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這三個重要的生活技能,也許從來沒人教過你

這三個重要的生活技能,也許從來沒人教過你

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從背誦唐詩,到勤練書法,從算數解題,到落筆成章,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學習著各種各樣生活技能。

父母教會我們自理,老師教會我們認字,社會教會我們識人,也許你認為自己已經學到了人生中那些最重要的生存之道。

可是,我還是希望你能在生活的間隙,停下匆忙的腳步,聽我分享那些在生活中從未有人告訴過你的最重要的生活技能。

第一個重要的生活技能

如何不太把自己當回事

大部分人的潛意識裡,往往都很容易把周圍發生的一切和自己關聯起來。

我們生活里遇到的一切都以某種方式牽扯著我們——

今天堵車了,你會很鬱悶;公司業績很好,你會很興奮;微博上有爭議,你會很生氣。

結果,我們執著於固有的偏見,僅僅因為你體驗到某件事,僅僅因為某件事讓你有某種感覺,僅僅因為你在乎某件事,然後就假定發生在身邊的所有事情都是關於我們的。

可事實上,它們其實和你沒有太大關係。

我們之所以會太把自己當回事,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如此自然地屈從於大腦的想法和身體的情緒,更是因為我們總喜歡把身邊發生的好事和自己聯繫起來,這會讓我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是個天選之人。

可是,太把自己當回事的另一面,是你還必須將生活中所有不好的人事物都解釋為與你有關,而這將給自己帶來並不美好的體驗。

當一切都好起來的時候,你就是宇宙的中心,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受到承認和稱讚;當情況變壞的時候,你就自以為是受害者,覺得受了委屈,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

結果,你將自己置身於自尊的過山車,自我價值上下浮動,一會兒經歷令人眼花繚亂的高潮,一會兒跌落至沮喪失望的低谷,這樣的你總是很容易被現實的變化所撕扯。

這個世界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太多了,比如我。

當和朋友同事討論問題的時候,我也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願意聆聽別人的想法,以一種高姿態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以至於很多時候問題沒解決,反倒增添了幾分爭執和不解。

當我開始寫作,開始畫畫的時候,我就很自然地把自己往高了放,在不斷地享受著很多人的稱讚之後,以至於有一段時間,對於別人的負面反饋和善意提醒,一度難以接受。

回頭再看,太把自己當回事,不過就是一種嘩眾取寵,自以為是的可笑之舉。

我們總是貪圖著在一些表明功夫上的虛幻成就感,卻遺忘了真正的價值從來都不在於外在的裝腔作勢。

這種太把自己當回事的感覺,會讓你變成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人,內耗嚴重,往往得不償失。

當你做某件事失敗的時候,這並不意味著你作為一個人就是失敗,這僅僅意味著你碰巧在這件事情上失敗了。

當人們批評或拒絕你的時候,往往並不全是你的問題,可能與他們自己有更多的關係——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生活狀況,他們人生里的輕重緩急,但這些都與你無關。

事實上,其他人根本不會考慮你太多,你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重要。

而不把自己當回事,並不是放任不自重,而是知輕重,明深淺,哪些重要,哪些無用,在他心裡一清二楚。

不把自己當回事的人,不虛張聲勢,不討好他人,不浪費精力,也不受環境影響,他們是那種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的人。

所以,你得承認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你得認識到這個世界並不是以你為中心,你得學會謙卑地自處和淡然地做事。

因為只有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能夠低姿態地為人,自由開放地處事,進而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讚賞。

第二個重要的生活技能:

如何改變你的思想和信念

當一個人的信念受到挑戰,他往往會執著於自己的信念,就像他們牢牢抓著沉船中的救生衣一樣。

可是問題在於,他的信念往往不是救生衣,而是正在下沉的船。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的信念不僅僅是生活里的簡單想法,更是構建我們身份認同的關鍵部分。

而質疑這些信念,也就意味著從根本上質疑我們作為一個人的身份。

就像你認為自己是完美的,一旦有人說出你的缺陷,那你肯定會感到非常痛苦,因為這讓你開始懷疑自己完美的個人身份,這時候你甚至願意變成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希望自己不曾聽到過證明你錯誤的聲音。

我見過有些人,執著於他們從小形成的信念——

只有長得好看的人才能被別人喜歡,只有擁有了足夠的財富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只有有車有房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

