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空,是人生最高境界

空,是人生最高境界

一份有良知的心學微刊

你給生活空閑,

生活才會給你風景。

作者:蘇沫

來源: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

原標題:空(深度好文)

《史記》有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俗世凡塵中,太多人被慾望捆綁,於是煩惱、痛苦、憂鬱、焦躁緊跟而來。

而生命的價值從不在於獲取,更在於清空。

空,是充盈之間的短暫休息,是蓄勢待發的希望。

空,是一種智慧和胸懷,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

空 杯

古人云:「常存空杯心,不為所知障。」

一知半解的人,多以為自己無所不知。

真正的高手,卻認為自己一無所知。

京劇大師梅蘭芳堪稱戲曲的一代宗師,他不僅在京劇藝術上造詣很深,而且常懷謙卑之心,從不因自己是知名演員而自傲。

他曾經拜畫家齊白石為師,按照弟子之禮為齊白石鋪紙磨墨,也能虛心接受普通人的建議。

有一次他演出京劇《殺惜》時,在一片掌聲中,一位老先生卻說「不好」。

梅蘭芳沒有因為普通人的否定就惱怒,反而將這位老人接到家中,並且尊稱老先生為「老師」。

他恭恭敬敬向老人請教:

「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指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

老先生說:

「閻惜嬌上樓和下樓的台步,按照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恍然大悟,連連道謝。

正是這種空杯心態,梅蘭芳才能成為「四大名旦」之首,將京劇推向了全世界。

林語堂說:

「人生在世,幼時認為什麼都不懂,大學時以為什麼都懂,畢業後才知道什麼都不懂,中年又以為什麼都懂,到晚年才覺悟一切都不懂。」

人的一生,總要經歷四種認知狀態: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什麼都懂;

知道自己不知道,開始有敬畏和空杯的心態;

知道自己知道,清楚自己的認知範圍;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遠保持空杯心態。

空杯心態,才是認知的最高境界。

一代武學宗師李小龍也非常推崇空杯心態,他說:「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做人,要學會忘記過去的鮮花和掌聲,定期給自己歸零,留個空杯給明天。

茶桌上,七分茶三分情。

人生路,空杯才能致遠。

2

空 船

莊子說:「虛已以游世,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人總是在歲月的磨礪中,才漸漸懂得人情和事故。

心態,也漸漸變好。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

十幾歲時,少不更事,總覺得人活著不該隱忍,遇到看不慣的人和事,總會牢記在心,絲毫不退讓。

二十幾歲時,年輕氣盛,常因別人的誤解而牢騷滿腹,事事要強而且歇斯底里。

三十幾歲,嘗過冷,知道暖,受過的委屈都慢慢釋懷,這才明白,不怨恨不糾纏才是人生智慧

《莊子·山木》里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個人在乘船渡河的時候,前面有一隻船正面撞了過來。

這人對著船喊了幾次都沒有人回應,他很憤怒,破口大罵對面開船的人不長眼睛。

等船撞上了時,那人才發現對面竟然是一隻空船。

剛才還怒氣沖沖的人,怒火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原來讓人生氣的不是撞船,而是對面的船上有沒有人!

莊子因此得出一個結論:「人能虛已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空船」是一種豁達的心態,也是一種有效的情緒管理。

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這樣說:「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而言之,生活中除了10%的事情我們無法掌控,其餘的90%都是我們能夠掌控的。

