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跟媽媽對著來,不是任性瞎鬧,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在發展

孩子跟媽媽對著來,不是任性瞎鬧,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在發展

超市裡,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兩三歲的寶寶購物。媽媽看到寶寶平時愛吃的零食,拿了兩袋放進購物車。寶寶看到了,又把零食取出來,放回物架原處,然後從物架上面重新拿了兩袋放進購物車。媽媽見了寶寶的行為,笑著說道:不是一樣嗎?瞎鬧!

寶寶真的是瞎鬧嗎?其實,寶寶還真不是瞎鬧,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大人,他要自己來,他可以自己挑選,他有獨立的意識了。

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發展是成長的必然

孩子1歲以後,開始知道自己的身體與其他物體的不同,知道自己身體是特別存在的,開始以對你搖頭等方式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類似舉動會不斷增多。

快2歲的時候,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開始建立「我的」概念。對大人反抗的形式會升級為發脾氣、尖叫、用拳頭打底板等,這些都是他試著獨立的表現方式,他在經歷成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階段,不要強行制止,要講究些策略。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2歲開始,寶寶的自我獨立意識開始出現,很多事情,他都要嘗試著自己來,自己動手摸摸試試,這是寶寶成長的正常表現。這個時候,如果父母能抓住時機,用對方法,寶寶的獨立自信的意識就會加強,樂觀開朗的性格也會埋下良好的伏筆。

有研究認為,2-4歲,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這階段的孩子對順序、生活習慣、自己的東西等都表現敏感,往往在對自己熟悉的生活節奏或順序發生變化後,一時無法適應,會出現脾氣大增的現象。

孩子在3、4歲左右,自主能力越加發展,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越來越多,自我意識、獨立的願望也越發強烈。比如:一定要自己倒水、自己洗澡、自己選擇要穿的衣服等等,不希望被大人監護。

有的時候,孩子出現與父母爭吵、賭氣、責怪、甚至動手打人等行為,並不是他內心真正想做的,他是要自己完成一些事項而被大人阻礙。如果家長不予理解,干涉過多,就會使孩子加大情緒波動,產生反感,易發脾氣。

心理學的經驗表明,在3、4歲時表現出反抗傾向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反而會更加健康,獨立面對一些挫折時,也能更快地調整心態,積極應對。反之,此階段表現安靜老實的孩子,成人後往往心理比較脆弱,面對困境容易退縮,或是猶豫不決,抱怨消極。

5、6歲的孩子更是在家待不住,他們更願意跑出去和夥伴們瘋鬧玩耍,不願意被約束,更願意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投入精力,尋求自己的特別喜好。開始有「好我」「壞我」的區分,有時故意做出違規行為,以測試大人的限度。喜歡和特別的夥伴建立特別友好的關係,獨立和夥伴玩耍時,不希望被大人打擾。

美國心理學家G..W.Allport研究認為: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分為八個階段:1.孩子1歲——對自己身體的自我感覺階段;2.孩子2歲——對自我同一性的意識階段;3.孩子3歲——自我尊重的意識階段;4.孩子4歲——自我意識擴展階段;5.孩子5-6歲——自我意象的形成階段;6.孩子7-12歲——理性運用自我的形成階段;7.孩子青春期 ——追求自我的形成階段;8.孩子成年——理解自我的形成階段。

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是自我獨立意識的教育前提

孩子的每一階段都有其成長的特殊規律,面對孩子獨立人格的成長,我們所要做的,是要了解這些規律,這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比如,2、3歲的孩子玩積木,好不容易搭起的積木忽然倒塌了,他傷心地哭了起來。你好心地過去幫他很快地重新搭好,還不停地安慰他:你看,又搭好了。結果,他哭得更厲害了,甚至用小手邊哭便捶打你。你莫名其妙,覺得孩子不講理啊!其實不然,不要以為寶寶是在和大人作對,是在執拗任性,他哭是因為自己搭的積木倒了傷心,但並不是讓你幫他重搭,他還是要自己搭起來的。

這個時候,你只需安慰並鼓勵他就好,諸如:相信寶寶可以搭一個更高更好的喲!然後,鼓勵孩子重新自己動手,再次搭起來就可以了。這樣,不僅讓孩子平靜心情面對失敗,而且在鼓勵信任中重新開始,潛移默化中,獨立自信的教育就有效進行了,而影響孩子未來的樂觀開朗的性格也在無形中塑造。

我們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耐心陪伴疏導,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鼓勵引導,減少心中對孩子的不滿或是抱怨,更自然地給予孩子恰當適合的陪伴態度,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靜待花開,特別對6歲以下的寶寶尤其如此,教育得當,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最糟糕的家長就是無視孩子的這些成長規律,在他的獨立意識形成初期給予無情的制止,看似愛護的包辦,實則打擊著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逐漸感到自己不行、不能、不可以,為自卑、怯懦等性格的形成打下基礎,最終毀了孩子的一生。

選擇適合孩子成長的教養方式

有研究者把父母的教養方式分成了三種:專制型——強調規則,希望服從;放縱型——一味服從孩子的願望,很少要求,很少懲罰;權威性——有要求也有回應,不僅通過制定規則 與強迫強調控制,而且會解釋原因,尤其對稍大的孩子會鼓勵公開討論,制定規則時也允許有例外。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認為,對於強調孩子的社會能力和自理能力的人,權威且開放的教養方式才是可取的。

權威型的父母,既能夠熱情地對待孩子的要求、願望和行為,而且能夠尊重孩子的意見,平等對待孩子,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的回應,同時對孩子的要求明確,糾正不良行為時也會嚴格按規則,以說服教育為主,既不隨心所欲地支配限制孩子,也不失去對孩子的正確引導控制,真心的支持與肯定還使孩子感到情感上的溫暖親切與信服,不失為一種好的教養方式。

總之,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的發展,會讓孩子增加自信和使命感,讓孩子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父母不強迫,不包辦,不限制,給孩子空間與時間,給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解決難題的機會,無條件地相信孩子,持續鼓勵並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我發展治療 的精彩文章:

同是「原相機+00後眼妝」,美術生VS舞蹈生,看到體育生:放飛自我了?
《莫娣》觀後感——愛是一生尋找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