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對父母的愛有多純粹?7歲男童:挨完打第一反應還是找媽媽

孩子對父母的愛有多純粹?7歲男童:挨完打第一反應還是找媽媽

文|秘籍君

從小,我們就是聽著「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生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等類似的言論長大,彷彿這才是正確的邏輯,然而最近的虐童事件卻屢屢推翻這話,反而孩子的反應證實了反向推論——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孩子對父母的愛才是天生的。

這話從何而來呢?自然與最近的虐童新聞有關。

前段時間,網路上流傳著一條「救救孩子」的新聞,主人公不過7歲男童,當未成年人保護協會前往他家裡救助的時候,孩子已經被親生母親打得傷痕纍纍,一看就遭受家庭暴力。結果可想而知:母親被警察拘留,孩子被保護協會帶回救助。

然而,等到男童的身體逐漸恢復健康的時候,他卻向保護者提出了一個要求:我要找我的媽媽,就算挨打,我也想和她待在一起。

這話一出,立刻在網上掀起了滔天輿論,網友們難以置信孩子的心理,紛紛從「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方面入手,認為孩子需要看心理醫生。其實孩子的想法並沒有那麼複雜,這只是源於對媽媽天生的愛,具體原因如下:

小孩子記吃不記打

在我們那個年代,哪個孩子沒挨過揍呢?從出生開始,挨打挨罵就成了每個孩子人生中必經之路,當時還沒有所謂的「素質教育」,大人們更相信老祖宗的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如今二三十年過去了,我們依舊愛著自己的父母。

說起當年,我們也會互相嘲笑是「記吃不記打」,父母一句「小孩子不記仇」就輕鬆帶過,但心理學家給出了答案,並非是小孩子記憶力差,而是源於孩子的本能,對父母純粹的愛意掩蓋過了挨打帶來的痛苦。

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裡,父母的地位至高無上,輕易不會否定父母,哪怕是揍自己。

孩子無他人可依靠

以新聞中這位男童的選擇來說,一方面是源於對母親的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無他人可依靠。小孩子天性敏感,對外界有種不安全感,這時候,比起陌生的漫漫前路,孩子更想要縮回熟悉的「舒適區」中,哪怕這個所謂的「舒適區」並不舒適,但起碼熟悉。

早先我曾看到過一句話,「孩子投奔父母,是帶著愛而來」,用到這裡也非常合適。父母或許會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將怨氣遷怒於孩子,但孩子不會,從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是所有的依靠,這一點,希望大家都能明白。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為啥很多孩子跟媽媽的娘家人更親?這些原因是關鍵,爸爸別覺著虧
「你家娃可能有問題」,當發現別人小孩不對勁,你會提醒家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