因此,我們在面對一些垃圾人的情緒時,不要輕易動怒,有個好心態才會舒心幸福。

在這點上,晚清名臣曾國藩堪稱翹楚。

他升為二品官員後本可以做八人抬的綠呢轎,卻為了節儉依然乘坐原來的藍呢四人轎。

按照例制,藍呢轎見到綠呢轎必須讓路,否則抬轎人就可以揪住坐藍呢轎的人一通暴打。

一天曾國藩乘著藍呢轎出門,在一條窄路上遇到了一個綠呢轎,曾國藩命人靠邊走,但是綠呢轎還是通不過。

抬綠呢轎的人不由分說,過來就打了曾國藩兩耳光。

沒想到的是,做綠呢轎的人只是個三品官員,所有人都等著曾國藩打對方耳光,曾國藩卻扶起對方,誠懇地說:「確實是我擋了大人的路,大人趕路要緊。」

曾國藩曾說:「士有三不鬥:勿與君子斗名,勿與小人斗利,勿與天地鬥巧。」

好心態就是百鍊成鋼的繞指柔,知道什麼時候昂頭,什麼時候低頭。

一個心懷「空船」的人,懂得不計較才是大格局。

人生越計較越痛苦,擁有好心態,才能有幸福人生。

3

空 碗

程明道云:「百官萬務,金革百萬之眾,飲水曲肱,樂在其中。萬變俱在人,其實無一事。」

被瑣事所累的人,要麼湮沒在人潮中,要麼碌碌無為一生。

懂得人生智慧的人,從來不會讓自己被瑣事纏身。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山谷里的老禪師發現自己的徒弟非常勤奮,從早忙到晚,眼圈也越來越黑。

小徒弟忍不住去問禪師:「師傅我太累了,可為什麼就是沒有成就呢?」

老禪師沒說話,只是拿來一隻空碗,放了十來個核桃,整個碗就裝滿了,只見老禪師又緩緩放了很多大米進去。

小徒弟似乎有所悟,又見禪師往碗里倒了很多水,小徒弟以為這次再也加不進任何東西的時候,禪師又加了一勺鹽進去,水卻一點沒有溢出來。

小和尚以為老禪師讓自己多擠擠,時間總會有的,老禪師卻笑著搖了搖頭。

接著老禪師說:「我們現在倒著來,看看會怎樣?」

老禪師先倒了一碗水,加了一勺鹽,再放大米的時候,水都往外溢出來了,老禪師問小徒弟:「你的人生如果像這個空碗,當碗中都是大米般細小的事,那大核桃怎麼放得進去呢?」

著名德國詩人歌德說過:「重要之事,不可受芝麻綠豆小事所累。」

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如果我們的生活都被瑣事填滿,哪裡還有心思顧及大事呢?

拒絕瞎忙,是人生的要事。

我們可以努力找尋自己的目標,但是不需要沒有目標的瞎忙。

你給生活空閑,生活才會給你風景。

4

空 籃

一對爺孫每日清晨都早起念經書,孫子問爺爺:「我每天像您一樣念經書,可是我並不懂,而且合上書就忘了。這樣有用嗎?」

爺爺沒有回答,只是拿了一個平時盛煤炭的竹籃遞給孫子,讓他去提一籃水。

孫子試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籃子里的水都漏光了。

看著孫子不解的樣子,爺爺指了指竹籃,孫子才發現竹籃從裡到外都變得乾乾淨淨。

正所謂:「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

林語堂也在《京華煙雲》中寫道: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細微無用之事,本身毫無意義可言,卻有極大的重要性。時過境遷之後,回顧其因果關係,卻發現影響之大,殊可驚人。」

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喬布斯大學期間曾旁聽過一門書法的選修課,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很多同學覺得這樣浪費時間對專業課程並沒有任何作用,而喬布斯當時僅僅是為了興趣,並沒有考慮太多。

他就這樣學到了美術字體,沒想到十年後喬布斯竟然將這種字體用於MAC筆記本中。

很多人因為這種字體的藝術感,成為了蘋果產品的鐵杆粉絲。

人生中很多事情,無需斷定為有用或者無用。

每天忙忙碌碌,一味追求有用,只能讓自己不堪重負。

當我們放下有用的執念,做一些無用的事,可能會更自由。

就像梁文道說: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意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些時刻。」

無用,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了參禪的三個境界:

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當我們把生活中的一切放空,簡化成最基本的形式,才能體會到幸福。

一生很長,忙碌的我們需要偶爾停下來,在放空的時光中品嘗慢一點的日子。

「空杯」,才有喝不完的好茶;

「空船」,才能淡然處世;

「空碗」,才能有歡喜和感動;

「空籃」,才能有意外的收穫。

一生很長,願我們都能從塵勞中解脫出來。

嘗試清空一些負重,才能有精力前行;留下一片空白,才能收穫濃墨重彩。

來源:每晚一卷書(ID:JYXZ89896),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忙也別忘記給自己充電,轉載授權請聯繫每晚一卷書。

快來測下這個聖誕你將和誰一起度過吧?

點擊下方小程序報名投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5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小人物也可以自己創造尊貴和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