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井陘康貴春:好吃不過手擀麵

井陘康貴春:好吃不過手擀麵

有幸同著名作家王儉廷相識,因他年長我幾歲,我總想好好請請他,但他不喜山珍海味,連牛羊肉都不感興趣。飯店的麵條不甚滿意,他最喜歡母親的手擀麵,還滿懷深情地吟出母親誇幾個兒媳擅長手擀麵的歌謠:

「俺大家兒,會和面,和出的面,石頭蛋兒;俺二家兒,會擀麵,擀開的面,楊葉片兒;俺三家兒,會切面,切出的面,一條線兒;俺四家兒,會煮麵,煮到鍋里滴流流轉兒;俺五家兒,會挑面,挑到碗里蓮花瓣兒;俺六家兒,會吃面,稀里吧喳剪了眼兒。」

這真是一幅民俗風情的活畫圖,生動之極,精彩之極。兒媳(民間稱「家兒」、「家的」)的心靈手巧,婆婆的自豪神態,以及婆媳關係的和諧融洽,在歌謠中展示得栩栩如生,宛在目前。

儉廷兄對麵條情有獨鍾,我又何嘗不是呢?我是北方人,從小至今酷愛麵食,餄餎、抿絮、烙餅、餃子、饅頭、花捲樣樣對口,要說首選,我還得投麵條一票。

我愛吃麵條,愛做麵條,愛用麵條招待親友。可以說我獨擅此活兒。如果評職稱,給我個技師稱號,我會欣然接受。

如果有誰不信,且聽我把做手擀麵的絕活介紹給您,看看是否合乎門道。

要吃手擀麵,第一關是和面,這是麵條好壞的關鍵。和面須用溫水,才便於擀開。水熱了和的面粘,水冷了和的面擀時費勁,往一塊抽抽。水先溫後涼,溫者稍大,涼者稍小,為的是互補和手上盡量少沾面。

俗話說:軟麵餃子硬麵條。手擀麵必須寧硬勿軟,這正是儉廷兄老母親說的「和出的面,石頭蛋兒。」吃麵條,軟了沒嚼頭。尤其是年輕人更喜歡吃和得硬煮得嫩點的麵條。這就不能一下子倒很多水。眼睛要機靈迅捷,手感要敏銳靈活,判斷要及時準確。我的做法是少加水,勤攪和。多加次數,減少水量,邊加水,邊用手攪、抓、揉、壓。

還有句話叫作:「抱大的娃娃揉到的面」,就是講和面的揉功。我母親60多歲時,因為八、九口人吃飯,兒媳們孝順和心疼老人,專門買了壓面機,但她老人家從來不用,都是親自和面擀麵條。干別的活雖沒力氣,但和出的面又硬、又光、又有勁。可見和面是要功夫的。如果面和的軟了,就得想辦法補救:只好多摻些面再揉,擀,再摻、再揉、再擀。

和好面後,第二關是「餳」面(母親說成「醒」)。或把面放盆里蓋上蓋兒,或將和好的面放到案板上,用盆子扣住,這就叫醒面。待擀前再揉一揉,使之勻,使之柔,使之乖,使之得心應手,使之聽話好使喚。

醒面需要把握時間,時間長了面會發軟發粘,時間短了面會裂縫成齜牙咧嘴狀不好擀。沒有長期積累的經驗,難能判斷「醒」多長時間,這就是功夫,這就是技能。不過也有決竅,醒面的功夫,應該是打鹵、做菜的時間,滷菜做好了,面也該「醒」了。

第三關是擀麵,把醒好的面揉好,壓成麵糰再擀成麵餅,纏到擀麵杖上,用雙手手掌的接近手腕部分「刷刷刷」地往前推擀麵杖,再用雙手十指和掌心部分握緊擀麵杖往回拉,這個推拉壓擦的動作和過程就是「擀」面。

擀麵一開始用勁最大,幾乎是手掌、手腕、肘、肩都使勁,頭、身上也要向前傾,胯、腰、踝都要默契配合。雙腳呈前後或左右形順勢站穩。弱女子或體能稍差的老人,最叫勁,會上氣不接下氣,呼哧呼哧直喘。

