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忘 恩 與 報 恩

忘 恩 與 報 恩

忘恩與報恩

夜讀《史記·淮陰侯列傳》,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韓信年輕時很困窘,餓得發昏,一位洗棉紗的老婦人盛了一碗飯給他吃,他感激涕零,許下誓言:「涓滴之水,當以湧泉相報。」後來,韓信做了大將軍,專門拐道去看望這個曾給他一碗飯吃的老婦人,老婦人老眼昏花,不僅已記不得當年的事,反而躲在茅屋裡不肯出來見人,韓信請老婦人的鄰居反覆去說明和做動員,老婦人才勉強答應出來見韓信一面;對韓信送的綢緞錦裳一概不要……鄰居大為詫異,只好先代為收下。韓信兌現了當年的報恩諾言,行為可圈可點!而老婦人施恩不圖回報,人雖窮卻不失其志,不食嗟來之食,更顯難能可貴,值得點贊!

知恩圖報,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精神;知恩報恩,是一個人立於世上表達感激之情的一種方式、一種行動,是對施恩者一種心靈的熨帖補償和回報表白。有人用物質感恩,有人用精神感恩,無論哪種感恩形式,說明這個人是銘記了別人給予的恩情的,清楚自己幸福或成功背後曾有他人給予的幫助和扶持的慷慨付出,或在自己苦難或落難時,別人曾仗義搭救、捨身舍利出力相助,使自己擺脫了困頓和窘境,生活才得以正常繼續下去,或從此走上順境和幸福之路。能有這種樸素的感恩意識和情愫行動,說明這個人心地淳樸,精神向上,心態陽光,節操高潔,值得我們相交和幫助。

可是,在現時生活中,這種樸素的、最起碼的感恩行為卻彌顯珍貴和稀缺。說起原因,不免令人心寒。一些人在得到別人鼎力幫助後,既無物質感恩行動,更無精神感恩付出,甚至連一句「廉價」的感激語言也少有或鮮見,別人一切的付出和幫助都認為是「理所當然」、「應該的」,一旦幫他(她)渡過難關或成其做大做強時,他便忘了恩情,忘了窘境,甚至忘了當初的諾言,馬上變得生龍活虎,目中無人,驕狂得不可一世……有的人甚至在暴富或成功之後,擠兌、冷落、看不起、打壓、殘害恩人,上演了一出出現代版「農夫憫蛇」的醜劇;有的人度過了困難期,便忘了當初的處境,對施恩者漠不關心,置之不理,甚至變本加厲、背信棄義、恩將仇報,打壓、譏笑比自己貧窮可憐或先前一起混的施恩朋友,由此可見人性輾轉難測的一面。

在人群中,有一些人不管你為他(她)施恩多少、幫助多少,永遠也捂熱不了他(她)那顆冰冷、漠然的心和貪婪的大胃。你失落、你煩惱、你憤怒,都沒有用。因為這種人有一個狹隘的視角,他認為:「你比我過得寬裕、過得好,沾點你的光、揩點你的油,是應該的」;甚至認為:「只是『九牛拔一根毛』而已」。他們有這種想法,所以你永遠難以指望他們會做出知恩報恩的行動。別期冀河水倒流了,期望越大,傷心越多,就當是做一回慈善事業和行動吧,不要因為個別人的忘恩負義,就懷疑我們自己的幸福人生和曾經的正確選擇及付出奉獻。

「恩」有多種,這才是我們每一個正直、淳樸、善良的人真正應該記住的東西。天有照耀和滋長之恩,地有承載與出產之恩,國家有人身安全護佑之恩,社會有發揮才能、創造成就、實現理想之恩,共產黨有引領人民走向富強和幸福之恩,父母有養育之恩,老師有德育之恩,親人有濡養和溫情之恩,朋友有濡染與關懷之恩,同事有團結與互助之恩,合作夥伴有幫助與互利之恩,鄰里有和睦與融合之恩……就算是一個陌生人,也具有塵世間一種相遇相知之恩的潛向,說不定什麼時候碰到一起,就能成為相濡以沫或風雨同舟、互渡憂患的那個人。

報恩的方式也有多種。無論是物質報恩還是精神報恩,我覺得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報恩之心長存心中,對於施恩的人永遠心存敬意和感激之心,並使自己也能成為到處廣施恩德、廣播愛心善舉的後續者和接棒人,以此寬慰和回報當初的施恩者。這樣,整個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穩定,人際關係就會更加溫馨融洽。

恩情深似海,報恩無止境。讓我們用一顆顆報恩之心滋潤、撫慰、濡養施恩者的心靈吧,以抵沖那些忘恩負義者帶來的有意損耗和無意傷害。

在人生路上,知恩報恩是每一個人值得永遠尊崇和踐行的美德善行,忘恩或恩將仇報是每一個人值得終生戒勉和祛除的陋習醜行。而布施恩德、樂善好施和扶危濟困、扶弱助殘則是人生終生要做的作業與課題,當孜孜以矻,身體力行。

作者:楊德振(廣東作家、酒店職業經理人、心智研究專家)

文章整理:顧文革

責任編輯:康永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恩塚鸞鳳玉 的精彩文章:

真分了?徐璐凌晨發文疑似與張銘恩分手?女方的工作人員回應了
徐璐送給張銘恩的禮物,價格不貴卻很有心,充滿了愛情的臭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