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2019 讀書札記

2019 讀書札記

明天就是2020 年了。今年讀的書沒往年多。也時常問自己,看這麼多書有什麼用?答案是,確實沒什麼用。關於這個問題的看法,留在文末討論一下。

1.《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

結合演化心理學講佛學。

這本書的主旨:感受使我們生出渴求,借追逐愉悅,逃避厭惡的心理趨向,控制我們的行為。通過正念靜坐,培養對感受的覺察,與感受保持距離,不被感受奴役。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不滯於物的境界。

2.《呼吸》

特德·姜的最新小說集。強烈推薦第一篇《商人與鍊金術士之門》。

主角穿越時間之門,回到二十年前,仍舊沒有救下妻子,但悉知妻子的遺言,「她讓我告訴您,彌留之際,她仍舊想念著您。她讓我告訴您,雖然她一生很短暫,但卻十分幸福,這全是因為有了您。」

讀到此處,淚流滿面。

就好像小花借人物之口和我說了這些話一樣。

結尾作者寫道:沒有什麼能抹掉過去。但你可以懺悔,可以贖罪。你可以得到寬恕。只有這些,但這足夠了。

足夠了。

「無論過去還是未來,我們都無法改變,只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們。我這一次回到過去的旅行什麼都沒有改變,但我知道的事情卻改變了一切。事情只能是這樣,必然是這樣。如果我們的人生是安拉講述的一個個故事,那麼我們既是故事的聆聽者,又是故事中的角色。聆聽和扮演人生這個故事,我們最終才能從中得到教益。」

讀一本小說,一部電影,一個故事。首先你是聆聽者,同時又是扮演者,便能引發共鳴獲得教益。

好故事便是讓儘可能多的聆聽者,同時扮演故事中的一名角色。

在特德·姜《商人與鍊金術士之門》這個故事中,我扮演主角。故事深深觸動我,以致淚流滿面。

3.《北京的城牆與城門》

當成畫冊看的,了解一些留在時光里的過去。

4.《活著》

經典文學作品。一夜讀完,難以平靜。有時候,我會忘掉,自己其實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那些殘酷的現實似乎離我很遠。這樣不好。牢記命運無常,當無常降臨時,才不至於崩潰。【一語成戳】

5.《環界》四冊

讀了第一本,發現著名的《午夜凶鈴》就是由它改編的。害怕得放不下,只能讀完。我挺喜歡現實與虛擬轉換的故事。原來貞子是科幻小說里的人物,不是鬼怪。

6.《音樂使人自由》

坂本龍一傳記。今年接觸到坂本龍一的音樂,是件快樂事。感謝小腦斧推薦。最新一期《十三邀》有他專訪,可以看看。

7.《掌控習慣》

作者推崇執行意圖、最小行動、心流、複利。一本可實踐的行動科學指南。當你陷入行動癱瘓時,拿來讀一讀,即可給身體注入新鮮雞血。推薦入手實體書,放在身邊,隨取隨讀。

8.《村上廣播》

朋友推薦。每天讀兩篇,也饒有趣味。

9.《吳小如講杜詩》

看到有網友點評吳小如是中國當代講杜詩講得最好的人。他講詩的風格,極富畫面感。

10.《泛若不系之舟》

很好的遊記作品。讀來開開眼界,想像一下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11.《永久檔案》

出於好奇,特地找來完整版讀。想知道斯諾登當初選擇曝光的動機。可能他的人生境界高出我太多,理解不了。

12.《人生模式》

一直很喜歡陽志平老師的文章。他的文章集結成冊。常讀常新。

13.《秋岡芳夫》

讀庫出的小冊子。

日式的小物件,喜歡它的細膩。碗筷、茶杯、小缽無不注重合手、美好的觸感,處處隱匿著無形的觸覺美。觸覺美是專心研究用戶偏好的成果,是看不見卻摸得著的日式美。

特別欣賞書裡邊提到「一物多用」的智慧,以多種方式使用一件器物。

城市化推進,越來越多的人住進八九十平的小空間。合理安排器物,變得十分重要。

小戶型餐廳和客廳合二為一,也是「一物多用」的智慧。

聊到一物多用,想到任天堂的 Swtich ,除了本身具有掌機模式和主機模式,還巧妙運用手柄振動、紅外功能,開發出《LABO》、《健身環大冒險》這類遊戲。這樣的遊戲公司,玩家們如何不喜歡?

