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小時候越乖的人,長大就越有心理問題?

小時候越乖的人,長大就越有心理問題?

防火防盜防PUA——你還敢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嗎?

一、 不良PUA事件

最近一段時間PUA男很火,PUA全稱(Pick-up Artist)源於美國,搭訕藝術家,又譯「把妹達人」「戀愛大師」。PUA在西方肇事之初是一種鼓勵人們與異性接近的交往技巧,但隨後被利用為情感欺騙和心理操控成為「不良PUA」。

雙12那天,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不寒而慄」的愛情:北大自殺女生的聊天記錄》迅速引爆了朋友圈和微博。其後又有一篇帖子《我是包麗的朋友,真相遠比你知道的可怕》廣為傳播。

北京大學法學院今年讀大三的學生包麗,考上名校,在大學期間談戀愛,本該在花一樣的年齡譜寫美好的人生篇章,但是卻2019年10月9日自殺。一個多月前,醫生已經向家人宣布其「腦死亡「。這些充斥著極多細節描述的微信截圖文章,讓觀眾像看電影一樣深陷其中,一波波的輿論怒懲兇手,遠離精神控制。

受害者家人及朋友的悲痛之情溢於內心和言辭之間,無數讀者也有強烈的代入感,這樣的悲劇著實令人扼腕嘆息。朋友圈也流行起了一波:測試你的朋友圈有多少「PUA男「,太多的人擔心自己會遇上」PUA男「。

悲劇發生後,除了道德和法律的譴責,我們也需要反思,我們多做了什麼?我們忽視了什麼?怎樣才能防患於未然,養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二、你在養育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都會有意無意的用聽話、懂事,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孩子在學校聽話嗎?」——這是家長問學校老師最多的一句話。家裡的大人碰面後也會相互比較,看誰家的孩子更聽話,更懂事。

孩子小時候對自我的評價主要來自於家長、老師、和外界的評論。孩子雖然小,但是非常聰明,他們知道自己的弱小知道自己在成人的照顧下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他們會費勁心思的討大人的歡心,為了得到大人的表揚,為了少受到家長的處罰和責罵,孩子漸漸的學會了解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心底,努力做個聽話懂事、討人喜歡的樣子。

為什麼小時候越聽話,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呢?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穿梭箱「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穿梭箱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非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如果孩子在好奇的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經常遭到家長的呵斥,那麼孩子完全有可能陷入一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態。比如說,小孩子非常好奇,喜歡新鮮事物,這摸摸,那看看,今天這個拆掉,明天畫畫那個,作為家長會說,「不許這樣」「不能那樣」「再拿(畫、摸、弄壞)我就不愛你了」,聽話照做我就給你看動畫片,買玩具。孩子這時候可能會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循環。

孩子小的時候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都想去探索嘗試的。然而這些都是伴隨著危險的,甚至是會受傷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安全去組織孩子,一次又一次阻止,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於是在他們的心裡駐紮了一個聲音:「你根本做不到,你很差勁,哪都別去,聽爸媽的沒錯」

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只有當人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需要,並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時,這個人才不容易出現問題。人們無時不刻在面臨選擇,如果能遵循自己的內在需要,忠實於自己的本性,做出與自己需要相符的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才是真正心理健康的人。

聽話的孩子,是不能表達自己的不滿意的,否則就成了不聽話的「壞孩子」了。那麼這些未被實現的需求只能壓抑下去,不表現出來,但是只要遇到類似的情景,這種需求和情緒一直在躁動著,在試圖尋求滿足,但卻總也得不到。試想,如果一個人真正的需要總得不到滿足,他的快樂和舒適從何而來?因此,這樣的孩子就會通過各種各樣的問題表現出來。

三、如何培養一個精神獨立的孩子?

兒童出生的時候,他雖然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但是他是帶著一樣東西來的,這個東西是每個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成長的潛力。弗洛伊德把它稱之為「性驅力」蒙特梭利教育中把這個東西稱之為「精神胚胎」。華德福教育稱之為「靈性」也有學派稱之為「高我」。不管叫什麼名字,這個東西從我們孕育的那一刻已經存在,這將引領孩子來探索這個世界。

一個孩子,在剛出生時,他和他的自我是在一起的,嬰兒剛出生時他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他怎麼能知道他今天要選擇的東西能使他高興,能適合他呢?是性驅力在起作用,這將告訴他選擇只對他生命感興趣的事情,而排斥其他。當成人無數次告訴他「不可以」時,在無數次受挫「中就把孩子和他的」自我「分開了,他必須要聽成人的,與自我分離越遠,就把自己丟得越深。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說過,你想要這個人成為他自己,讓這個精神胚胎逐漸變大,跟他的生命融為一體,你就必須給他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給他,他才能成為他自己,否則的話就要跟他的「自我」分離。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成為你自己。

1、真正的自由?

對於兒童,自由就是 ,他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活動,兒童必須通過感覺來學習。孩子生下來,很多抽象概念都不知道,所以兒童會用他的身體去感覺,如果家長不讓他舔、摸就等於不讓他學習和思考。有活動自由的孩子,智商會高,心理狀態就會很好,情感也會更成熟。

吱吱做自己的主人,這並不是我們認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執行自己的計劃,你的計劃不被任何人破壞。

2、家長的權威

借用弗洛姆的說法,權威分為兩種:一種叫外顯權威,一種叫匿名權威。外顯權威指的是生理上的,是直接而未加掩飾的。匿名權威指的是心理上的。外顯權威,是指具有此種權威的人,往往會直截了當地對處於從屬地位的人傳達帶有處罰性質的指令。而匿名權威是隱藏的,具有此種權威的人往往會裝作沒有權威存在的樣子,讓你覺得似乎可以依照個人的意願行事,而實則在心理上控制你。

如果作為父母,繼續保持而不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權威,孩子的真正自由是不存在的,因為判斷對錯的標準掌握在你的手裡,孩子唯有服從和依附於你,而非服從內在成長的動力和精神密碼。

3.適時的支持

前面說到自由和覺察權威,並不意味著不管孩子,當孩子需要幫助時一定要及時幫助他,比如孩子受傷了,感到害怕了,提供幫助並不會妨礙他精神上的獨立。

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靜的時候,會嘗試更加獨立,讓孩子感到舒適,給孩子關心,這些不是鼓勵獨立性的敵人,恰巧是走向獨立的最好支持。

適時支持孩子並不意味著當孩子感到沮喪時馬上衝進去把事情變得完美,而是去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

願家長和孩子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成長都能成為你自己!願你我都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大家好,我是「授有餘香」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大簽約諮詢師,微笑向前,遇見美好的自己!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服從權威心理 的精彩文章:

最「怕老婆」的三生肖男,婚後妻子說啥就是啥,不會讓妻子受委屈
王熙鳳明目張胆的貪污,為何被抓都逢凶化吉,其實「手段」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