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一切都想靠自己,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小時候都有這些經歷

一切都想靠自己,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小時候都有這些經歷

當你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想到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

咬咬牙挺過去?去銀行貸款?

不麻煩別人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們從小被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久而久之,我們每次麻煩別人,心裡都會特別內疚,對「人情」特別看重。

其實,沒有麻煩也就沒有了情感。

本傑明·富蘭克林效應告訴我們: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麻煩別人,是稀缺的能力

著名的投資銀行高盛,有過這樣一道面試題:

如果你被壓縮成一根鉛筆高的人,掉進了果汁攪拌機中,怎麼出來?

這道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測試的是人的創造性思維,其中一個被認可的答案是這樣的:

與其自己想辦法爬出來,不如想辦法求救,

比如高喊,甚至如果手機還在身上就打電話,或者在玻璃容器內寫上求救信息等等。

事實上,任何單靠自己的努力試圖爬出來的想法都不現實。

在職場上,我們特別要懂得藉助別人的幫助工作。在遇到困難時,不要總是自己一個人試圖解決超出自己能力的問題。

由此可見,對於高盛這種公司來說,一個人「麻煩別人」的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

在西方的公司中,大多數人對華人的印象都是他們極為客氣,無論是對上司還是對同事,他們都顯得很拘謹。

無論我們怎麼美化少麻煩別人,這始終是一種心理障礙。我們在生活中也能看到,那些經常麻煩別人的人,反而朋友更多,升職更快,過得也更快活。

怕麻煩別人,其實是怕別人受傷

怕麻煩別人的人,都是在童年時期,在原生家庭中受到了太多的傷害。

如果父母是真心寵愛孩子的,他們會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在滿足需求時,他們的內心是愉快並且充滿熱情的。

在他們看來,為自己的孩子忙前忙後,這並不是付出,雖然身體上會感到疲憊,但心裡充滿著幸福。

我聽過最極端的例子應該就是白日夢旅行創始人孫博的故事了:

上幼兒園的時候,孫博精力旺盛,中午不願意睡覺,幼兒園老師就打電話給孫奶奶,讓家長自己想辦法管管。

一般的奶奶,可能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實在不行拍兩下屁股。

但孫奶奶作為一位知名醫生選擇了辭職,到孫女所在的幼兒園當了一名校醫。這樣,中午的時候,孫女就能在她的辦公室鬧騰了,反正不打擾到別人就行。

我想孫奶奶在做出選擇的時候,心裡肯定是不存在付出感的,她選擇辭職完全是心甘情願,也許還會覺得每天能和孫女多呆一會是件幸福的事情。

相反,如果養育者的內心對孩子是缺乏愛的,覺得照顧孩子是件苦差事,心中帶著怨氣去照顧孩子,那麼即使孩子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但是孩子仍然會生病,會覺得匱乏,

因為他們沒有感受到來自養育者的熱情和愛。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的需求會傷害到父母,他們的內心會產生內疚感,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把自己的需求隱藏在心裡。

在他們看來,麻煩別人就是傷害別人。

嬰兒是非常敏感的,雖然他們聽不懂養育者在說什麼,但是他們能夠真切的感受到養育者的情緒,這個影響會持續一生。

德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做過一個殘酷的實驗,他將很多剛出生的嬰兒從父母身邊帶走,集中在一起,然後由護工專門餵養。只給予充足的食物,但沒有任何情感互動,結果,這些嬰兒大部分都死掉了。

斯皮茨在《醫院制度》一書里,記錄了他在育嬰堂觀察到的現象:

「那些僅僅獲得食物給養的棄嬰,由於沒能獲得養育者的觸摸和情感互動,會變得異常安靜、孤僻和憂鬱,很多嬰兒不到一周歲就死亡了,一部分嬰兒雖然活了下來,但難以像正常孩子那樣發育,甚至不能坐、立和交談。」

結語

也許童年時的經歷束縛住了你的雙手,讓你不能張開雙臂去擁抱別人。

但是你要知道,現在的你完全有能力脫離家庭,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生存。

你要知道,那份麻煩別人的愧疚感來自於你的原生家庭,它並不是真實的,麻煩別人,其實是彼此之間能量的流動。

只有能量流動起來,彼此之間才能有深入的交流,才有成為朋友的可能。

所以,下次遇到麻煩時,盡情的去麻煩別人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男生都喜歡肉肉的女生?心理學解析:娃娃臉與繁衍需求
請遠離生活中那些從來不發脾氣的人,他們的「高情商」是裝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