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錯過「敏感期」的孩子就沒救了?成才只靠這幾年嗎?看正確說法吧

錯過「敏感期」的孩子就沒救了?成才只靠這幾年嗎?看正確說法吧

我堂姐的孩子萱萱和我的寶寶是同年同月的,歲數相當。

昨天打電話問我:「幼兒園的同班同學都報了英語啟蒙班,人家兩年前都開始了。在接孩子時候,家長都在談論自己孩子學英語到什麼地步了。我尋思也給孩子報一個,但其他媽媽說我們過了語言敏感期了。咋辦?」

萱萱五歲,按照一般的說法,兒童3歲前是口語敏感期,4-5歲是書面語言敏感期。在這個意義來說萱萱確實是過了敏感期。

我們來看下敏感期的概念

敏感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是說到了一定年齡,人們已經準備好,可以在這個時期學習相應的東西。在敏感期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確實在相應敏感期學習相應知識,會相對輕鬆容易得多。比如在孩子3歲前,如果家人用雙語與孩子對話,生活在雙語環境中,孩子自然能掌握兩種語言。而等孩子十多歲後再這樣操作效果就沒有小時候效果好了。

所以有很多學者建議家長抓住孩子學習的敏感期,幫孩子更輕鬆地學習。比如秩序敏感期、社交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等。市面上確實有一些比較專業的書籍,比如教育家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

但錯過敏感期並不等於給相應知識的學習判了死刑。

1 敏感期雖重要,但沒重要到「過期不候」的地步

很多培訓機構會拿敏感期說事兒,宣揚如果不抓緊學習繪畫,孩子將來就學不好了。不抓緊時間報他們的英語啟蒙班,錯過時間,就沒法補救了。他們都是為了激起家長的緊迫感,才不負責任地誇大。

即使孫瑞雪教授也沒有說錯過敏感期孩子就不能再掌握相應技能、知識了。教育家們普遍的共識是,敏感期學習更容易、更快。而沒說過,錯過敏感期孩子就「沒救了」。

2 人的大腦一生都有可塑性

腦科學證實,人的大腦一生都具有可塑性。雖然兒童時期神經元連接快,但是只要成年後願意學習,願意去訓練,就能長出新的神經元。

齊白石八十多才開始繪畫,照樣成大師;有的人五十多歲開始學外語,依然可以學得非常好。

錯過敏感期可能學得更吃力,但是並不是就學不會了。只要方法得當,孩子依然可以學得好。

敏感期劃分並不嚴格

家長不必過於焦慮,兒童的敏感期一般都很長,要錯過也沒那麼容易。比如7歲前的這幾年都屬於語言敏感期。而且敏感期沒有嚴格的邊界,說4歲前是什麼敏感期,過了4歲突然就不是了。沒有這樣的說法。

現在我們知道了,敏感期學習確實能夠更省力。但是錯過敏感期也不是完全沒法補救。敏感期的劃分沒有那麼嚴格。不要因為錯過就焦慮。

父母也絕不可想起一出是一出,比如,想讓孩子在敏感期學習,硬逼著孩子去學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還是要看孩子興趣。每個孩子發展規律不同。切不可攀比,擾亂自己孩子的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敏感期 的精彩文章:

孩子在家總是亂塗亂畫,可能是塗鴉敏感期到了,家長要正確引導
不承認遲到、學說髒話......其實是孩子到了敏感期,你都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