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當佛法遇上演化心理學

當佛法遇上演化心理學

有三類主題的書特吸引我。

一類是中國古代哲學,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沒有誕生哲學,那叫中國古代智慧也可以。古人的許多智慧,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輝。一類是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儒釋道都講靜坐,心猿意馬如何降服?還有一類是演化心理學,人類如何從基因和模因手中掙脫?用佛陀的話講,打破無明見真實。

今年讀了一本書,《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同時涉及三個主題。雖然繁體豎排,也讀得興味盎然。2019 年至暗時刻,它帶給我平靜。

1

書里沒有涉及佛教「超自然」或輪迴之類的形上學部分,討論的佛法概念皆落在現代心理學和哲學範疇內。

佛法鼓勵人們懷疑直覺,不要相信這個你一般用來感知世界真理的方式。

看一看下邊這張圖。

若只看上面的小圖,人物衣服似乎帶有顏色。可仔細觀察大圖會發現,衣服其實沒有顏色。大腦自己腦補的顏色。

現實世界,我們把過多形式和內容認定為真實。佛法就是要解構這種真實。我們理解外在世界,其實並不真得理解它,而是在構建它。我們給它們命名,在各種名相之間,建立聯繫。可以說,是我們搭建了一個名叫「世界」的模型。

霍金在《大設計》里提到「依賴模型的實在論」。

我們認識世界,並非直接感知,而是大腦解釋結構塑造了世界。當一個人說「我看到一把椅子」時,他的意思僅僅是他利用椅子散射來的光建立一個椅子的心理圖像或模型。

我們周遭的一切,沒有本質,只有能被觀察的性質而已。我們認為的本質,乃是主觀附加上去的,並不真實。

比如路上聽到喇叭聲,我們想像一輛汽車和憤怒的司機。這種想像只適用於某種情境的主觀解釋。本質不獨立於人類感知而存在。

為什麼大腦如此容易受到欺騙?

因為大腦運作機制旨在讓人更好地適應物理世界,而不是更真實地了解世界。

那些聽到風吹草動,沒有拔腿就跑,而是轉身一探究竟的人類,在幾萬年演化長河中,已經死絕。

這就是演化心理學的觀點。

2

讓我們回顧一下生命的演化史。

四十億年來,地球生命組織形態一路攀升。一開始只有裸露的、自我複製的訊息。接著它們把自己包裹在細胞里,其中一些細胞進一步聚在一起,形成多細胞生物。然後,其中一些生物體發育出複雜的大腦,其中又有一些聰明的生物體變得高度社會化。

緊接著,他們發起第二種演化:文化演化,也就是思想、習俗和技術上的演化。這種演化將此物種帶往越來越高度的社會化組織:從涉獵採集村落,演化成古代國家,再到帝國等等。直至今日,我們正要踏入一個有凝聚力的全球社會。

如今網路構成一個全球大腦。如果在外太空觀看這一切,當數十億年壓縮成數分鐘,這看起來可能像是正在觀察單一行星生物的生長和成熟。

推動演化進程的力量,就是自然選擇,書里翻譯為天擇。它極其殘酷,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這裡的適與不適,無涉道德意義,甚至不一定對當事人有利,而是演化層面上的適合與否。判斷標準只有一個,基因能否產生下一代。

天擇不在乎實相本身,也不在乎永久幸福。

人類是天澤設計下的產物。

那站在設計者的角度,如何設計大腦,讓生物體自發把基因傳遞下去?

