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966年,澳軍繳獲的北越軍武器,從步槍到無後坐力炮,中蘇援助太豐富

1966年,澳軍繳獲的北越軍武器,從步槍到無後坐力炮,中蘇援助太豐富

1964年,美國介入越南戰爭,除了美國本土之外,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泰國、日本等國家亦響應了美國的號召,分別向越南戰場派遣了軍隊。

圖為1966年,澳大利亞皇家軍團士兵(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英國女皇是最高元首,所以軍隊名字裡帶有皇家)正在試射SKS半自動步槍,這些武器是一次戰鬥後的戰利品,全部都是從北越游擊隊手中繳獲的。

如果說南越的背後有美國支持,那麼北越能夠在美軍的攻打下堅持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與蘇聯的不斷援助。圖為56式衝鋒槍,當時中國有許多武器都是從蘇聯仿製而來的,因此外形非常相似,比如56沖的原型就是AK-47。

不過兩者也有區別,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看準心護翼,如果准心的外側只有一半護翼,那就是AK-47,而如果准心被護翼完全包裹起來,那就是56沖。

RPD機槍,注意它的准心護翼並沒有完全包裹准心,如果是全包裹式,那就是中國生產的56式輕機槍了。

對於這些澳軍來說,他們隨時都可能遭遇游擊隊的襲擊,舉辦試射活動也是為了更了解這些武器,為今後的戰鬥做準備。

SG43「郭留諾夫」重機槍,50年代蘇聯陸軍制式武器,最高射速650發/分鐘,有效射程100米。60年代,隨著PK通用機槍的服役,SG43逐漸被蘇軍淘汰,於是援助給了北越。

這也是當時蘇聯援助的一個特點,從二戰到越戰,蘇聯庫存的淘汰武器太多了,莫辛納甘步槍、SG43重機槍、波波莎衝鋒槍等等,與其閑置,還不如送給游擊隊使用。

52式無後坐力炮,口徑47毫米,最高射速8發/分鐘,有效射程300米。

52式是在美式M18無後坐力炮的基礎上改良的,不過換裝了輕型三腳架,重量更輕,有效提升了炮兵的行動能力。

63式迫擊炮,口徑60毫米。

北越得到的援助非常豐富,因為除了中式與蘇式之外,還有不少德式武器,比如毛瑟98k步槍、StG44突擊步槍、FG-42傘兵步槍、MP38衝鋒槍、MG34通用機槍、Pak40反坦克炮等等,都是當年蘇軍從德軍手裡繳獲來的,後來蘇軍研究透了,就當成援助送給北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蘇-27退役,被同輩米-26吊運到博物館,俄軍還有大量蘇-27等待處理
美國兩棲攻擊艦軍械庫實拍,四等人的武器都在這裡,清一色滿配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