這些信念也許可以用來解釋他們16歲的時候看到的世界,可是等他們到了30歲卻會發現,同樣的信念一直在破壞著他們的生活,他們變得自卑,變得保守,變得小心翼翼。

人的一生會犯很多錯誤,事實上,你幾乎總是在犯錯。

在大部分時候,你長期成功的能力,與你識別出無知和錯誤而改變信念的能力是成正比的。

你可能會問:「那我該怎麼辦呢?」

你得在大腦里去嘗試思考那些新的觀點,並問自己:「如果我的信念是錯的,如果與我的假設相反的事情是正確的,那該怎麼辦?那意味著什麼?」

然後,循著這樣的思考去尋找答案。

從現在開始,寫下你生活中可能存在錯誤的20件事。

我們要在這些事情里質疑的是關於你身份的一些深層假設——

我很懶;

我不知道如何與人交談;

我不是一個有魅力的人;

我永遠不會幸福,因為我覺得自己很失敗;

等等等等

對假設的感情投入越多,寫下並挑戰它就越重要。

然後,仔細寫下如果錯了,對你的生活意味著什麼。

一開始,這會讓人感到恐懼,你的大腦會本能地抵抗它。但也很顯然,這是「改變自己信念」這項技能的最佳實踐。

你應該這樣想,如果你從未挑戰過自己,也從未了解過自己信念的反面,那麼你對自己的信念能有多自信呢?

我們想要看到的是「另一面」的可能性和正確性,這才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完整。

也許在一些情況下,你原來的信念確實更接近於事實真相,也更有效,那就跳過去,維持原來的信念;但是,如果證明原來的信念是錯的,那就試著去改變它,用另一種更正確的信念替代它。

你要做的是生活里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世界的真相。

第三個重要的生活技能:

如何在不知道結果的情況下採取行動

在我們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裡,所做的幾乎所有事情都具有明確的結果。

在學校里,你寫作文做習題,因為老師告訴你這樣才能提高成績;

在家裡,你要打掃房間,因為你可以獲得父母為你提供的獎勵;

在工作中,你按照老闆的說法做事,因為這可以使你獲得報酬。

所有事情都非常確定,你只是行動。

但是,當你踏入社會,你會發現現實生活並非如此。

當你決定換職業的時候,沒有人會告訴你哪個職業適合你;

當你決定與某人交往的時候,沒有人告訴你這段關係會不會長久;

當你決定獨自創業的時候,你無法確定你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能不能成功。

因此,大部分人避免這樣做——

我們避免做出這些決定,我們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行動,而且由於我們無法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採取行動,所以我們的生活變得難以置信的重複和安全。

有些讀者給我留言,問我如何找到生活目標,如何了解這份新工作是不是合適,如何知道他們做的決定是不是正確。

說實話,我不知道該怎麼回復。

首先,除了你之外,沒有其他人可以決定什麼是最適合你的生活。

第二,你問互聯網上的某個人,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你希望在採取行動之前知道一個明確的結果。

有時候你要做的無非就是做事本身,盡自己所能去做,僅僅因為它們給你的人生提供了某種可能性。

正如喬治·馬洛里在被問及為什麼要爬珠穆朗瑪峰,他的回答是:「因為它在那裡。」

給你的生活增添一些不確定性,去嘗試一些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好的,因為它會激發我們改變,成長以及對生活的熱情。

培養僅僅出於好奇,興趣而沒有其他原因的做事能力,培養自己做事不期望結果榮譽的淡泊心態,它會訓練你簡單地從做某件事開始,即使不知道它到底會把你帶到哪裡。

而在這種做事的過程中,你將訓練自己在生活中做出大膽選擇的能力,儘管這有可能導致一千個微小的失敗,但也有可能導致你一生中最大的成功。

不確定性就是這個世界的本質,你要做的不是緊抓那些確定性的結果不放,而是試著去追求自己人生里的各種可能性。

寫在最後的話

《圓桌派》有一期,竇文濤說,

「外在的行為會慢慢改變我們的習慣,等你最後熟極而流了之後,你就成了一個眼裡非常敏感的人,這其實是實現了內在的蛻化。」

這就是我想要跟你分享的三個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也許從來就沒人教過你,但我想說的是,既然現在已經了解了,那就試著把它們運用到你的生活里,直到你的內心和生活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

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

因為道理從來不是拿來聽的,而是拿來用的。

你必須去實踐那些道理,那些技能,這樣它們才會在你的人生中生根發芽,結出累累碩果。

- END -

作者:Windy Liu | 雨令,探索人生哲學,追求自我成長的理性思考者,愛畫畫,愛閱讀,常年潛伏於程序猿群體。

封面圖by Timo Kuilder

快來測下這個聖誕你將和誰一起度過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蔡琴自曝10年無性婚姻真相:遺憾過後,是天高雲淡,海闊天空
莊子:盡人事,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