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生不逢時的《怪形》,卻是恐怖電影的典範

生不逢時的《怪形》,卻是恐怖電影的典範

《怪形》(1982)

「恐怖電影大師」約翰·卡朋特的《怪形》是一件生不逢時的作品,在它誕生的三年之前,一部名垂青史的科幻巨作《異形》橫空出世,並引領了之後差不多二十年的風騷,而《怪形》由於影片中過於噁心的怪物形象等原因,不僅遭遇過禁播,也一度被世人忽視。

如今,觀眾們重新認識到此作的偉大之處,而《怪形》也已經被視作為科幻恐怖電影的經典之作,並且啟發了其他現象級作品的創作靈感,例如《寄生獸》、《八惡人》等。

在探討《怪形》能稱為經典恐怖電影的原因之前,我們需要了解恐怖的本質是什麼?

約翰·卡朋特,曾創作《月光心慌慌》系列和《紐約大逃亡》

恐怖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恐懼。

依照生理學來講,人類的神經通過協作定位周邊的世界,大腦的不同部分各司其職,而杏仁核掌控著恐懼這種情緒。

杏仁核作用的具體過程為,如果人感知到了威脅,它會接受這一信息,之後激發人的對抗或逃避的情緒,此時會出現腎上腺素飆升、汗腺分泌加強、心跳加速等生理反應,以應對感知到的威脅。

人類產生恐懼情緒的過程

意識到有潛在危險並對此做出反應,是人類生存的關鍵技能,恐懼是否因為社會文化的規範或基因習得,我們尚不能完全確定,但恐懼的確會以某種形式通過遺傳而得到沿襲,就像有些人害怕鯊魚,雖然他們從沒有遇到過鯊魚。

大部分人都會有理性恐懼和非理性恐懼。

理性恐懼的一種表現是對身體部位遭到損毀的恐懼。

非理性恐懼,也被稱為恐懼症,其主要的一種表現就是人會對某種生物或物體產生恐懼,例如有些人害怕蜘蛛,但其實只有極少數的蜘蛛能對人真正產生危害。

《大白鯊》

恐怖的另一關鍵部分是厭惡感。

厭惡感主要受腦島控制,它的主要功能在於確保人類避免病菌侵襲,為了保護人類的機能,它能讓人捂住嘴巴、捏住鼻子,並保持安全距離。

腦島影響腦幹的自動功能。比如,屏住呼吸時,腦島的神經衝動會抑制髓質的呼吸中樞,腦島同時還處理味覺信息

電影很擅長操控觀眾的情感,它們會劫持觀眾的神經脈絡,誘發大腦生成讓我們或哭或笑的化學物質,因為剛開始時人類的大腦無法分辨電影和現實。

這也就說明,好的恐怖電影知道如何激起觀眾的恐懼或厭惡的情緒,它能有效地讓觀眾的大腦認為自己的處境危險。

《怪形》

電影激發的是恐懼,還是厭惡,是因人而異的。因此,約翰·卡朋特的《怪形》能被稱為恐怖電影佳作,是因為他利用了不同形式的恐懼,包括理性和非理性恐懼,營造了一種可怕的氛圍,人類面臨的危機升級,緊張感也隨之加深。

約翰·卡朋特利用那些可以追溯至數百萬年前最原始的恐懼,例如人類對殘酷氣候的恐懼等,確保所有的觀眾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害怕的東西。

《怪形》中的背景設定在南極

《怪形》的故事本身並不複雜,南極科考隊員在冰層中發現了奇詭的物體,以致相繼被不明生物傳染附體,最終險遭團滅。

在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研究所哨崗的殘骸,以及研究所之間的距離,用電影的話說就是「往返各一個小時」,這也證明人類互相之間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和最近的人接觸,而且交通工具是直升機。

《怪形》

其實附近的人並不能提供什麼幫助,因為外面的天氣十分嚴酷,不能呆太久,所以角色的活動基本都在研究所裡面,這裡有狹窄的過道和低矮的天花板。

幽閉恐懼症的特徵並非一定是指空間的大小,它更多指的是被困住的恐懼。

考慮到外面嚴酷的天氣,以及電台求救失敗等因素,觀眾可以當作角色們都被困在一個孤島或是太空,沒有任何出路。當角色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所處環境的嚴重性之前,偏執狂這種心理已經悄然蔓延。

