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越是沒什麼本事的人,越會讓人不舒服

心理學家:越是沒什麼本事的人,越會讓人不舒服

什麼才是沒有本事?

沒有本事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好奇心。

公元前600年的泰勒斯,是一位商人,可是他不好好經商,不腳踏實地的賺錢,卻老是探索些沒用的事,一度讓自己手頭拮据。

於是有的人便說,哲學家就是沒本事的人。

尼采曾說過:「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反而認為跳舞的人是瘋子。」

那麼,什麼才是沒有本事?人類是先有好奇心,還是先有痛苦?

非理性思維

我們的負面情緒有兩類:一類是「理性情緒」,在遇到挫折、磨難時會感到傷心、痛苦、難受,這是正常的;

另一類是「非理性情緒」,焦慮、抑鬱、憤怒,它們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嚴重負面影響,甚至危害健康。

而這類所謂的聰明人所產生的「不舒服」情緒,無外乎是將情緒必須化。

他們認為「我必須成功」、「我不能夠被拒絕」、「我的生活應當是和睦的」、「我的朋友,以至於陌生人都必須對我好」。

生活中,通過一件事情或者某件事的結果或過程來評定整個人,即是常說的「貼標籤」。

因為一門課考試成績不好,便認定這個人是個「蠢人」;因為一個項目被搞砸,就審判別人一無是處;因為他人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習慣與常人不同,就認為他「情商低、沒教養」。

一個人的價值與否何其主觀?豈是所謂的聰明人自作主張來進行審視的。

他人的價值不能以他是否聰明、是否取得成就來評定。因此,不要評價整體,應當評價個體的行為或表現。

語言含混性

人天生就容易「自尋煩惱」,這是進化留給我們的特質。

人性是自私的,每個人都會做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事情,你無法要求人人對你公平;而別人對你好,是因為他做「對你好」這件事能夠讓他有所回報。

當你遇到其他人對你不好或者不公平的時候,你需要相信「他們只是普通人,人都會有不理性的想法」,然後嘗試去尋找他們的不理性想法,他們的作為真的讓你感到痛苦嗎?還是,他們只是太過在乎自己的利益了,從而對你不公平。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社會比較(social comparison)」,即是通過與他人進行比較,從而給自己一個定位,判斷自身價值,樹立自尊和自信。

當自己與那些各方面能力超過自己的人在一起時,我們很容易產生沮喪、懷疑、嫉妒等負面心理,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但是,有時候我們與比我們能力差的人在一起,仍然會產生這樣的情緒,為什麼呢?

按照常規思維來看,與比我們能力差的人相比,應該不會出現嫉妒、自卑等心理,因為他們對我們不會存在威脅感。

但是,很多時候這種比較並不是有意識的,很大可能是來自於他的自我吹噓,我們聽到他們比自己強的消息會對產生自卑。

這類人通常做什麼都只憑一張嘴,凡事都往高大上的方向來吹噓,這種力量,說的直白一點便是「自我抱團」

他們在生活中受到挫折,變得越來越瞧不起別人,也越來越怨恨這個社會,他們固執地認為自己不被人理解,是因為這個社會不允許他這樣才能凌駕於眾人之上的人成功。

但是,他們有什麼才能,自己為什麼「優秀」,這些事情他們通通都沒考慮過。

不出意外,這些人會因此轉移到網路上成為鍵盤俠,隨處攻擊別人,而看不起別人正是他每日上網必做的日常。

你看起來很厲害,所以一事無成

有這麼一種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音樂體育金融無所不通」,這份炫耀本質上毫無意義,只是看起來很厲害,通曉各個領域,實際上,他們在每一件需要認真的事情上都做了逃兵。

因為畏懼現實,所以狂妄;因為狂妄,可以掩飾他的心虛。

這類人算不上那種真正的惡人或者蠢人,只是他的無知和幼稚讓他的狂妄有了一個能夠被釋放的渠道。

也因為無知,才可以無所顧忌地去批判他不了解的一切;因為幼稚,他可以去挑釁威脅他的一切。

狂妄的人看待事情的觀點很輕,想法簡單,面對現實的方式也很輕。因此,他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中,不懂得考慮對方感受,只在乎自己,會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所展示的,代表了你生存的立場;你所創造的,代表了你人性的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喜歡被身邊的人當成學生是怎樣的心理?心理學解析:彼得潘綜合症
心理學家:不到萬不得已,永遠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決定