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泰國「殺妻騙保案」宣判:缺錢正導致你成為婚姻中的利己主義者

泰國「殺妻騙保案」宣判:缺錢正導致你成為婚姻中的利己主義者

你相信人性本惡嗎?

我不信,直到看見這則新聞。

2019年12月24日上午11點30分,「殺妻騙保案」」在泰國普吉府法院正式宣判,被告人張凡以故意殺人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2018年10月29日,天津男子張凡(化名)與妻子張英(化名)攜女兒一同去泰國普吉島旅遊,期間妻子溺水死亡,很快,張凡被認定是嫌犯。

因為在案發前幾月,張凡連續給他妻子購買了十幾份保險,保額高達3000多萬,妻子出了意外,受益人是他。

屍檢報告顯示,被害人張英身上有多處外傷,有5根肋骨折斷,腹內有出血,肝臟撕斷,更加慘不忍睹的是,多個手指指甲已被折斷,證明她生前曾遭受殘忍毒打。

其實,是張凡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將妻子殺害,並冷漠地拋屍於酒店外的泳池,然後向岳父母謊稱妻子溺水而亡。

人心隔肚皮,惡魔在人間。這殘忍手段背後的目的是:錢。

這個案件引發了網友的眾多討論,大家都疑惑:婚姻,何至於走到如此地步?

行為驅力

錢,就是驅使張凡做出惡魔行徑的源動力。行為心理學上的巴普洛夫條件反射(Pavlov conditioned reflex)告訴了我們,引起可預測的反射行為的生物性刺激是可行的,只需要用其他刺激替代原來的條件刺激,以喚起己確立的條件反射。簡而言之,行為的產生,來源於生物行為能力的刺激。

警方調查發現,張凡的常用電腦上有多達158G的不雅視頻,以及一些裸聊截圖,他還購買過線上色情服務,令人不忍直視。他還沉迷於觀看美女直播,為了討得女主播歡心,打賞超過6萬元。

對此,作為妻子的張英不可能一無所知,但是她卻選擇了無休止的寬容,然而從行為學角度看,單純的寬容是不具備行為驅動力的,只會讓對方更肆無忌憚。

為什麼張凡會對張英做出家暴行為?

心理作用是關鍵。

人的行為驅動力是一個複雜的機制,包括心理投射效應,生物獎勵機制,個體的習慣、性格、價值觀等。

行為驅動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習慣。

張凡的行為是行為驅動力形成的過程,也是思維習慣的養成,致使他一次次殘暴。

價值觀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

社會心理學家Robert Hare在《Snakes in Suits》一書中提出,一切通過「善意」來獲得的外部獎勵或精神愉悅感都是利己主義的表現,但精緻的利己主義則是一味地的追尋物質、名聲、權力,這從本質上不是出於共情,也難以存在憐憫之心。

現在,由於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提供了大量擴散的機會,一些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的年輕人深受其害,更是有不少人將其視為真理,將我國傳統美德統統拋棄,以至於發生深遠的社會影響。如:經濟糾紛、道德感危機等。

還記得震驚全國的上海殺妻藏屍案嗎?

2016年10月,朱曉東在位於虹口區的家中與妻子楊儷萍發生爭吵,期間朱曉東用雙手扼住妻子頸部致其機械性窒息而死亡。隨後,朱曉東將妻子的屍體藏於冰櫃內。在之後的三個多月內,朱曉東冒充楊儷萍,通過微信與亡妻的家人和朋友聯繫。

這其實是由於價值觀缺陷而導致的心理障礙,終究成為行為方式上的「利己」,它是漠不關心,只為自己的利益考量,亦或者將利益作為唯一驅動方式,不斷玩弄規則,試圖利用漏洞為自己辯護。

社會心理學家穆來納森認為,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於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慮和資源管理困難。

換言之,當你特別缺錢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並導致進一步的失敗。

殺妻騙保案中,這個沒工作、沒收入的男人張凡,卻每月高額打賞網紅女主播,缺錢無疑是主要矛盾。

缺錢的人,總是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錢不光能改善生活質量、緩解疾病,還能夠產生衝動。

馬克思曾說過,「社會分工出現以後,特別是在資本主義大工業的條件下,人的發展都是片面的。由於勞動被分成幾部分,人也隨之被分成幾部分,為了訓練某種單一的活動,一切肉體和精神的能力都成為犧牲品。」

當你沒有錢時,不僅僅會缺乏自信,還會被生活瑣事所煩惱,並逐漸成為強者的犧牲品,受到周圍人的鄙夷,難以獲得基本的尊重和認可,引發一系列慘劇。

這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背後,歸根結底都是利益往來。只有當婚姻落實在吃飯、睡覺、金錢這些事情上,才算作真正開始。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真正的高情商不是精明圓滑,而是把自己當「人」看
高智商的人不喜歡與人交往的原因在於,他們的周圍根本沒有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