原則一:完成這些目標能帶來愉悅。

原則二:愉悅不應永遠持續。

原則三:大腦應該更專註在原則一,遠勝原則二。

保證這種設計執行的物質,就是眾所周知的多巴胺。

書里提到一個實驗:

科學家在猴子舌頭滴上香甜的果汁,觀察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猴子舌頭觸碰到果汁,立即釋放多巴胺。接著訓練到只要一開燈,猴子就會期待果汁滴下。到後來,只要燈一開,猴子產生的多巴胺就會越來越多。而當舌頭觸碰到果汁之後,產生的多巴胺就越來越少。

多巴胺本身不會帶來愉悅,而是引起對於愉悅感受的渴望。多巴胺的這一機制,我認為就是人生之苦的來源。我們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滿足,想想賢者時間,就能更好理解,快樂是多麼虛假的東西。

我們追求的愉悅像風一樣,瞬間即逝,讓我們只會渴望更多,耗費光陰去追尋下一個能滿足自己的事物。追求、消逝、渴望更多……如此循環往複。永遠無法滿足。

時常有人感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其實心理演化速度極其緩慢,以萬年為單位,幾千年來,七宗罪還是那七宗罪。老子的智慧、孫子的詭詐,佛陀的慈悲,在今天仍使人獲益無窮。然而外在環境日新月異,大腦塑造的世界模型,在遠古時代,有利於人類基因存續,可在今天其中某些部分反而成為阻礙。

演化心理學從天擇角度,解釋了人類為何執著於追求虛幻而短暫的快樂。它道出了真相,但沒法指出一條道路,讓人放下執著。

3

2013 年,兩個演化心理學家,肯里克和格里斯克維西斯,寫了一本書,叫《理性動物》,說自然選擇給大腦提供了七個心智模塊 ——自我保護、吸引配偶、留住配偶、連結(交友)、照顧親屬、社會地位、以及避開疾病。這就是心智模組隱喻。

心智模組隱喻帶來這樣一個結論:人並沒有一個恆定自我,最終感知的自我,是這些模塊的疊加。也可以說,不同模塊組合,構建出不同的感受,通過感受掌控我們的行為。

這些模塊就像手機里的預裝軟體,與生俱來,無法卸載。

皮克斯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講的就是心智模組隱喻。

心智模塊借用感受佔據大腦。每個模塊都向你輸出一個感受,哪個感受強,哪個就容易抓住你的注意力。

這些模塊就好像一幫奸佞,而注意力則是一位目光短視的昏君。每位奸臣都在慫恿憨憨的皇帝。誰的聲音大,誰的提案見效快,誰就更能得到皇帝的注意,皇帝就容易聽他的。

如何把皇帝培養成一代明主呢?

佛陀給出的解方,正念冥想。

皇帝學習冥想,並不是要殺掉奸佞。而是高高在上,遠遠看著這些奸佞輪番表演,如看耍猴。皇帝清楚奸佞們的小心思,從而決策與行動時,不再受他們影響。

4

如何進行冥想?

首先是正定冥想:聚焦呼吸,或者觀想或者念咒或者參話頭。

如果能一直保持專註呼吸的狀態,這功夫就是「正定」。

再由正定冥想轉到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就是把正定功夫用到生活中。行住坐卧,語默動靜體安然。

正念狀態時,既不抓著美好的感受不放,也不逃離那些不好的感受。而是直截了當的去經歷、去觀察。

這種視角的改變,會徹底、持久地改變自身和感受的關係。不再成為這些感受的俘虜。

很多時候,當我們改變看法時,不愉快的感受就消失了,而能藉由改變觀點驅散的事情,通常就稱為錯覺。

當認識到所有負面感受都是錯覺,你就不再抱怨,而是改變自己。

一位學佛多年的師兄告訴我,不去抱怨內在外在的任何事情,只有改變自己,用無漏的狀態,滿足的狀態,去待人接物,去生活。一顆正念的心,會帶動周邊的人和事,趨向善。

我很喜歡一句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佛乃覺者。凡夫心隨境轉。覺者由心生律,以律制心。佛法與冥想的價值,在於把我們從天擇設計的三條規則中解放出來。從此快不快樂,幸不幸福,自己說了算。

如《黑客帝國》中的母體隱喻,我們生在一座自己感知不到的監獄,囚禁意識的監獄。想要知道矩陣究竟是什麼?須得親眼見到。

墨菲斯對尼歐說:「我只能帶你到門口,你要自己走過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元模型工具箱 的精彩文章:

泛若不系之舟
如何才能去做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