14.《寫作教練在你家》

作者不只是教寫作,更是培養一種思考方式。已是大人的我,看著也很喜歡。好想有個孩子,跟她一起讀這本書啊。

15.《詭秘之主》

不得不說,網文一直在進化。作者基數大,大浪淘沙,總能出現基因突變成功的優秀異類。這是本火出網文圈的網路小說。

16.《漫長的告別》

當時跟小花一起讀的書。而我和馬洛一樣,正漫長的告別。有些巧合,讓我覺得,自己像是提線木偶,身後站著位木偶師。而小花說,你只是沒有掌控自己人生。

17.《孤獨是一座島》

小花微信閱讀書架上讀的最後一本書。閱讀中,不免想到我倆的愛情。

故事發生在一座無人島,人類和人類腦電波的生死之戀。

「原來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相愛至深。

儘管這兩個人——

一個歷盡滄桑,一個涉世未深。

一個複雜,一個簡單。

一個傲嬌,一個倔強。

一個陰鬱,一個陽光。

但同樣的,他們都是普通人中的異類,被寂寞包圍。

他們是人海中的孤獨島嶼。

原本一生一世都沒有接壤的可能。

但緣分,如同億萬年才有的一次大陸漂移運動,讓隔了遙遠太平洋的兩個人碰撞在一起。

在這個與世隔絕的荒涼小島上,他們溫暖了彼此。原來愛情的發生,從不拘泥於任何形式、任何地點。

即便是無人島,也有奇蹟發生。」

18.《花嶼小記》

張宗子的隨筆。有點像百科筆記,東拉西扯,無所不包。像跟學識淵博的朋友聊天。文筆極佳。

19.《被討厭的勇氣》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無懼。

如果人生是場遊戲,降臨前允許我選擇任意一種個人天賦。我不想要超強的記憶力、無敵的智力、強健的體魄…只想要無所畏懼的勇氣。

勇氣可以讓我戰勝自己的情緒。

整本書讀下來有擊中靈魂的感覺。推薦不開心的你讀一讀。

20.《你是我的榮耀》

那段時間心情不好。讀了不少愛情小說。顧漫的小說,從來很甜。《微微一笑很傾城》、《何以笙簫默》,雖然我是男的,也很愛看……

愛情小說的精彩之處在於,裡邊的愛情,掙脫了世俗標準。顧漫同時還把電子競技加了進去,有點新意。

21.《深度工作》

首先這是一本暢銷書,論證薄弱,更多基於作者個人的經驗感覺。但書里有許多啟發到我的觀點,有幾個建議也值得嘗試。總結一下,深度工作是種需要刻意練習獲得的技能。這種技能在信息冗餘時代,成為了稀缺能力。

回歸專註的生活,不要被那些高刺激低價值的事情侵佔注意力,破壞深度工作的能力。有時候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傻,大概就是這種能力的削弱吧。甚至無法進行深度的思考,以及持續投入在一件事上。因為注意力沒有聚焦,不斷在無足輕重的事情上切換。

試著讀一些艱深的書,並不是要從書中得到什麼有價值的信息,而是訓練深度專註地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一旦獲得,可以遷移到各種事情上。

書架上的 《GEB 》在蠢蠢欲動。

22.《活下去的理由》

作者馬特·海格,患有抑鬱症。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東西很柔軟。因為他們的心脆弱敏感。

23.《七堂極簡物理課》

果然極簡,像是寫給小學生看的,但能滿足人的好奇心。感興趣的可以接著讀作者另一本書《現實不似你所見:量子引力之旅》。物理學前沿對於普通人太陌生了。雖然誰都知道愛因斯坦,但能把《相對論》簡單表述的人,不會多。更不要說前沿的超弦理論、量子引力了。知道牛頓三大定律,在宏觀世界夠用了。

