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這些朝代,你要這樣取名,則表明地位低下,如今多數人都中標了

在這些朝代,你要這樣取名,則表明地位低下,如今多數人都中標了

公元8年,在這一年9月,在古都西安發生了一件小事。然而,這件小事,卻深遠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生活。

這件小事就是時任攝皇帝王莽的母親渠氏去世。此時,王莽把西漢的王權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但是引起劉氏皇族的不滿。謹小慎微的王莽,由於兒子王宇早前被自己逼死,不得已命令自己的長孫王宗代替自己去為母親渠氏主喪。

然而,這個王宗卻有點急不可耐,居然自己弄來天子的服裝,穿上畫了幅畫像,還刻了三枚銅印,一曰「維祉冠存己夏處南山臧薄冰」,二曰「肅聖寶繼」,三曰「德封昌圖」。

「維祉冠存己夏處南山臧薄冰」,意思是說,取代皇位。「肅聖寶繼」,意思是說繼承皇統。「德封昌圖」意思是說德澤深長。

這意思很明顯,就是爺爺王莽取得帝位後,作為長孫的王宗要繼承皇位的。如此,引起爺爺王莽的不滿。但王莽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意見。而這之後,王宗繼續與其舅舅合謀繼承大統的事情。

悲劇的是,事情東窗事發後,王宗自殺。王莽大怒,廢除了王宗新朝「功崇公」的爵位,如此「政治權利」被剝奪。即便這樣,新朝皇帝王莽仍對長孫王宗不滿。下詔書,將王宗恢複本名為王會宗,恢復其原來的雙字名,以示懲罰和侮辱。

而王莽恢復王宗為王會宗這個舉動,卻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取名文化。因為在西漢末年,王莽奪得實質控制權後,就推行「二名之禁」,這與王莽托古改制有關。

西漢末年,政治腐敗,禮崩樂壞,社會矛盾重重,王莽想改制,就在人名復古做了一次嘗試。於是,王莽以《春秋公羊傳定公六年》里的一句「二名非禮也」為由,下令禁二名,只能通行單名,認為這樣才符合古代禮制。王莽說「秦以前複名蓋寡,遂禁複名」。

在這個復古改名的風潮下,王莽的長孫王會宗,就改名為王宗了。然而,不幸的是,由於王宗急於搶班奪權,被王莽廢了王宗之名,恢復其原名,以示貶辱。

這件事對後來幾百年的取名規則產生了極大影響,在王莽當政時期,中國人無人再敢取兩個字的名字,主要認為二字名有低賤的嫌疑。即便是在王莽被殺後,雖然人們已不用遵守「二名之禁」的法令,但取單字名的趨勢已不可逆轉。於是,東漢人全部取單字名,這還影響深遠,在三國、西晉也把取單字名視為理所當然。

在這一風潮下,出現了很多祖孫幾代同名的現象。比如,魏晉時期,中國著名的琅琊王氏家族,有一個名人叫王融,他是王導的祖父,同時王導的六世孫也叫王融。

更糟糕的是,名字慢慢演化為階層的區分,貴族都用一個字取名,而底層階級取二字名。直到東晉,才打破了這一「戒律」,陸續有人取二字名。而真正打破,還是朱元璋建立朱明王朝,由於朱姓皇族帶頭取二字名,單字取名的傳統才慢慢消失。

寫到這,慕楓老師不得不說,取名在中國來看真是有大文化。假如在東晉以前,你要取二字名,很可能被說成地位低下,會被人恥笑的。

於是,時至今日,我們知道那個時代很多人都是單字名,比如謝安、劉備、孫權、王覽、王詳,至於李唐王朝,除了李世民、李隆基外,大多都是取名單字的皇帝,比如,李旦、李顯、李亨、李適、李昂、李儇……這些單字名,意味著是貴族。然而,如果你要取二字名,很可能反映出地位低下,或者階層低下。

參考文獻:

1.班固,《前漢書王莽傳》

2.公羊高,《春秋公羊傳》

3.班固,《前漢書匈奴傳》

4.納蘭秋,《王莽:皇帝不是好當的》,《各界》,201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這個朝代發行的貨幣,在人民眼中一文不值,人民都喜歡這種錢幣
為什麼袁世凱敢逼迫淸帝退位,而曾國藩卻不敢?都說慈禧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