國有一個產業鏈,最典型的就是製造業,我們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在中國找到,不需要去國外採購。這兩個東西其實決定了我們有一個巨大的產業方面的應用,自己有各種產業鏈條,這個市場靠內需市場,像消費互聯網一樣,靠中國的十四億人口就可以做到很成功。

各行各業將來都會和這三個東西逐漸結合和滲透:

產業鏈上的企業,不像C端,給你一個app用就行了,需要一個業務系統,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應用系統,物流有物流的應用系統,酒店有酒店的應用系統,不一一列舉。

第二要產生連接,系統不能是單一的系統,要互相連接,相互銜接做生意的。

第三個是技術,技術也會和各行各業滲透起來,比如說物流行業,要在上面安裝感測器,定位、自動駕駛,這些都是技術,沒有技術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另外人口紅利是沒了,但是另外一個角度,機器紅利,先進互聯網的表現很多時候體現在智能化和自動化。舉個例子,比如說自動駕駛,將來人開車不需要開,但是汽車,人不需要駕駛互聯網,但是車本身是在高速接入使用互聯網,更多的流量消耗是靠機器來完成的,而不是靠人來完成的,這是一個機器紅利。

另外,我覺得中國巨大的產業市場在和消費市場結合,因為很多產業最後一個終端就是C端,所以說這兩個結合又可以迸發出巨大的機會。

最後,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各個企業的在線化,以及機器紅利會帶來新的流量資源,中國在下一代的大時代,獨角獸更多會從技術和產業相結合的出現,包括把B和C打通,實現閉環。

至臨資本創始人、CEO姜皓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雜誌 的精彩文章:

沈建光:對2020年中國經濟與政策形勢的六大判斷
以人為本 富有意蘊的建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