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最值得看的育兒書籍(3)——兒童教育篇(上)

最值得看的育兒書籍(3)——兒童教育篇(上)

之前給大家介紹了和寶寶餵養及健康相關的育兒書籍以及親子閱讀相關的育兒書籍,今天再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兒童教育的育兒書籍。因為值得推薦的書比較多,會分成幾篇文章來寫。

《捕捉兒童敏感期》

豆瓣評分:8.2

作者孫瑞敏,中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與心理學專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兒童行為、心理方面有著豐富的專業技巧和實踐經驗。

「敏感期」是我在疑惑我們家寶寶為什麼喜歡用嘴咬各種東西的時候搜索到名詞,然後找到了這本書。

讀了這本書對敏感期有了更多的認識,寶寶在某個時間段發生父母可能覺得「奇怪」的行為,很可能是因為孩子處在某個敏感期。

為什麼寶寶愛吃手,還對微小物體感興趣?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給他,他會繼續扔?為什麼寶寶乘電梯一定要自己按按鈕?....這一切為什麼的背後原因,都可能是敏感期。

敏感期是0-6歲兒童成長過程中,在某個時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每一事項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度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躍升一個層面。

這本書系統地闡述了兒童敏感期,分享了200多個生活中0~10歲兒童在不同敏感期的真實案例,詳實的分析以及專家建議父母對該敏感期採取的態度,極具參考意義。

《孩子:挑戰》

豆瓣評分:9.1

本書作者魯道夫?德雷克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

這本書創作於上世紀60年代,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

100多個具體案例覆蓋了養育孩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有具體的教導方式可以參考。真實的生活遇到的問題可能更多,更複雜。

這本書更有價值的地方在於能讓父母逐步掌握書中的理論體系,最終在育兒問題上能夠舉一反三。

例如為什麼孩子不好好吃飯能夠讓家長那麼焦慮,那麼多家長需要追著喂飯。父母可能選擇相信自己這麼做是出於責任感,而事實上這是在掩飾控制孩子的想法。「我的孩子應該按照我的想法吃東西」,真正的解決方法只有父母發自內心地不在意孩子吃飯,讓孩子自己選擇吃或不吃,這才是「合理的邏輯結果」。

這本書對於兒童心理有非常通透的解釋,孩子的不當行為通常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錯誤的目標。

尋求過度關注、權力之爭、進行報復、自暴自棄。我們需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原因,有的放矢地引導。

這本書不僅能解決我們身為父母的許多的育兒難題,同時也能讓我們回到過去,反思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育兒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養育孩子的同時,也教育自己。

《養育的選擇》

豆瓣評分:8.7

本書作者是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發展心理學博士、新浪育兒大V——陳忻。

本書選取了13個育兒過程中被廣泛討論的典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嗎?

早教有必要嗎?什麼是好的早教?

敏感期,是否真的無處不在?

電視節目是早教還是傷害?

規則會破壞孩子的自由天性嗎?

我的孩子為什麼脾氣那麼大?

延遲滿足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嗎?

為什麼越稱讚,孩子越說不得了?

孩子會越挫越勇嗎?

要不要鼓勵孩子爭第一?

快樂成長就是讓孩子時刻都快樂嗎?

要求孩子「聽話」會抹殺獨立性嗎?

學習會破壞想像力和創造力嗎?

很多問題,我們可能有一些片面的了解,這本書中的13個問題,每一個都釐清了核心概念的本質問題,幫助我們對這些問題有一個全面的,高屋建瓴的理解。

每一個具體的問題,都配有相關心理學上的研究成果和結論。

「家長要尊重兒童發展的普遍規律,在這個大局的基礎之上,根據各個孩子的個性和特點,用自己的感受與孩子建立感情鏈接,靈活地處理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到既有科學的指導,又不盲目死板」。

這本書非常專業,是一本大部頭,厚厚的一本。但是非常值得推薦,教科書級別的存在,強烈推薦給想要科學育兒的你。

這本書深入詮釋和剖析了孩子從孕期到青少年整個過程的心理發育特點。

比如說,遺傳是如何影響孩子的發展水平的;新生兒是怎樣一步步看到、聽到、感知到外界的;嬰兒期的基本學習過程是怎樣的;如何捕捉兒童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大腦發育加速期在什麼時候;神經系統的可塑性又是怎麼一回事……等等。

絕大多數關於兒童生理、心理、認知、社會化發展的謎題,你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明確的解釋。

對從弗洛伊德到埃里克森的發展階段論到新弗洛伊德學派,再到現代的信息加工論做了高屋建瓴的回顧和概括。

特別贊的是,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研究文獻,這使得整本書更具科學性和指導性。

每個想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以及想了解自己兒時的發展過程的你,都應該看看這本書,這本書內容包括了基本生長發育的過程,認知,智力,行為等等方面的發展。

豆瓣評分:8.8

這本書也是經典育兒書之一,在美國銷量已經超500萬冊。作者海姆·G·吉諾特,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科醫生;紐約大學研究生院兼職心理學教授、艾德爾菲大學博士後。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比較雞湯,英文原名是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 The Bestselling Classic That Revolutionized Parent - Child Communication」,與孩子實現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

我很慶幸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遇到了這本書,它讓我意識到我的原生家庭諸多溝通問題。為什麼我總是與父親有衝突,為什麼和父親交流起來總是短兵相接,為什麼和伴侶溝通起問題來常常只交流了情緒觸及不到問題本身?

太多時候,我們沒辦法有效的溝通,我們也意識不到問題,就算意識到了,也很難擺脫一直以來的溝通模式。

這本書一點一點的幫我們梳理這些長久以來我們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希望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我們都能夠學會好好說話,有效地與孩子溝通。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豆瓣評分:7.6

這本書的作者有三位,賽西?高夫,教育學博士,心理輔導師、執業諮詢師;戴維?托馬斯,社會學博士;梅麗莎?切瓦特桑,教育學博士。

書名略雞湯,但是內容和我一直秉承的觀念相符,育兒先育己,希望孩子優秀、健康、快樂,父母更需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自己。

這本書很實用,有教強的指導性,不是空洞地說教式親子教育書籍。書中例舉了大量生活中養育孩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真實案例。

這本書通過舉例子,做討論,講方法的三步式來向家長們提對策:如何去透過孩子的行為,了解和分析孩子的目的,從而採取最直截了當的方式應對孩子給家長提出的難題。在處理孩子給出的問題時,要先洞悉他潛在的內心情感訴求。

不過因為作者是三位,書整體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感覺還不夠。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對親子關係有了新的思考:父母之於子女,本不應該是創造與被創造,教育與被教育的角色,不是你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更多的是孩子給你帶來了什麼。

不僅僅是孩子在成長,作為父母也需要第二次成長。

相關閱讀:

最值得看的育兒書籍(1)——健康餵養篇

最值得看的育兒書(2)——親子閱讀篇

分享有趣有料、有理有據的育兒知識

一鍵關注,和我一起快樂育兒吧(*^__^*)


直接點擊或回複數字查看精選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懂得輸比懂得贏重要,與其教孩子如何成功,不如叫小孩如何失敗
早點住宿讓孩子早點獨立?揠苗助長的後果,是孩子的心理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