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4歲男孩搶玩具,對方媽媽要孩子「搶回來」,這種情況如何應對?

4歲男孩搶玩具,對方媽媽要孩子「搶回來」,這種情況如何應對?

孩子想要性格開朗,一定要從小開始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有空就要帶孩子們湊一塊玩。但孩子嘛,都是本能驅動的小寶寶,開心就笑,煩惱就哭,看著好玩的玩具,可能會一把搶到手裡,甚至會冒犯別的孩子。萬一寶寶們沒有控制好,可能還會打起來,場面或許會變得不可收拾。

有些大人更是不能讓孩子吃一點虧的,有的家長會親自下場和孩子廝打,有的家長甚至會失去理智,做出更激烈的事情。

"搶玩具"有時候,真想蝴蝶的翅膀,煽動之後造成排山倒海的山呼海嘯。所以,作為"被搶玩具"的一方,常常作為"弱勢"的群體出現,很多網友和評論,會告訴孩子們"搶回來",也有那種特別包容的父母,讓孩子"忍忍",或是換個玩具玩就行了。

孩子玩具被搶了,要"搶回來"嗎?

小區外的商場有個很大的兒童室內遊樂園,由於設施很多,附近孩子大都在裡面玩鬧,雖然只准一個大人陪同進去,但看著滿地的小寶寶,沒來由地會讓人感到開心。

當然,孩子多的地方,總也會有不和諧的事情發生。閨蜜和我一起帶孩子去玩,兩個小傢伙坐下來拿著積木堆的很開心。但小孩子的注意力總會被其他的東西吸引,閨蜜家孩子秋秋現在4歲,對很多東西都很好奇。

他看到一旁的有個孩子正在玩沙子,手裡拿著一把很鮮艷的鏟子,便興沖沖地過去把小鏟子搶到手裡。閨蜜看到這一幕,準備去教訓下孩子,不能縱容孩子用搶的。

異變突生,"被搶"玩具的孩子媽媽趕緊跑過來,看著孩子委屈的樣子,對她家孩子說:"你去把自己的玩具搶回來,別那麼沒用。"

這波操作,倒是讓人耳目一新。家長教孩子講道理的方式,是用"搶"的嗎?閨蜜擔心會使衝突升級,她主動從孩子手裡拿回玩具,還給了對方,也擔心自己孩子委屈,所以給孩子帶到另外的地方玩,引開了孩子注意力。可她事後告訴我,她心裡挺不舒服,雖然是自己孩子先搶的東西,但她會教孩子不能搶東西,也可以讓孩子學著和別人商量,能不能一起玩。但對方不應該縱容孩子"搶回來"。

仔細想想,這倒是個麻煩的事,誰也不希望孩子手裡的玩具被搶走,但一旦被人搶走,要不要慫恿孩子搶回來呢?

孩子"物權"的所屬感很重要

首先,玩具被搶,不應該讓孩子選擇忍讓

與傳統的觀念不同,孩子的所屬品被強行"奪走"時,不應該讓孩子退讓,這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認為父母不希望他們擁有自己的東西,長此以往,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和對父母的信任及依賴。

其次,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

在孩子具備抽象思維之前,也就是9-10歲之前,孩子的思維的很線條化的,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是"自我中心"思維方式,對他們周圍的東西有很強的所屬意識。這種意識強烈的孩子,會主動搶別的孩子東西。

雖然,我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們應該對孩子的"物權"意識予以尊重,這是孩子們將來自信的很重要的指標。

遇到家長讓孩子"搶回來"應該怎麼辦?

我們不能說這樣的家長不講道理,但對方的教育是存在問題的,慫恿孩子搶回東西,會讓孩子認為"暴力"可以解決問題,說不定以後會養出靠"拳頭"解決問題的孩子,對其人生的影響一定是負面的,是消極的。

可是,我們無法控制對方的教育方式,一旦遇到對方家長讓自己孩子"搶回"玩具的時候。首先要判斷是不是自家孩子的主要問題,如果是孩子主動搶玩具在先,可以應當要孩子主動先於對方搶回時,把玩具還回去,並告訴孩子,去和對方商量,能不能一起玩玩具。

其次,給孩子準備一個備用玩具,一旦孩子給出搶來的玩具後,馬上給到孩子手中,讓孩子的心靈馬上得到補充,可以沖淡他"交出"後的不愉快感。當然,也有那種特別擰的孩子,如果交出"所屬",會在地上大呼小叫,哭鬧不止。遇到這樣的孩子,家長也不要焦急,讓孩子發泄完情緒,抓住孩子的手,和孩子溝通,指出孩子搶東西本身不對,應該用溝通的方式,搶來的玩具,還回去是合理的,如果再鬧會有額外的懲罰,大多數孩子是能接受的。

有智慧的父母,應該學會引導孩子,而不是剝奪孩子的"物權"感,讓孩子的心態能處於比較平衡的狀態下。

實際上,搶玩具和被搶玩具,都是以後社會中資源配置的一種投射,孩子能不能正確面對,家長在孩子幼小時,給予的教導,就尤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中心思維 的精彩文章:

人的7大思維方式,掌握5種就可上天入地
甘肅幼兒教師資格考試《保教知識與能力》上機模考單選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