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蘇軾醉後填詞,這首江城子隨手寫出,下筆卻從容不迫

蘇軾醉後填詞,這首江城子隨手寫出,下筆卻從容不迫

蘇軾在黃州期間曾經開墾荒坡,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之後他又在這裡修建房子,雖然茅屋簡陋,先生卻美其名為雪堂,因為當時大雪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他還在牆壁上描繪雪景,並親自題寫「東坡雪堂」作為匾額。閑暇時蘇軾還在房前屋後栽種各種植物和蔬菜,既點綴了風光,又有了餘糧。

先生好酒,有時與朋友共飲,有時也自斟自酌。清醒時他時常嘆息惆悵,醉夢中也偶爾夢見故鄉。久而久之,他雖然習慣了艱苦的生活,但總是無法忘記在京城的那些陳年舊事。下面介紹的是蘇軾醉後填詞,這首江城子隨手寫出,下筆卻從容不迫。

江城子

宋代:蘇軾

夢中了了醉中醒,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昨夜東坡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余齡。

宋神宗元豐三年,45歲的蘇軾被貶黃州,次年冬天黃州大雪盈尺,下雪期間,蘇軾在東坡營造了房屋,蘇軾以為東坡雪堂初春的情景,宛如陶淵明的斜川之游,因有此作。蘇軾在自序中寫道,「余躬耕於東坡,築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後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嘆,此亦斜川之游也。」

一般人都是夢中顛倒,醉中昏迷。蘇軾認為只有他和陶淵明能做到夢中清醒。其實陶淵明更能夠放得下,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甘於平淡和貧窮,卻詩酒風流,從不後悔。而蘇軾雖然一貶再貶,依然難以從仕途的漩渦中脫離。殘酷的現實、宦海的風波,沒有讓蘇軾學會陶淵明的歸隱山林,因為其深厚的儒家學識的忠君思想,使他做不到徹底放下。

陶淵明好飲酒,蘇軾能理解他飲酒的心情,深知他在夢中或醉中實際上都是清醒的,這是他們的共同之處。「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充滿了辛酸,詞人感嘆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但蘇軾以曠達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逆境,以逆為順,因而「春雨足,烏鵲喜,報新晴。」這些富於生氣的春天景物使他歡欣,感到適意。

下片描寫東坡雪堂周圍的景觀,「雪堂西畔暗泉鳴,北山傾,小溪橫。」先生最愛聽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愛看北山傾斜的身姿,還有小溪橫流在山前。鳴泉、小溪、山亭、遠峰,可以讓詞人暫時忘憂,同時簡單粗略的幾筆勾畫,也表現出田園生活恬靜清幽的境界。

蘇軾有時「南望亭丘,孤秀聳曾城」, 亭台丘壑、錯落有致,亭後丘陵、巍峨聳立,令人有一種超世遺物的感覺。最後詞人發出深深了的感慨,「都是斜川當日景,吾老矣,寄余齡。」作者心慕淵明,嚮往其斜川當日之游。

蘇軾此時未到50歲,卻感嘆自己體弱衰老,他躬耕東坡,不知是否也會像淵明一樣就此以了餘生。發自內心的沉重悲嘆,不是自我麻木,也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對時局有著深深的憂慮。其實蘇軾何嘗不懂,活得糊塗一點、過得瀟洒一些,日子快樂一點、人生豁達一些,不過這些都是在他經過了無數次挫折之後,才終於感悟並自嘲地說,「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宋代才子的一首絕句,塵慮皆忘,充滿悠然自得之趣
莊子的一篇短文,樸實直白,卻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