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潑冷水」的親戚,受困於狹隘經驗之中

「潑冷水」的親戚,受困於狹隘經驗之中

8846張試卷堆疊為厚93厘米的紙張,是一個人從小學至高中的試卷數量。

8846張試卷的背後,是經年累月的知識與經驗,是無數個白天與黑夜的孜孜不倦。

無數個白天與黑夜的孜孜不倦,背後是歡笑、痛苦、絕望與希望的混合。

伴隨著認同、期許,組成了小學至高中的整個時光。

通過一次嚴格、關鍵的考試,多年的積累將在此時爆發,深刻影響一個人往後一生的喜怒哀樂。

所幸,他獲得了足以使他進入一等院校的分數,在全家人為之喚起雀躍,甚至於奔走相告時,不和諧的聲音出現。

「沒必要高興,我有個親戚985畢業,都找不到工作」

一、這是狹隘經驗

誰接受純粹的經驗並且按照它去行動,誰就有足夠的真理。就這個意義上說,正在成長中的孩子是聰明的——歌德

親戚,985畢業,找不到工作,這種例子的多種表達方式不斷的出現於網路、現實社會中。

通過自己、親戚、朋友為代表的片面例子,對一些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論支持或是反對,其實都跳不出本質,也就是狹隘經驗主義。

狹隘經驗主義導致了多種不良的後果,但許多人仍將其奉為圭臬,並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片面經驗,是對事物看法的真理。

01 經驗主義

英國哲學家喬治·貝克萊、約翰·洛克、大衛·休謨是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經驗主義認為感性的經驗是知識獲取的唯一來源。

我們從出生後所獲取的一切知識,都是從經驗而來,具有「習得性」,知識由經驗而來,並由經驗進行驗證。

人們通過對事物進行觀察、學習其中的方法,並通過不斷的生活驗證,總結為自己的知識,並形成經驗性的指導。

經驗主義並無問題,畢竟我們出生後的大部分知識,是通過學習、總結形成的經驗,而經驗不管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其中也有經驗主義的積極意義,通過對規律的總結,可以對事物進行基本的判斷。

因此,經驗主義並不狹隘。

02 狹隘經驗

經驗主義並不狹隘,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經驗主義都是正確、有意義的,在眾多的經驗主義踐行著中,還存在著錯誤、無意義的經驗主義。

狹隘經驗主義,雖同屬於經驗主義,但其與外在表現為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待問題,並且拒絕新的經驗接納。

從而使其經驗主義被個人的狹隘觀點所蒙蔽,無法考慮到事物的發展,與其他事物的聯繫與全面的觀點。

正如《韓非子·五蠹》中守株待兔的故事,固執的相信狹隘的經驗,排斥他人觀點,從而荒廢了時間,使自己離成功越來越遠。

同時,狹隘經驗的盛行,也會對社會中價值觀未成形的未成年群體,造成深刻的影響,使其在認知塑性階段,陷入狹隘經驗之中,放棄學習,或是放棄學業。

「學習沒有用,我隔壁鄰居,小學畢業,現在家產過億」

狹隘經驗,無法帶來可靠的道路指引,只會使人陷入片面判斷。

二、這不僅是狹隘經驗

正如前文所說,狹隘的經驗帶來的是對事物片面的看法,其具有孤立、靜止的特點,使人無法全面的認知到事物的事實,並且無法接受他人的經驗。

有趣的是,對於奉行狹隘經驗的人來說,狹隘的經驗使其無法認識到自身的問題,更無法接受他人的看法與意見,而無法意識到自身問題,無法接受他人的看法與意見,也就無法意識到自身處於狹隘經驗之中。

因此,這就是為什麼網路中、現實中有許多奉行狹隘經驗的人,無法被說服,並且深刻的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這可能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在某些方面,信奉著狹隘的經驗,而不自知。

「企業老闆可能無法感受到員工管理風向的變化,員工可能無法感受到自身技能的變遷」。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在奉行這狹隘的經驗,只是多與少、強與弱的區別,那麼是什麼導致了我們對狹隘經驗的奉行?

