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負責到底」王思聰,痛失盟友孫正義,套現離場卡蘭尼克

「負責到底」王思聰,痛失盟友孫正義,套現離場卡蘭尼克

還有30幾個小時,2019年就要過去了,這個10年將要結束,下個10年即將到來。

回望過去,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也總有幾家歡樂幾家愁。

年關將至,《艾問人物》也將全新改版,推出「全球人物一周速寫」欄目,立下了新的Flag。

請大家坐穩扶好,跟我們一起去看看過去的一周里,幾位財經名人各自的經歷和遭遇。

01

王思聰

承諾「負責到底」打破了投資圈「行規」?

12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在官方微博表示,嘉興璟字悌為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與王思聰方達成的執行和解協議中執行標的為1.51億元,王思聰已履行5000萬元,在償還5000萬元後,王思聰還有1.1億元需要支付給嘉興璟字悌為,但這筆剩餘款項支付期限尚未屆滿。

普思資本董事長王思聰

有媒體採訪接近萬達集團的消息人士,稱王思聰在京執行案件中給付的5000萬款項,應該是由他自己想辦法籌措的,如需萬達集團償還,需要股東決議通過才能實施。

12月26日,普思資本發表聲明表示,涉及熊貓互娛的20億元巨額投資損失,將由普思投資及實控人自己承擔。而對於這20億的償還途徑以及償還期限,普思資本北京辦公室表示以聲明為準,其它問題不予回應。

對此有媒體表示,王思聰及普思資本對投資損失「負責到底」的行為,在無意中打破了投資圈「行規」。此前只要基金管理人在投資決策中不存在利益輸送、內幕交易或者明顯過失導致LP的資金損失,就無需為項目的投資失敗進行賠償。但無論是王思聰本人在募資時簽個人無限擔保協議,還是普思資本發通告承擔全部20億損失的作法,均給整個投資行業帶來了不小的震動;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投資圈裡已經有一些出錢的LP給基金管理人打電話,問如果基金投資的項目出現失敗,管理人能否像王思聰那樣剛性兌付。

20億數額對普通人來講是個天文數字,但對於王健林家族來說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儘管2019年,王健林身價從1400億縮水至883.9億,但其依然位列福布斯富豪榜的第14位,完全有能力幫兒子還錢。而王健林本人也曾表示:允許王思聰失敗2次,第三次再回萬達公司上班。

值得注意的是,在王思聰先後收到的四份限制消費令中,有三份來自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執行申請人分別為成都柿子君文化、西安北國文化傳媒、瀋陽市睿凡傳媒有限公司。目前這三份服務合同糾紛案件均已撤回,該院對王思聰本人發布的三條限制消費令也已撤銷。

考慮到本次嘉興璟字悌為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收到王思聰償還的5000萬欠款後,也已向法院提交了解除查封、凍結、限制消費措施的申請。不出意外的話,王思聰身上的限消令很快將全部取消。

02

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

將正式離開軟銀,曾不滿投資WeWork

北京時間12月28日,日本軟銀集團表示,優衣庫母公司訊銷創始人兼CEO柳井正(Tadashi Yanai)將於本月底辭去軟銀獨立董事職務,專註於其時裝業務。柳井正已在軟銀董事會任職逾18年,是軟銀創始人兼CEO孫正義(Masayoshi Son)的長期盟友,他是董事會中僅有的三個外部成員之一。

優衣庫母公司訊銷創始人兼CEO

柳井正(Tadashi Yanai)

柳井正自2001年6月開始擔任軟銀董事,是少數能對孫正義某些決定表達異議的人。早在2017年,柳井正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軟銀CEO孫正義有個壞毛病,就是興趣點不斷變化,這也想干那也想干。」 柳井正甚至說:「軟銀已經是大企業了,就不能說大話。不過,這也是孫正義的魅力所在。」

柳井正稱自己在軟銀的職責就是「對孫正義忠言逆耳」。柳井正與孫正義都是超級樂觀主義者,做事時願意不斷嘗試,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兩人也同樣沒什麼物質慾望,有很多相似之處。

有媒體報道,孫正義曾於今年11月在董事會上為「自己執掌軟銀14年來的首個季度虧損」的決策失誤進行辯護,孫正義表示,他誤判了WeWork聯合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的性格,並承諾加強對軟銀投資的公司治理;而柳井正是當時因WeWork投資而斥責他的董事會成員之一。

軟銀髮言人稱,柳井正的繼任者尚未確定。

03

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

套現離場還是再造夢想?

12月23日,據Uber官宣,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將於2019年12月31日退出公司董事會,並出售其所持的Uber全部股份;自11月6日以來,卡蘭尼克已經拋售了絕大多數的公司持股,套現超過25億美元。

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

事實上,這次「早已註定的分手」結束的並不體面,卡蘭尼克「清倉式」減持直接將Uber的股票價格拉至谷底。11月6日,禁售期正式結束當天,Uber股價遭遇一記重拳,盤中一度跌至25.58美元,較45美元的發行價下跌超43%,這也是Uber上市以來的股價最低點。

2009年,卡蘭尼克與其他人一同創建了Uber,並在次年接任CEO。2017年,Uber估值達到1200億美元,創造了當時未上市公司最高估值的記錄;但與此同時,Uber卻因為壓榨員工、性騷擾、性別歧視以及竊取谷歌的自動駕駛技術,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其中對Uber最直接的影響,是推特用戶發起的「#DeleteUber」行動,一周內超過20萬人卸載、註銷Uber賬號。之後,卡蘭尼克在投資人的聯名逼迫下交出了CEO寶座,僅保留了董事身份。

