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喜歡被身邊的人當成學生是怎樣的心理?心理學解析:彼得潘綜合症

喜歡被身邊的人當成學生是怎樣的心理?心理學解析:彼得潘綜合症

最近,在某問答平台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總是被身邊的人當做學生怎麼辦?

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種表揚,說你像學生,不就在誇你長得顯小,心態年輕嗎?事實上,在成年人的圈子裡,如果你經常受到此類「誇讚」就要小心了,或許對方是在批評你舉止過於幼稚、逃避現實、情緒化等等。

如果你喜歡被同事、朋友看作學生,那你內心可能存在一種「逃避長大」的心理,心理學上我們將這種不願意長大的內心現象叫做彼得潘綜合症(Peter Pan syndrome),我們簡稱為PPS。

PPS指的是成年人無法運用成熟理智的思維和方法去面對殘酷以及競爭劇烈的社會,這些人往往反其道而行,舉止行為依然稚氣,充滿了孩子氣,內心會喜歡裝嫩,沉迷年少時的心態。

如果任由其發展,將會導致其產生避世、厭世以及不想長大的病態心理。因此,PPS也被定義為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問題。

顯而易見,擁有這樣心態的人在成人社會中很快就會被現實打敗,很多批評與困難擋在他行進的路上,理想化的他會跟現實世界產生無盡的衝突與矛盾,心態嚴重者將選擇拒絕融入現實社會,碌碌無為的在自己的「童年世界」里。

即使他們試圖融入現實社會,例如,結婚生子等,遇到困難時,他們依舊不會正確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逃避責任,最終導致家庭破裂,更有甚者還會藉助酒精與藥物來填補不滿與失落。著名的歌星邁克爾傑克遜曾經公開表示自己患有逃避現實,不想長大的心理,相信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

案例

心理諮詢過程中,有這樣一則案例,來訪者是一位25歲的女性,她總是表現得像孩子一般,縱使這樣能使她看起來年輕一些,但她在工作、戀愛中都不盡如人意。

老闆說她工作馬虎、責任感差、思維簡單;伴侶認為她像個小孩子,愛哭愛鬧,依賴心特別重,不會換位思考,也不溫柔賢惠,這些評價給她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壓力。

而這顯然不是個例,患有彼得潘綜合症的人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大癥狀:

1、任性、情緒化,一旦發生不如意的事,就會亂髮脾氣,不顧他人感受,不考慮後果。

2、生活獨立能力較差,情感依賴心重,尤其在兩性親密關係中,他需要讓另一半像父母一樣來照顧自己。

3、自私自我,只懂得像個孩子般索取,而不會主動付出關懷與幫助。

4、不敢承擔責任,難以理解現實規範。他們往往不敢結婚或者無法固定伴侶,不想去承擔「不該孩子承擔」的責任,例如父母、丈夫或妻子等社會責任。

而且,由於他們理想化的內心和稚氣未脫的行為思維也容易受到拒絕與批評,從而加重情緒化特徵,形成惡性循環。

看到這裡,你依然認為把你當做學生是在誇你嗎?你還認為這樣的心理狀態是正常的嗎?

顯然不是。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心理呢?他們又該如何去改變呢?

阿根廷心理協會主席、精神病學專家佩伊魯教授認為,彼得潘綜合症的產生跟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他表示,家庭教育有兩種錯誤教育方式:

1、冷漠

2、寵溺

冷漠與寵溺都會讓孩子產生心理上的「晚熟」。冷漠會讓孩子懼怕大人的指責和批評,從而養成了不敢承擔責任,逃避現實與撒謊的性格。此外,情緒化的父母也會讓孩子長大後無法控制與正確疏導自己的情緒。

而過於寵溺的教育方式在另一層面上,其實是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家長習慣性包辦一切家務,把孩子和大人界限劃的十分清晰,孩子的唯一責任就是讀書學習。但這樣的孩子從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與獨立性,所以長大後當他不得不獨立時,彷彿就像蹣跚學步的孩子般懵懂無知,只想要逃避偷懶。

如何改變?

第一、詢問心理諮詢師,積極配合治療。他們會監督並鼓勵你付諸行動,一步一步的改善心理問題。

第二、就是要擺正心態,學會用成年人的思維和情感去面對生活。俗話說什麼階段做什麼樣的事,如果你都30歲了還像個孩子般無理取鬧,生活不能自理,還要依賴父母或伴侶為你操心,你不覺有愧嗎?年輕的心態不等於自我,童真也不等同於幼稚。

第三、擴大社交圈,閱讀心理學書籍,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實起來,讓人格更加完善,從而才能更好地走入社會,承擔社會責任。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雖不能幫你切實解決什麼問題,但卻能用自己行為和精神力量感染你,激勵你。此外還要讓自己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只有正確認識錯誤,才能有效改正錯誤。

由衷地希望你能享受到成年人的理智、智慧以及細膩深沉的感情。責任也並非只是壓力,它更是一份光榮和使命,要想活得精彩,那就讓自己抱有童真的同時也能有面對疾風的勇氣和智慧!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Introduction to Psychoanalysi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看臉」是人的本性,每個人都是潛在的顏性戀
70歲之後,誰才是最親的人?當你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