01 反智主義

英國哲學學家弗蘭西斯·培根,作為經驗主義的奠基人,在中世紀神教與神學餘暉未散的時代,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概念,奠定了整個實驗科學的基調。

知識指的並不是通過死記硬背地對內容進行記憶,而是通過對知識的吸納總結與實踐,使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

並且根據現實社會的不斷變化,通過積極、開放的心態尊重事實,並不斷地對自身思想與行為進行優化。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中文化、領域、人群與意識層面的多樣性與複雜性,許多人開始產生了反智的現象。

1966年,美國歷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書中提出了「反智主義」的概念,所謂的反智主義,是個體對待智性的態度。

當個體對智性所帶來的邏輯推理能力、知識、智慧、學識產生懷疑甚至於憎恨,則為反智主義。

反智主義對智性的持有鄙夷與唾棄,自然無法接受他人的經驗與觀點,從而形成了對狹隘經驗主義的奉行。

因堅持自身觀點、並認為自身觀點是準確無誤,從而鄙夷、唾棄一切反對自己的人,也就不足為奇。

狹隘經驗的奉行,背後是反智主義。

02 思維定勢

信念的固定性不僅可能反映思維的一貫性,而且還可能反映思想的惰性——克留切夫斯基

反智主義鄙棄一起反對自身觀點的人,並不是一件輕鬆愜意的事情,畢竟觀點的碰撞往往會導致言語的碰撞。

更別提在面臨評價者、權威者時,不僅是言語的碰撞,還會影響到自己短期、長遠的利益獲取。

「反對領導的意見,則意味著可能會被打壓;反對權威的意見,則意味著可能會被孤立」。

對於個體來說,大部分人都會時刻關注於自身的利益,並且快速的識別自身利益的受損情況,以進行相應的止損行為。

但當個體形成了習慣的、固定的思維路徑,則會出現思維定勢,使自己即使經歷著利益受損,也不認為是自身所導致的。

「思維定勢下,企業即使利潤不斷下降、不斷虧損,也很難去進行調整」。

原因在於,群體下的個體使用特定的方式工作,並且以往這種方式可以獲取到相當足夠的利益,思維定勢帶來的思維惰性,使其無法運用創造性思維,去改變現有的利益受損問題。

思維定勢帶來的是對事物的固定觀察角度、固定思考方式、固定的接受方式,這就是為什麼奉行狹隘經驗的人,很難跳出下滑通道。

思維定勢,將信奉經驗主義的人,進一步推向了深淵之中。

03 群體傾向

群體情緒的相互傳染,對於群體的特點,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決定了群體行為選擇的傾向——斯塔夫·勒龐

社會心理學中,群體指的是個體間由於互動、依賴、交流等行為形成的集合體,通過語言、行為、觀點在互相之間形成影響。

最終出現以核心觀點、行為方式為基準的群體,群體之間通過互相的觀點貫通,不斷強化核心觀點。

這就是為何奉行狹隘經驗的人,即使不斷的面臨挑戰與指責,甚至於形成了利益的受損,也很難去跳出思維定勢的原因。

畢竟在自身接觸的由親戚、朋友、愛人組成的群體中,主流的思想基本核心統一,自然不會認識到自身思維的局限性與錯誤性。

同時,還存在一個關鍵性的因素,那就是狹隘經驗者,當面臨挑戰、指責、利益受損的情況時,還會將問題的根源歸於外部環境。

「企業利益下降是大環境不好導致的;自己獲得不了升職,是企業晉陞機制有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對問題的認知移交至了外部環境,使狹隘經驗奉行者孤立、靜止地看待事物。

孤立、靜止,使狹隘經驗者孤立與靜止。

三、那是難辨的真偽

狹隘經驗奉行者的反智主義、思維定勢、群體傾向,本質上是來源於多種邏輯謬誤所形成的綜合性謬誤。

其中影響最深的則是對情商的崇拜與對學習的唾棄,畢竟在我們的生活中,從小到大就可以聽到各種故事。

「比爾蓋茨輟學、流水線的風扇、小學文化當老闆、大學畢業去工廠」。

這些故事深刻地影響到了我們的認知,同時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多個行業的「風口效應」催發了憑藉單一機會成功的富豪,這種倖存者偏差加重了人們的邏輯謬誤。

現如今,真正有效、有意義的理論性書籍無人問津,反而是講究速成的工具類書籍熱銷,網路中的知識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篩選成本巨大。

這使許多人,由於所獲信息的低質、對不良信息沒有篩選能力,從而使自己無法分辨知識的真假,而那些低質的信息,由於其的流量偽裝性,反而被更多人認同。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對錯誤信息的接受,並且受相似人群的影響,使自己的思維不斷固化,陷入思維定勢之中。

因此真正導致我們陷入狹隘經驗的,實際上是浮躁導致我們缺乏對知識的認可與尊重,使我們只能逐漸自滿、自大與自傲。

「但我姐姐就是985畢業,現在有一個很好的工作」

對方回答的方式與不和諧聲音如出一轍。

雙方均未未認識到自身的思維謬誤。

反而舉出了更多的片面例子,似乎這樣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說服力。

但真的有說服力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定勢理論 的精彩文章:

綠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協原副主席劉恕在錢學森科學思想論壇發言
教師高頻考點:解析印象形成的五大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