《怪形》中的幽閉空間設定

在電影中,當角色們把畸形屍體帶回研究所後,偏執狂正式開始佔據主導。

對恐懼的妄想,促成焦慮積聚,從而形成所謂的偏執狂心理。通常來說,恐懼是對已感知威脅的對抗,焦慮則是一種強烈的感覺,知道自己即將面對威脅。偏執狂指的是一種直覺,認為那些已感知的威脅已經充滿在自己的周圍,本是朋友的人隨時可能變為敵人,企圖傷害自己。

《怪形》中即使沒有那些能吸收所有有機生命體的變形生物,角色們已經開始互相殘殺,這才是恐怖之處。

《怪形》中角色們互相猜疑

嚴酷的天氣、與世隔絕、幽閉恐懼症、偏執狂讓角色們的心理癲狂混亂,緊張感和恐懼感滲透進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在如此的壓力之下,人類幾乎不可能採取理性的行動,也為電影后面的劇情發展埋下伏筆。

電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怪形」被放進犬舍開始變形的時候,這個恐怖場景的經典之處在於它呈現了多樣的層次,不管觀眾是喜歡還是害怕狗,都會覺得這個場景非常的可怕。

變身「怪形」的哈士奇

怪形通過自身撕裂的方式,暴力地變成一種新的形狀,被鮮血和粘液覆蓋,它身上有的地方像狗,有的像蜘蛛、蛇,還有其他昆蟲的形態。

所有的變化都是同時進行的,並且蘊含了代表性的恐懼症類型和厭惡元素,它以一種可怕的、不自然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怪形》劇照,由於怪形過於血腥恐怖,暫不放圖

正如上文所說的,大腦中有一種內設的應急機制來避免危險,恐懼就是為了避免人類身體遭到傷害,而噁心和厭惡感則是為了防止人類呼吸或吃進有害物物。

僅在一個場景里,幾乎所有有關生存的本能反應都被同時激發出來,雖然有所謂的暴露療法{1}來治療恐懼,繼續讓人類的大腦不斷適應這種恐懼,從而達到克服的目的。

然而,怪形從來不會以相同的形態出現,觀眾或角色就無法對其產生適應感,所以每次怪形在變形的時候,恐懼和厭惡感都在升級。

{1}暴露療法:具體的方法指不斷讓患者和能夠激起恐懼反應的事物產生互動,通過不斷重複恐懼刺激,減少恐懼的強度。

《怪形》

當恐懼和厭惡感組合時,觀眾才能真正感受到毛骨悚然,因為它們在大腦製造相互衝突的反應,恐懼讓人類想要對抗或逃離,但威脅卻出現在唯一的庇護所內,使人無處可逃。而殺死怪形又有可能會傳播有害物質時,人類又難以對抗。

這些反應都是人類大腦的自動應激反應,無需思考就會有這些反應,因為人需要迅速找到求生之路,但是當真正的恐懼相遇時,人可能就會愣住,被嚇得無法動彈,完全被恐懼感所麻痹。

《怪形》

《怪形》能被稱為大師級的恐怖電影佳作,就是因為它充分利用了幾乎所有的人類原始恐懼。

一股冰冷無情的未知外星力量迫使觀眾屈從,怪形能變成任何有機生物,甚至模仿其性格,它的樣子通常是弗蘭肯斯坦式的怪異形態,融合了人類和一些可怕的地球生物的特徵。

主角們被困在研究所里,周圍是一望無際的南極荒野,他們飽受失眠和偏執狂的困擾,身邊任何人都可能是外星複製體,永遠不知道你可以相信誰,包括你自己。

《怪形》

《怪形》綜合呈現了精神危機和外部環境威脅對角色們的持續困擾,這部電影中的任何一個元素拿出來都能單獨創作,並發展為一部電影。

例如《寄生獸》借鑒了變形的概念,《八惡人》借鑒了故事背景設定,以及隨之而來的幽閉恐懼症和偏執狂等元素。

《八惡人》

和其他經典故事一樣,《怪形》有著足夠的適應性,它可以視作對仇外心理的探索,或是對艾滋病危機、冷戰間諜以及更廣泛意義上的群體互信瓦解的隱喻,讓其在30年之後也不會過時。

就像怪形本身,它能夠將你所有的幻想變為實體,能根據不同的背景做出調整,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文化語境,這種概念能夠被無數種思路解讀或者重新闡述。

很多人說,如果《怪形》誕生在《異形》之前,它的名氣比《異形》還要大,但其實《怪形》經過時間的磨鍊能從一大堆B級片中脫穎而出,再成為恐怖電影的典範,它早已為自己正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恐怖症 的精彩文章:

你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
終極測試圖,你恐懼深海么?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