24.《現實不似你所見:量子引力之旅》

可以說這是一本科學史話,從古希臘自然主義學派講起,到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時代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最後才回到主題,講了量子引力。圈量子、超弦,這些乍一聽和奇幻小說差不多,現實層面暫時也無法得到驗證。人似乎有一股天生的衝動,解釋和理解。解釋我們自身的存在,解釋歷史的詭譎,解釋宇宙天地。世上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不斷深入的解釋。

25.《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

郭建龍的中央帝國三部曲。目前只讀了哲學卷。網上讀者口碑,財政密碼最好,軍事密碼次之。但個人對古代文化思想更感興趣。最近讀李零的《兵以詐立》,講孫子兵法。他提出一個觀點,中國的辯證哲學可能緣起於兵法。孫子生出了老子。等讀完後,再讀一讀《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雖然不知道讀這些書有什麼用,而且越讀這些東西,對這個塵世就越淡漠。書獃子大概皆由此而來。相較於幾千年流傳至今的東西,現世顯得有些無趣。

26.《天才與巨匠:漫畫大師蔡志忠的傳奇人生》

有人問蔡志忠,如果時光倒流,你會不會改變初衷,從事別的行業?

他回答說,開玩笑,請問世間還有什麼比美夢成真更快樂的呢?

蔡志忠在念完初中之後,就放棄了學校模式的教育,不再上學,將心懷意念完全投注在少年時就已肯定了的興趣上去。

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如果少了那份痴心和熱愛,終是難有成就的。而這份痴迷,如果不在一開始就堅持下去,時間過了,也會沖淡。

他的焦點完全處於自己熱愛的事情上,不受社會時鐘的影響。平時天黑就睡覺,子夜一點起床,站在窗邊喝咖啡,對著夜空冥想,然後開始畫畫工作,連續到下午兩點才吃午飯。沉浸在心流狀態。他說這種美好的感受,除非親身經歷,否則難以用語言文字跟別人形容。

27.《致薇拉》

納博科夫的描寫能力能夠把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轉變成一種快樂。

今天上午的天氣很一般:陰沉,但溫暖,天空像煮開了的牛奶,結著一層奶皮——但只要你用茶匙將奶皮撥到一邊,陽光還是很怡人,所以我穿上了白褲子。

我的德國簽證——護照破損已久,猶如青苔爬上了破牆。

28.《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二次讀這本書,讀完還是不知如何閱讀一本書。現在的基本方法,將一本本書看成知識餡的肉包子,一口口要下來,以卡片作為知識的最小單位。輸出也是卡片的拼接。

29.《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童蒙止觀/小止觀)》

那段時間帶給我平靜的書。

30.《侘寂》

對 Wabi-Sabi 這個概念感興趣。讀庫的這本小冊子寫得太簡單了。讀庫出品的書,大多給我一種中看不中讀的感覺。

31.《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

蔣夢麟先生寫給鄭的信中,說他年富力強,如能通一歐文,學問必大有長進。

蔣夢麟每次講演必勸學生讀通一歐文。他感嘆雖然有英文考試,但學生們不知其重要,多有懈怠。(英文到今天仍然重要,但大多人還是不重視。)

「兄立志為此,必契而不舍,持以五年十年。」

他們這些人做事情的時間尺度,都在五年十年。

恰好讀到張瀟雨的一條微博:

@VicodinXYZ: 回看這幾年我做失敗的個人計劃和項目,大多都是那些我剛進行了一點努力就要求看到回報的。

這才是一般人的常態。

32.以歐化中文為主題,讀了幾本。

《中文解毒從混帳文字到通順中文》、《翻譯乃大道》、《翻譯研究》、《翻譯新究》、《中文解毒》、《玩具屋九講》

中文寫作習慣要想改變,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做到好,只得寫完多修改。自媒體寫作泛濫。好中文的樣子少有人在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元模型工具箱 的精彩文章:

思維模型系列(1):貝葉斯公式
當佛法遇上演化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