2019年5月,Uber登陸紐交所;但因其自帶的燒錢屬性,使得上市後的Uber也難解其無法盈利的痛點。數據顯示,Uber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報收41.57美元,較IPO發行價45美元下跌約7.6%。截止到12月23日,Uber市值僅為519億美元,相對比此前1200億美元的估值已經腰斬。

今年7月,Uber宣布在全球裁員約400人,主要集中在營銷團隊;9月,Uber又宣布裁員435人,主要針對產品及工程團隊;10月,Uber再次宣布裁員350人,主要涉及外賣及自動駕駛汽車部門。這也就意味著,上市5個月,Uber已經裁員近1200人。

然而無論今天的Uber如何在巨虧中艱難度日,卡蘭尼克卻已經開啟了自己的新征程。2018年3月,卡蘭尼克宣布將創立一個名為「10100」的新投資基金。2019年,他在洛杉磯新成立的「雲廚房」CloudKitchens,在人口中心附近租用工業建築里的廚房空間,然後由Uber的司機、DoorDash及其他配送公司向顧客送餐。

從歷史上看,科技公司創始人被驅逐的故事此前已在矽谷上演多次,未來卡蘭尼克能否完成喬布斯式的回歸,還是會就此銷聲匿跡?這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04

馬斯克的2019

押注中國,悶聲發大財

2019年12月27日,特斯拉官方宣布,中國生產的Model 3車型將於12月30日開始小規模交付,預計明年1月將開始大規模交付。從2019 年 1 月 7 日超級工廠正式開工建設,到12月30日第一輛國產特斯拉正式交付,一切都呈現著不可思議的中國速度。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春風得意之時,近期特斯拉的股價也再創新高達到430美元。過去一月來特斯拉股票飆升了30%,如今總市值已達到775億美元。

當特斯拉股價突破420美元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曾在社交媒體上調侃稱,「哇…股價真高」,但隨後他則在一封郵件中提醒員工「不要在意股價」。馬斯克在郵件中稱,「我在推特上的愚蠢笑話就是這樣。真正重要的是我們作為一家公司的實際執行力和效率。」

去年8月,馬斯克曾在社交媒體上暗示,將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有資金保障」,並因此給自己招致了巨大的麻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以誤導投資人的罪名起訴馬斯克,股價因此大跌,在那之後,特斯拉曾一度陷入資金危機。

華爾街分析師普遍認為,中國市場對特斯拉股價提升助益良多。事實上,2019年特斯拉的運氣極佳,在歐洲的銷量猛增,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只用了10個月就建成投產,這些利好因素使得特斯拉的股價大漲。但也有分析師對特斯拉持看空態度,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團隊表示,特斯拉目前的地位「從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投資者最終將不再把特斯拉視為一家科技公司,「並導致其股價暴跌至與汽車行業其他公司相當的水平」。

05

波音公司CEO米倫伯格

30年熬成掌門人,被炒只用了2個月

美國時間12月23日,聖誕節前夕,波音公司突然宣布解僱現任CEO米倫伯格,並由首席財務官史密斯出任臨時CEO。在波音換帥的消息傳出後,公司股價上漲3%。

波音公司前董事長兼CEO米倫伯格

2個月之前,丹尼斯·米倫伯格還是波音公司的董事長兼CEO。作為一名曾經受人尊敬的老將,米倫伯格已在波音公司任職34年,但在其成為波音「掌門人」的第四年里,他卻因波音歷史上最受爭議的737Max事件而飽受詬病。

2019年10月11日,波音表示,為了讓米倫伯格「能夠更專註於737Max的復飛工作」,決定將董事長和CEO兩個角色分離,僅保留他CEO的身份。此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波音不僅沒能等來Max復飛的消息,反倒是負面纏身,包括737Max停產、飛船發射失敗、FAA的公開指責等,董事會對米倫伯格的耐心到達一個臨界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裡,丹尼斯·米倫伯格曾帶領波音公司扶搖直上。2018年,波音集團的收入為1011億美元,凈利潤達到106億美元,交付了806架民用飛機,公司股價在年初達到439美元/股,這些核心經營指標都創下歷史新高。

但是半年內兩起空難,346人死亡的結果,卻讓這些成績完全黯然失色。2019年3月10日,衣索比亞航空一架全新的737Max起飛不久之後墜毀,和2018年10月發生的印度尼西亞獅航空難有明顯的相似之處。一時間,737Max的安全性受到了來自公眾、媒體和司法部門的質疑。

737Max是波音的王牌產品,也是公司的現金流支柱,貢獻了公司約三分之一的收入。按照當初的計劃,波音2019年會生產900架民用飛機,其中737Max達到約600架,由於禁飛和暫停交付,計劃統統被打亂了。

而從波音公司隨後的應對來看,米倫伯格可謂是「昏招迭出」。據報道,在波音737Max被禁飛期間,米倫伯格曾多次釋放過於積極的消息,導致波音公司的大客戶們難以作出及時的決定,包括西南航空等公司已因為波音風波損失了上億美元;在波音星際客機試飛失敗之後,米倫伯格也一直在強調實驗當中成功的部分,被指迴避實際問題;此外,波音公司在之前兩次空難之後的公關表態令人失望,這一點讓遇難者家屬難以釋懷,也讓法律部門難以理解。

據相關報道,2019年將是103歲的波音最「慘」的一年。巨額虧損、公眾譴責、供應鏈失衡、客戶和監管的態度,都在炙烤著這顆全球工業明珠。因被737Max綁住手腳,波音還在錯失一個戰略窗口,其影響遠比停飛和停產更為深遠。

根據摩根大通發布的預測,這家美國最大出口商可能導致2020年一季度美國GDP的增速從原本的1.6%下降至1%左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問iAsk 的精彩文章:

李斌:沒那麼慘,創始人應有自己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