萬事開頭難,擀麵也是如此。有句話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的體會是心急吃不了手擀麵。前者是說剛出鍋的豆腐又軟又燙,後者是說手擀麵的全過程,須要細心耐心,耐著性子,著急不得。一邊擀麵,一邊把漸漸擀薄的面片打開,灑上乾麵防粘,這叫「布面」,最好灑玉米面,又駐粘,煮出的麵條又有奇香。然後再纏到麵杖上擀。再打開,再灑面,再纏,再擀……

如此反覆,面已擀的平整無波,細膩柔亮,又薄又勻了。

第四關該是切面,這是最瀟洒又最拿把式的絕活兒。把擀好的麵皮一層一層摺疊起來,層與層之間灑上乾麵粉,當然還是用玉米面,最好是老磨(石磨)磨出的玉米面,又防粘煮出來面味道又好。待麵皮碼好,像一道防浪長堤橫卧案板時,便有美感在心中潛滋暗長。

這時操刀切面,最是展示技藝的時刻,此時最好有人在旁欣賞或閑聊,我便似彈奏一曲鋼琴曲那樣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故意不低頭看鍵,一邊跟別人談笑風生,一邊熟練地操刀切出條分縷析的滿案「銀絲」。

第五關則是煮麵。煮時,一定要水開成沸狀,撒下麵條,然後急火快煮,待會兒加幾次涼水後,乘勢根據「嫩」、「老」或「軟」、「硬」的口感需要,撈出來過水,裝碗。我最喜歡吃的麵條是硬點,脆點,帶點生面味,又滑又爽,異常可口。

麵條可以用白面做,也可以用豆面做,我們叫「雜麵」。還可以用白面和山藥面做,擀出來一層白的,一層褐色的,我們稱「包皮面」。

擀好的麵條,可以做撈麵,可以做湯麵,可以燜面,可以炒麵。

夫人平時看我幹啥都不上勁兒,惟有擀麵興趣很高,每當我擀麵條時,都會由衷地誇讚一句:「利索,棒!」我愛吃麵條,引的一家人愛吃麵條,我的小女兒每次吃完麵條還要喝麵湯,一個勁誇「爸爸做出來的麵條好吃,麵湯也比學校的好喝!」

大女兒成家後,節假日或星期天回家前,先打個電話報飯:「爸,中午吃麵條吧!」原來女婿也愛吃我的手擀麵。接到電話,不管我正在頭疼還是感冒,立刻精神抖擻進入程序,病肯定好了一大半。小兩口吃的心齊氣順,回去給公婆一曉,電話又打過來了,親家老兩兒也要來吃我的手擀麵!你說高興不高興?

當然,除了擀麵,我的打鹵、炸醬、菜碼也是很不錯的。撈麵小碗不氣派,用大碗,便絕不能撈滿。每次少撈點,多吃幾次。比如西紅柿雞蛋鹵吃幾挑,黃瓜絲肉炸醬吃幾挑,蒜苔肉絲鹵吃幾挑,酸菜豆腐鹵吃幾挑,吃飽為止。當人們呼哩呼嚕吃的滿腦門冒汗時,我在心底那個竊竊地笑喲。

好吃不過手擀麵,對老人吃面盡孝心,對兒孫吃面盡愛心,對平輩吃面盡責任心。手擀麵,簡直是一宗休閑養性、開心解頤、自娛自樂、自美的藝術。

作者簡介:康貴春,原籍井陘羅庄,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作家協會會員,井陘礦區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井陘礦區志》主編。著有散文集《微霜文心》《秋林挹露》,曾獲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文藝繁榮獎,新世紀10年河北散文突出貢獻獎,河北散文30年金星創作獎。

作品《從來佳茗似佳人》《手擀麵》分獲五、六屆河北散文名作一等獎,《文心玉珊鑄鼎新》獲河北散文30年大賽一等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之奇蹟 的精彩文章:

減肥後的沈月是個奇蹟,腿細到穿褲子只有3道褶皺,我是真服了
十幾公里距離縮短至三公里!12月5日,通江春在隧道順利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