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若日本在九一八事件後收手,中國將有生存危機,日本人自己玩壞了

若日本在九一八事件後收手,中國將有生存危機,日本人自己玩壞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隨後很快於1932年1月3日佔領錦州,等於佔領了中國東北全境。這是日本一次「下克上」的戰略冒險,而當時深陷經濟危機的列強根本無力東顧,也缺乏興趣。羸弱的國民政府將希望重點寄託於國際聲望日高的美國和英法控制的國聯上,但是美國一開始採取了靜觀政策,隨後在錦州遭到轟炸時對美國在華北利益表達了關切,最後史汀生出台了「不承認主義」,在道義上支持中國,也僅此而已。國聯則派出了李頓調查團,然而最後的結論也是要求對東北進行「國際共管」,儘管道義上支持了中國,但事實上隨後沒有任何實際措施出台也默認了日本在東北的實際控制。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的一次戰略投機獲得了事實上的成功,雖然付出了國際上道義和輿論的代價,但日本獲得了對東北三省的實際控制也已經在國際不干預的情況下變成了事實。即便是美國在日本對美國在華利益中心發動一二八事變後仍然不願意隨意與日本開戰,日本的戰略態勢一時間是相當有利。

誠可謂成功乃失敗之母,一次戰略投機獲得了甜頭的日本在隨後投機傾向越來越嚴重,最後在一片狂熱和躁動中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試圖強力挑戰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權地位,最後遭到了徹底的失敗,從1895年以來獲得的殖民利益徹底喪失。中國在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後也因此獲得了重生,得以以戰勝國的地位出現在戰後的國際舞台。

但是如果回過頭來看,日本若在九一八事變後收手,轉身投入和消化東北,那麼對於中國而言情況將十分危險。因為若日本不再進行急躁的投機和擴張,那麼日本控制下的東北將成為僅次於日本本土的工業製造業中心,日本的生產能力、原料獲得能力都將空前提高,從而中國東北將成為日本經濟擴張和輻射的跳板,輻射中國內陸和沿海。這一情況也意味著,日本對中國輸出商品、汲取原料的經濟擴張將遠遠強於歷史上出現過的任何情況。

而且日本可以依託在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海上力量,開闢穩定的東北到山東、江蘇乃至上海的航線,並進一步具有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的能力。當時英美殖民力量在北方的重點是華北地區,南方是上海,繞開華北甚至繞開上海就意味著可以避免與英美髮生更大的衝突,也可以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所以,日本將會變強,而且還可以避免與外國在華力量發生碰撞,降低英美等列強對日本崛起的敏感程度,特別是對於盛行孤立主義的美國。

與此同時,依託日本海上優勢,即便到了戰時,日本維持對馬海峽到東海沿線的交通線安全也擁有足夠的能力,這與歷史上日本為維持日本-東南亞航線而疲於奔命大不相同。日本完全可以不斷蠶食中國市場,而後以中國為跳板逐步滲透到東南亞。可以說在這種體系下,日本的擴張基礎要堅實得多,比二戰歷史上激進的快速擴張而後快速戰敗完全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如果審慎地擴張,並且有連續10年以上的消化和整合,雖然不會達到美國這樣的高度,但完全有可能取得比歷史上更大範圍的控制。

如果這樣的日本,其表現會比歷史上真實的日本強大得多,一個擁有相當於法國、德國面積之和的工業中心東北的日本,加上本土,其可以動員的資源將會十分可觀,動員能力上將遠超歷史上的真實的日本。面對擁有更大規模艦隊的日本海軍、更多的摩托化乃至機械化部隊的日本陸軍,屆時美國也不一定能夠像1941年那樣奉行「先歐後亞」政策,兩線作戰難度會成倍提高,甚至對日本開戰的意願會嚴重降低,而與日本達成利益劃分協議的動機會上升。

而對於當時羸弱的中國而言,如果日本維持著審慎,那麼就會有災難性的影響。日本如果繞開了國際干預,那麼當時的中國絕非對手,當時日本的成功就會意味著中國的歷史性失敗。我們難以想像以當時中國的能力有何種手段去對抗一個審慎的日本,屆時恐怕中國的獨立性將會成為十分棘手的問題。而即便中國能夠發動土地改革這樣的現代化進程,如果面對一個控制著東三省和朝鮮半島的日本,華北地區的安全也根本無力保證,更何況還要在沿海面對極為強勢的日本海軍,國家安全無法保障的情況下中國的現代化也會岌岌可危。如果假設下去,日本的成功崛起對於中國而言將是不寒而慄的。

慶幸的是,日本錯失了這一歷史機遇,而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之下選擇了更為急進的擴張政策,最終葬送了自己,這也才有了之後的中國騰飛的歷史機遇。失敗不一定是成功之母,而成功常常乃失敗之母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這款小型直升機貌不驚人,卻是阿富汗空軍十分重要的裝備
中國發展取得巨大成績,仍有一領域缺陷明顯,不必自卑亦不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